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乡镇幼儿园艺术课程与应用研究

2021-03-24张利红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7期
关键词:乡土资源

张利红

【摘要】乡土资源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对艺术课程资源的选择上,既要从艺术的角度,也要从课程本身的角度来考量。艺术课既能促进幼儿的审美意识,又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从多种角度发掘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拓展教学的思维,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文章从本地的课程资源特征入手,对乡镇幼儿园的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及其运用路径进行探讨,以达到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乡镇幼儿园;艺术课程;乡土资源

引言

幼儿园要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具有特色的资源。在教学中,单纯依靠课本上的知识,很难提高教学效果。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艺术教育的资源,不断提升艺术教育的品质和效果,使每个儿童都能享受到艺术教育的快乐。城市幼儿园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是乡镇幼儿园难以企及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经济和教师的制约,乡镇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十分有限,许多乡镇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将其融入到教学之中。一些幼儿园对“乡镇”这个词避之唯恐不及,竭尽全力地想要摆脱乡镇的“乡镇”,使得乡镇幼儿园缺乏现代化的办学模式,同时也忽视了自身的办学基础,影响了其生存和发展。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乡镇幼儿园发展的新机遇,广大乡镇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观念,积极挖掘乡土艺术课程资源。

一、开发农作物自然资源,初步增强美学感知

农作物是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到幼儿美育中将能够引导幼儿在自主制作以及探究中增强对大自然的感知,进而为培养其发现美、培育美的能力。农村中的农作物资源具有多种多样丰富的形态,经过幼儿自主创造将能够成为一件件惟妙惟肖、生动逼真的作品,进而为强化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提供载体。农作物在形态上具有丰富性,期间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对农作物种子的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种子的形状各不相同,就连同样的种子,也各不相同。在美育培养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儿童充分运用多种形式的种子,广泛联想,认真思考,不经加工或稍加处理,便可成为一幅极具趣味的作品。比如,饱满的顶仁,干瘪的花生米,看起来像是鸟儿,顶仁是干瘪的,像是一只小鸭子。所以,可以用种子来塑造和其相似的图像,进而更好地强化幼儿对美育资源的感知。除此之外,每粒种子、每片树叶、每根草茎都具有天然色彩。其中葵花子、花豆纹理细腻有致,这种巧夺天工的纹理,而不同的农作物种子也具有不同的色彩,由此将其融入到美育中将能够更好地凸显作品的色彩丰富性。

二、善于发现生活资源,赋予艺术丰富内涵

乡镇幼儿园周边常见易收集的劳动人民常用的生活资源(簸箕、雨鞋、瓦罐……)尝试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赋予其不一样的艺术生命。幼儿进行艺术创作表达的先决条件是要学会和使用某种艺术语言。教师应结合乡镇中的乡土资源内容,发掘其潜在的创新之处,创设教学环境,引导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发掘艺术语言的规律及表现方式。例如“我的家乡”手工制作活动中,笔者将教室布置成“纸吧”,到处是纸制的艺术作品,有立体的,有平面的,有剪纸作品,还有剪贴画作品,有具象的,也有抽象的。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同学们进入了一个充满了“折纸”的世界,在此期间幼儿的好奇心也充分被调动起来,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不同颜色的纸张通过折叠、粘贴以及拼凑的方式组建独具特色的“簸箕、雨鞋、瓦罐”由此使得幼儿在自主构思、自主实践中实现艺术创作。幼儿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习如何制作家乡中常见的生活物品,在幼儿字啊课堂上进行集体学习,让原本很简单的手工课,变成了一个自动动手做的好机会,进而使得手工制作能够与绘画艺术充分整合起来,同时使得艺术课程更加具有活力。

