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2021-03-24武淑琴胡慧子高溪蔓
武淑琴 胡慧子 高溪蔓
摘 要:实践教学作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人才培养具有深远影响。当前中医药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不完善,存在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素质待提高、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创新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打造强大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健全客观全面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建立科学全面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动中医药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模式;中医药院校;管理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1.076
1 实践教学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重要内容
新时代高等教育应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能力强的人才为目标,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教育发展道路。“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习近平同志对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提出的标准和要求。教育改革已到关键时期,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全国高校都在不断探索推进。“优秀人才”和“科学知识”是经过实践淬炼的人才和能够服务于实践的成果。每一所高校应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深切体会这种迫切感,肩负时代使命,以实践育人为载体,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2 中医药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亟待创新
2.1 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实践教学内容陈旧,缺少创新。实践环节层次不分明,内容不连贯。中医药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基本由专业课教师兼任,他们往往理论基础扎实而实践能力限。实践教学重视和投入不够,实践教学学时严重不足,走形式走过场。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上,基本以教师划定选题范围、由学生自主进行、最后以提交实践报告形式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实践过程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有限,师生互动低,学生有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容易在学生意识中形成实践课就是自由活动课的不良印象,实践教学的意义不能体现,教学目标成了虚设。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基本上是网上查阅资料,“闭门造车”,与实际严重脱节。实践教学内容单调,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的自主选择及创新能力无法体现。
2.2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目前中医药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落后,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已经严重制约实践教学未来发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直接决定学生能力水平。与综合型院校管理类专业相比,中医药院校管理类专业建设起步时间较晚、前期基础薄弱,其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更是匮乏。现有师资力量大多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在承担大量理论教学外又很难有更多时间深入实际充实自己,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往往力不从心,大多流于形式,以至于实践教学成效甚微。另一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师资人才难以引进也是困扰中医药院校的重要难题。这些人才中有些能力强水平高,但很多又不具备高校所要求的高学历条件;而学历高的又无法接受学校能提供的待遇水平。
2.3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未建立
没有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只是理论课程的附庸,实践教学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建设及管理。
(1)目标不明确这是直接导致实践教学差强人意重要原因。中医药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没有明确的制度文件和规范指导,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工作缺乏质量体系保障。没有明确目标,实践教学不受重视,没有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随意性大,形式主义走过场严重,与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脱节。
(2)评价指标及方法不完善在实践教学评价中,没有建立完整的考核评价指标及指标体系,导致实践教学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指导。评价方法过于单一,忽视了实践教学课程的差异性和特点,影响了整体考核评价工作的提升。
(3)缺乏主体责任及落实缺乏顶层设计,主体责任不明确,未建立责任落实运行机制及路径,实践教学各自为政,管理不到位,责任落实形同虚设。
3 中医药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探讨
3.1 创新符合专业特色发展的实践教学内容
加强课程内容设计,这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应充分体现“创新”“求是”“差异”“灵活”“渐进”的原则。
创新:把握时代脉搏,始终探讨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经济发展热点难点问题;求是:实践内容求真求实,要让实践教学接地气;差异:重视和兼顾学生个性化的差异及知识需求的特点;灵活:内容设计上把握大的方向,细节由学生掌握,要注意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渐进:内容体现循序渐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尊重教学规律。
以统计学为例,统计学是中医药院校管理类专业基础理论课程,长期以来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际上,用人单位对统计数据搜集、整理及分析的需求非常大,我们希望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对工作中所接触的统计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我们在该課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实践教学。
首先,明确实践教学课程主线图(见图1),通过这条主线,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学生可以系统全面掌握统计学内容。
图1 课程主线图
其次,根据课程主线拓展实践教学学习内容。实践教学可以依托中医药院校特点,结合专业背景,以统计方法涉猎中医药各个层面;实践教学还可以研究微观和宏观经济热点问题。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拓展他们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以统计学实践教学为例,内容设计紧扣实际,所有内容应明确具体要求,以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见表1)。
在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课程、不同阶段学生特点,深入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充分体现差异性、突出个性化,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优化调整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前瞻性、创新性和挑战性,调动激发学生的潜能。
