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润心让爱国主义教育“落地生根”
2021-03-24李竺姿韩艳颖
李竺姿 韩艳颖
[摘 要]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的孕育直接关系着其成人后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爱国主义教育从小抓起,固本培元、凝心铸魂是基础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依托龙山革命纪念馆,将红色精神浸润学生信仰,以润物无声的育人方式,将革命的火种植入每名学生心田。
[关键词] 龙山精神;爱国主义;信念;红色信仰
当前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尤其在意识形态领域,国外的各种思潮大量涌入我国,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对于社会阅历还不丰富、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产生影响甚至误导。
红色基因是全党不可磨灭、不可替代的集体记忆,在红色精神的熏陶下,我们考虑荣成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确定了“红润教育”这一办学理念。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指引下,我们进行红色主题课程研讨,并寓教于多种活动之中,不断丰富和充实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一、将龙山火种植入学生心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931年夏,荣成第一个党组织——荣成县临时革命委员会在龙山庙成立,它像一颗革命火种在荣成大地上燃起了燎原大火,吸引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和英雄先烈投身其中,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
“龙山革命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红色精神”一脉相承,这也成为我们挖掘优秀教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源泉。
我们带着赤诚之心,让研学走进龙山革命纪念馆,学生们聆听红色革命记忆,重温历史峥嵘,了解“龙山火种”的历史和英雄事迹,深刻理解中国革命的“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影像资料、照片的视觉冲击以及解说员的动情讲述,激发出学生对英雄的崇高敬意。实地研学让爱国思想在学生心中生根,让红色基因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慢慢发芽。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我们为学生量身打造了展现“龙山精神”的微电影,以学校红色课本剧社团为主要创作团队,在全校选拔出适龄演员,耗时三个月拍摄的儿童抗战题材微电影《龙山枪声》在学校上映。微电影以艺术的表现形式再现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的机制与勇敢,随后,我们将微电影改编成舞台剧,在学校各年级巡回演出,激发学生的红色信仰。微电影被多家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展示。对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扩大“龙山火种”的影响、激发爱国主义情怀,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龙山革命纪念馆成为我校助推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被有效转化为道德教育优势,“红润教育”也成为学校的育人核心。
二、以环境文化滋养红色信念
学校积极对校园文化特色进行研究考察,多次走进其他地市的“红色校园”,在学习他人之所长后,我们决定从环境文化建设入手,让师生共同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让红色文化氛围浸润革命信仰。
室外文化打造红色景觀。在学校大门口设置雕塑并雕刻“红色润心”和“成长”文字;设立五旗园、将军亭、党史栏、长征路、强国路、延安路等景观,依托劳动教育,打造“南泥湾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在小学部楼前设置各中队“红色”队旗展示台,并在班级中选拔出红色讲解员,让学生走进校园,便可近距离追忆历史足迹,感悟红色精神。
廊道文化体现红色润染。在教学楼一至四楼建立不同主题的红色文化走廊。分别是:一楼大厅——办学理念及红烛先锋和红心少年展台;一楼走廊——红色知识;二楼走廊——龙山精神;三楼走廊——永怀精神;四楼走廊——荣成将军;四楼402室——红色印记馆。
班级文化渗透红色熏陶。在教室中开设红色教育专栏,打造以班级名片、班级格言、班级合影为一体的红色印记,润心铸魂,补足学生理想信念之“钙”。同时,创建一班一品特色活动,将爱国主义融入品牌特色,形成校本课程。
生本文化润泽红色信仰。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我校充分利用乡土优势,在校园内,开辟劳动农场,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劳动的艰辛;在家庭中,开展“家务劳动我能行”实践活动,从细微之处体验父母的不易;在班级里,鼓励学生参与集体劳动任务,用团结互助提升凝聚之力。