三、发掘民间艺术内涵,开发乡土资源文化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风情浓郁,通过不同的民间艺术(扎染、蜡染、芦笙、葫芦丝……)将不同的元素整合于乡镇幼儿园的艺术课程中,让幼儿体验、创作不一样的贵州民族艺术。其中扎染也称作“绞染”或“绞缬”,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主要通过线缝、线捆绑、线扎的手法进行编织,而后将织物放置于植物染缸中以此起到纺染的作用,这种独特的染色以及捆绑工艺技术提升了织物的整体艺术美感,同时其中的自然纹样也将区域民族特色充分展现出来,因此将其融入到幼儿园艺术教学过程中,将能够更好地促使幼儿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熟悉文化遗产的制作流程,同时为增强整体的艺术美感奠定良好基础。

期间,教师需要引导幼儿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操作的方式准备好设计稿和扎染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如加热设备、蒸锅、白色棉布料、高温活性染料固色剂、白色棉线、大号缝针等,而后教师需要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为幼儿展现扎染的制作方法和过程。如:针缝、线的捆绑方法布的折叠方法等。教师可以借助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幼儿做示范,其中包括不同纹路下的针距以及不用纹样下的颜色搭配等,最后让幼儿将染料和固化剂放入锅中进行浸泡和蒸煮,在蒸煮8-12分钟之后将其拿出,并将其进行晾凉,此后将其作品的棉线进行松绑,进而使得作品晕染处理的效果能够展现不同的图案形状。在整个扎染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幼儿开展创作的安全性,尤其对其中需要用到的针、加热设备、热水等进行管理,进而使得整个创作过程能够得到优化。期间通过不同制作效果扎染作品的呈现,也能够促使其对传统的扎染工艺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为提升其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四、收集废旧物品,实现变废为宝的艺术创作

结合当下垃圾分类的热潮,引导幼儿将可回收材料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载体践行环保意识,亦可以体验、尝试利用乡土资源进行艺术创作,开拓幼儿的创意思维。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宝藏,培养幼儿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艺术课程主要指基于幼儿生活经验,利用乡土资源感受不同的艺术元素,使用不同的艺术技法和形式表达个人艺术感受。同时也为幼儿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资源,拓展艺术视野,提升艺术素养。例如在教师为主导的游戏设计中,教师常常为了寻找游戏材料而东拼西凑,收集了各种纸盒,瓶瓶罐罐等丰富游戏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确定的主题和自主游戏的内容相适应时,他们便有了收集材料的兴趣目标。其中在《快乐的中秋节》的活动中,幼儿一下子就联想到中秋节是要吃月饼的,幼儿很快就确定了我们来做月饼的游戏内容。做月饼的材料可以用橡皮泥来充当,那么包装月饼的材料怎么解决呢?为了能够让“点心店”当中做出来的“月饼”穿上精美的外衣,在“超市”的商品中独占鳌头,幼儿们费尽了心思,有的幼儿将家里精美的月饼包装盒带来了,有的小朋友和家长一起设计了独具匠心的包装盒。幼儿们各尽所能,自主的去搜集材料,把自己的月饼打上小包装,再装入到大盒子里,要的幼儿在包装外面还系上了漂亮的装饰丝带。幼儿根据游戏的内容去亲自收集材料,更具有针对性,使材料在游戏中发挥了有用的作用,将主题内容巧妙地融合到游戏中,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结束语

總而言之,在乡镇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要通过创新的、多元化的资源进行教育,使每个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艺术创造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在教学资源的选用上,要注重运用本地的美术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自己的眼界,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晓兰.利用海贝资源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J].教育探究,2015(4):54-56.

[2]卢尾妹.挖掘民间艺术课程,提升幼儿美育实效——以农民画艺术为例[J].学苑教育,2018(20):84-85.

[3]何慧敏.融乡土资源于幼儿园编织艺术课程的实践研究[J].教育探究,2020,15(5):18-21.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巧用乡土资源创特色幼儿游戏活动探讨
让文字鲜活起来
巧借户外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研究
激发农村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
乡土资源给力生动思品课堂
试论利用农村资源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探索乡土资源在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