3.2 充实整合提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3.2.1 注重培养培训体系多元化构建,提升在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中医药院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的成效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长期以来,中医药院校管理类教师队伍水平提升主要通过引进和培养两条渠道,即引育结合,重在对在职教师培养的提升。基于高校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教师职业发展需要,迫切要求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多元化发展。培养培训,首先是内部开展,可以通过专项课程学习、公开课交流、讲座、听课、讲课比赛、跟师等形式举办,务必做到常态化可持续;其次是通过校外交流,通过参与教育部及省厅专项学习、国内外院校交流访问、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并举,推动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高。
3.2.2 鼓励教师跨专业跨学科合作,推动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教师跨专业合作有助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帮助教师更好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师知识结构,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同时,跨专业合作应积极打造多元化、多层次学习交流平台,密切跨课程教师之间联系,形成相互促进的交流与学习环境,推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教师跨专业合作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实践课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统计学实践课程可以请经济学教师参与,让学生了解我国宏观微观经济动态,把握未来发展方向;统计学课程请市场营销教师参与,学生可以模拟产品市场进行营销方面统计调查、整理和分析;投资学课程融入统计学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掌握投资市场风险、发展和规律;我们还可以将中医药专业教师请进来,拓展统计学实践教学内容。
教师跨专业合作还体现在科研成果上。在这方面,中医药院校管理类专业已做了很好尝试,在科研项目、著作和论文等方面已形成广泛合作。如在对实践教学创新模式主题研究中,统计学、投资学和会计学教师合作发表了《参数检验在企业财务预算编制中的应用》一文,积极探索跨专业合作前景及效果,目的就是为了丰富教师知识积累,进一步推动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3.2.3 “走出去、请进来”,实现教师队伍深度融合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走出去”。管理类专业建设应聚焦医药卫生服务行业,充分发挥中医药院校资源优势,鼓励教师下沉到医药企业进行锻炼学习,不断探索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方法有效、效果突出的实践教学课程;教师应长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非医药企业(公司)一线去锻炼,将实践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实践水平提升;到兄弟院校去取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开拓知识视野,丰富知识结构。
“请进来”是实践教学有效手段。聘请企业管理者开展管理论坛,请他们结合实际管理经验为在校学生讲解企业管理等,通过管理论坛,学生与专业人士现场交流,不仅可以开阔在校学生视野,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聘请企业导师走进课堂,实现学生对实践课零距离体验;请行业学术专家专题讲座,学生可以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及行业发展;请职场前辈或校友来做交流,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及发展认识将更加清晰。
3.2.4 打破条条框框,不拘一格引进人才
针对中医药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现实问题,中医药院校应加大对管理类专业师资人才引进力度,打破传统用人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引入更多高层次人才和企业导师讲授专业课、建设名课,促进管理类专业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全面提升。
通过内培外引,培养能将综合知识融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具有高水平的專兼职师资队伍。以现有教学实践平台和科研项目为依托,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探索更加成熟可推广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3.3 建立客观全面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3.3.1 明确实践教学评价目标,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明确目标,实践教学评价才有清晰方向。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应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核心,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明确实践教学评价内容、特点和环节,制定完整教学时间表,建立严格实践教学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增强实践教学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3.2 注重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多元化,充分体现评价体系科学性和系统性
实践教学要以教学课程为主线,融合行业调研、社会调查、课外活动等多元形式,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多元化应充分体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阶段等方面全面覆盖。学生评价指标设计中应侧重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教师评价指标设计中,应强化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实践教学实现路径及模式、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评价。
评价指标设计应充分体现科学、客观、全面和可量化,注重公正合理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良好的导向性。通过建立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强化过程与结果,避免以往随意性和形式主义,促进实践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3.3.3 创新评价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评价有效性
合理的评价方法,不仅能够准确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还能激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热情。中医药院校管理类专业在实践教学评价方法上,应加强学生研究型学习,可以通过教师科研项目介入的方式带动和激发学生参与研究;创新研究报告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课学习深度;突破传统试卷考核形式,可采纳小组演讲、提交调研报告、沙龙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评价,强化阅读和写作能力考查,提升学生学习广度和深度。
3.3.4 主体责任明确及落实,是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的有力保障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应建立以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教师、学生五方共同参与的运行主体,完善主体运行机制及路径,明确各主体责任及落实,设定畅通无阻良性循环的反馈及解决通道,强调以实践教学质量为中心的过程管理,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管,重在建设”,推动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增耀,张翔,张慧芬,等.产学研协同培养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9,(11):81-84.
[2]康萍,蒋梦莉,邢喜荣,等.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与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19):169-171.
[3]田秋生,夏清泉.“四方协同、知行合一”:地方高校卓越新闻人才培养体系创新[J].传媒,2019,(14):83-85.
[4]王前,邹霞.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8,(22):12-12.
[5]江净帆,田振华.重构理论与实践的融通机制——师范生“四年一贯递进式”校外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Z1):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