此外,学校还将红润教育理念贯穿于德育、课程开发、课堂教学中,实现两个提升——由红色德育活动到红色课堂渗透、红色课程的开发;从追求文化理念的形式化到追求“精致与品质”的实施。
三、以主题活动助推学生成长
为了使红色教育体现其内涵,学校在重大节日期间举办“心系红色”为主题的活动,营造“红色氛围”;通过记“红色知识”、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诵“红色诗词”等形式打造学校教育新模式。在活动的引领下,让“红色教育”助推孩子一路成长。开发主题活动,绽放师生个性。
建设“红色堡垒”。加强学校党支部组织建设,将学校党支部建成坚强的红色堡垒。开展“红烛先锋”讲坛,每月一期主题宣讲,强化榜样示范作用。评选“红润少年”,并将爱国事迹刊登在“红心少年展台”。
成立“红心志愿”团队。我校成立荣成市首批“关心务工子女”的志愿者组织团队。创建“3+4”星级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学校诚信等级考核方案。“3”即建立三级服务队——党员、教师、团员星级服务队。“4”即提供四项服务——安全、扶贫、社团、健康服务。
开展“红润社团”活动。葫芦画、石刻、剪纸等社团引导学生将红色人物用系列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动手中深层次地领悟红色内涵。指导红色影视社团拍摄红色影视,成功拍摄了《龙山枪声》《金色的鱼钩》等作品,先后被新华网、《中国教师报》《中国语言文字报》等新闻媒体报道。
打造别样的“红润仪式”。以开学典礼、升旗、少先队员入队、共青团员入团、学生毕业典礼等为契机,开展红色仪式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例如我校的升旗仪式,增加了红色元素“历史上的今天”和“红色主题晨会”等。
多样化的课程和红色活动为学生提供成长创新的载体,有效地激发出了学生们心底最自然、朴素的爱国情感。爱家、爱校、爱国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全校师生继续奋发图强,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四、以红色课堂培植爱国情怀
1.打造红色文化课堂范式,提升师生学习素养
全员育人,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本着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的深化与内化,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原则,我们打造红色课堂范式。
教师结合自己学科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明志、团结、担当、创新”四种精神,打造生命化课堂。
在班级和小组合作中渗透红色理念,一是班级的命名,例如红岩班、红心班等;二是班级格言的创建,例如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孙中山;三是小组的命名,例如延安小组,西柏坡小组等;四是组训的创建,例如有的小组以雷锋的“不受百炼,难以成钢”为组训;五是小组捆绑式评价,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六是班级、小组间举行挑战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红色课堂行为,展示学生风采。每个班级设立红色元素的课前口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做到坐姿端正、站姿有力、回答问题规范干脆响亮、小组合作有担当、有互助。
2.搭建课程载体,促进师生成长
基础类课程校本化。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前提下,要求学科渗透红色教育,例如利用思政课阵地融入红色元素,与时事新闻、国家政策学习相融合;语文课在充分利用教材中红色课文进行红色教育的基礎上,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读一首红色诗词、讲一个红色人物的故事、谈一个红色故事感想……培养学生有学习、有修养、有发展、有健康的核心素养。
拓展类课程特色化。例如我校编写的“红润基因我来传”课程中《红色基因·润泽人生》教材,共分9册编写,各册分为六部分:“红色的旗帜”“荣成地方史”“红色小故事”“红色名人名言”“红色经典诗词”“红色歌曲”,指导学生通过读、写、唱等形式展现出来,侧重于培养学生有自信、有梦想、有情怀的核心素养。
研究类课程内涵化。开发“红润研学课程”充分体现龙山革命纪念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等红色资源,引导学生探究相关事件的历史背景、人物事迹等,学习其精髓。侧重于培养学生有合作、有研究、有创新的核心素养。
总之,结合学生六大核心素养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教师的要求,我们学校将课程理念升华为“活动即课程”,每一项活动都有与之相配套的课程建设,配以“双红”评价体系以及学生成长记录手册《红色·印记》,搭建创新发展平台,汲取奋进力量。
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永不褪色的旗帜,学校播下生生不息的“红色火种”,高举环境文化的“精神火炬”,辅以主题活动与红色课堂,坚持大思路、小切口,将学生成长与学科相结合,将校园发展与红色相结合,将特色活动与育人相结合。以“红色铸就信念,拼搏成就人生”为办学理念,对红色教育进行深度剖析和精准定位,引领全体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向着美好的未来一路前行。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