“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分析
2021-03-24赵楷平
赵楷平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多元化、知识碎片化、教学模式全新化、师生关系新型化趋势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然而,在中小学存在对信息化素养不够重视、教师信息化意识不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的问题,学校要采取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夯实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基础、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激活评价机制等有效策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信息技术的快速發展,给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在教育领域,随着“班班通”在普通中小学安家落户,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操作便捷,而且信息涵盖量大,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逐渐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面对这种新形势,教师面临很大的挑战,新时代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大胆构建“互联网+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此话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互联网+”时代下面临的挑战
1.信息多元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下拿着教本进行授课,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听教师的讲解或者通过阅读教材。而“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它打破了空间限制,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单一,他们只需要一个移动终端、一张网就能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可以通过互联网、微信、QQ等就能接触到大量的信息。面对多元化的信息,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采取多种手段来获取信息,要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重新明确自身的定位,以便更好地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2.知识碎片化
庞大的互联网赋予学习无限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学生在散步、吃饭、上下学的路上都可以在零零碎碎的时间里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这种非正式学习有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虽然这种学习获取的知识是五花八门,但大多数都是浅尝辄止。因此学到的知识也是碎片化的,是众多零散知识点,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很难保证学习的深度与价值。但是,书籍不同于网络,它提供的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我们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才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基于此种情况,中小学教师要善于将学生获取的碎片化知识进行有效甄别,让学生尽可能在碎片化时间中汲取有益的知识,这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师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
3.教学模式全新化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及数字化趋势明显加强。“互联网+”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和与思维方式,他们追求更为高效的信息传输模式。以前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严重束缚学生的发展,假如教师对教学模式不及时调整,将会制约学生的发展,学习效率难以提升。所以教师不能只靠专业知识进行教学,还要不断学习,向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积极转变教学模式。过去的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就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时代已经翻过篇了,早已被时代淘汰,当下在线教学、多媒体授课成为新型教学模式的主导。教师要借助“互联网+”带来的机遇,重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努力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正确自如地运用数字化平台。
4.师生关系新型化
在“互联网+”背景下,师生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的主宰者,要与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转型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资深辅助者。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与关怀,把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大胆阐述个人观点,尝试体验自主学习的愉悦,充分彰显课堂主人的作用,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促进教学的发展。这也是新背景下教师面临的挑战之一。
二、“互联网+”时代下教师信息化素养现状
1.对信息化素养不够重视
目前从学校领导到一线教师,普遍存在非常明显的信息化弊端,如学校不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要求教师参与学习;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投入不足,即便是有投入,但束之高阁,未能有效利用;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例不多;教师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微课比赛、信息技术课例比赛、课件制作以及信息技术论文评优活动,积极性不高,大多数教师选择放弃比赛。鉴于此,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要对信息化技术予以足够的重视,才能为学校信息化推广提供有力的发展空间,才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及信息化技术。
2.教师信息化意识不强
当前,在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绝大多数教师信息化意识不强。尽管部分教师具备信息化意识,但在学校大环境的影响下,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学校教学设施落后、信息设备陈旧、软件系统过时、学校领导不予重视以及相关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等因素,严重束缚了青年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导致课堂效果不明显。同时,因为学校针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没有相关的要求与考核,对教师来说可有可无,所以绝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不敏感,更不会对应用信息技术予以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学校信息化设施与信息技术应用效果不佳。
3.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较差
虽然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新课改大力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但是在农村中小学,由于多数教师年龄偏大,信息技术接受能力较差,计算机知识又比较匮乏,信息化操作能力较低,因此,在课堂中不能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这类教师就连简单的搜索也很难完成,更不用说利用网络下载课件、制作课件或者利用网络整合课程资源。
三、加快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有效策略
1.加大培训力度
作为教育主管方,要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训力度,增强教师自身信息化意识,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目前,虽然信息化技术在中小学已经普及,但是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师资结构不甚合理,教师年龄偏大,大部分老教师甚至对于信息化基本知识都没有足夠的了解,根本无法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手段,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学校教育要积极响应时代的发展,对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要周密计划,加大力度,力争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在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营造良好环境
为了有效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学校要积极搭建信息技术平台,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目前,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在教室内安装电子白板并且接通网络,就是为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环境。事实并非如此,在工作中,教师首先得搜集相关资料,制作适合自己教学的课件,课前将这些工作做到位,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如果在教师办公室没有这些设备,教师哪有充分的准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授课就流于形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了一句空话,这样就很难达到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的目的。因此,学校要统筹安排,不但要给教师办公室配备办公电脑,接通互联网,还要积极构建信息资源库,丰富资源库内容,为教师提供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名家课堂实录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用。另外,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大赛等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授课,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以此实现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的目的。
3.夯实教师信息基础
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益。因为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向高效化迈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当前,仍存在部分教师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信息基础较差。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开展校本教研,研究适合本校实际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来夯实教师信息基础,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另外,可以通过网络研修,观看有关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名家实录、专题讲座等,让教师掌握整合技术,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
4.激活评价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广大教师能够主动地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中,学校可以制定有效的评价制度,采取激励策略,使教师将信息化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并逐步变为教学的需要,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研究。并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个人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从而激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下,中小学教师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更高的挑战。中小学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采取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夯实教师的信息基础,充分激活评价机制等有效策略,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切实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艳.“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决策探索(下),2017(12):57-58.
[2]穆炜炜.“互联网+”时代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素养的思考与策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71):129-130.
[3]李延旭.“互联网+”时代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4]徐波,安龙.“互联网+”时代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J].教育文化论坛,2018,10(02):19-23.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