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小学思政课课程改革创新的途径

2021-03-23康丽

民族文汇 2021年26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思政课立德树人

康丽

摘要:鉴于新时期教育对立德树人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从师资建设多元化,学生学习实践化,课程资源增加弹性化,教学资源多样化、配套化几个方面论述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几点途径。

关键词:思政课;立德树人;改革创新;途径

作为“立德树人”的一门重要课程,思政课承载着用具有统一性,稳定性的教材,多元化充满正能量的师资队,培养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民族复兴担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正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从新中国建设以来,教育就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邓小平主席曾说:“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自古以来教育就是为国家发展建设、为民族兴起培养人才,这也是新时代教育赋予教师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推进新时代思政课的课程改革建设创新,使之与时俱进,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达到育人为党、育人为国、育人强国、兴国的目的。

现在,我就小学新时代思政课的改革创新的途径说一下自己的幾点实践经验和设想:

一、明确课程目标——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的基础

课程目标、教材是育人的标准、载体,在教学中起着引领师生的作用。

1、统一目标,关注阶段性

课程目标的统一性是指教材必须有国家统一的目标,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级的目标内容深度呈螺旋状上升,如:同是爱国主义教育,一年级听故事,认识国旗、红领巾、长城这些直观的事物。而到四年级,我们则引导孩子们要有理想、有报负,初步激发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为国家的强大而学习的梦想。又如同是体贴父母的教育,一、二年级时,我引导孩子为父母洗脚、捶背……四年级时引导孩子学习做家务,在体会父母辛苦的同时,学习为家庭分担责任,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2、弹性目标,增加延展性

课程目标的弹性是指针对一些特殊的课程内容进行的留白,这样学校或老师可以根据班级计划或地方特色进行。如:在四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第四单元让“生活的一丝绿色”这一主题中,在进入这一单元前或结束时,以班级为单位发展一次“环境污染调查活动”拍摄,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知道环境污染就在身边的问题,让环保意识在他们心理一点点扎根、生长、开花、结果。

二、多元师资,共同育人——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的核心

1、高素质教师队伍,引领育人方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矣”,这道理从古至今都通用。因为就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来看,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在家里更多的时间都在学校,从小学到初中,孩子们除去晚上睡觉的时间,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也就是说,孩子们在越长越大的过程中,老师的陪伴时间更是多于父母,所以他们更多是从老师的教育中学习做人、学习知识,点燃梦想。而思政课作为一门立德树人的课程,它在教育中起到作用不言而喻,事关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能不能为国家治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所以国家必须打造一批师德高尚、理论打实,有浓厚家国情怀、民族情结,有奉献精神的师资队伍。他们有理想、信念坚定,淡泊名利,热爱教育事业,愿意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他们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只有这种真正自信,爱岗敬业的老师讲起思政课来才会理直气壮、打动学生,从而传递正能量,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用一支火炬点亮一片火炬,用一个灵魂唤醒一群灵魂。

2、多元化思政课堂,拓展学生眼界

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也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以如果可以,我希望思政教师队伍可以多元化,如在学习这些《这些事,我能做》一课时,我们可请专业的家庭志愿者来一段视频介绍做家务的学问。在环境污染调查时,我们请环卫工人志愿者来领孩子们运垃圾,打扫街道,让孩子们在与各类老的交流学习中,体会各种职业的辛苦、乐趣,打开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门窗,从而达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推进教育现代的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

三、学科整合,综合教育——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的关键

说到立德树人、思政课是专门为立德树人而开设的课程。没错,但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我发现立德树人在各门学科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在三年级三册的美术课《我驾神舟游游太空》一课中,我通过讲中国航天科技技术的发展,让学生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很多学生在画宇宙飞船时,在太空行走宇航船员手里都拿着五星红旗。在一次语文课上,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我先问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在?”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而读书。”“为了让父母不再劳累而读书”……大致可分为这两类。上这课时,我让学生通过想象还原当时外国人撞死中国人后还洋洋得意的画面……让孩子们体会国弱民受欺,没有强的国,就守不住富的家,从而激发孩子的爱国之情。

于是,当我上完这一课再问学生为什么而读书时,大部分孩子意识要为国家发展、为民族富强而读书,他们还结合钟南山爷爷……杜富国这样的时代英雄来讲述自己的读书理想。所以,我说思政教育也可以适时渗透到各学科中。其次,在四年级上册的《道德法治》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一课中要求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说服父母让自己做家务,可学生根本不知书信的格式,所写出来千奇百怪。这就需加强学科教育之间沟通性。

四、资源配套,时事跟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的保障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代教育对读书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胸怀天下,要求读书人要关注国家大事,天下大事,其实教育对教师更是如此。在思政课教学中,针对教材的需求向社会征集精选相关的素材资源,包括图片、录像、报纸、电影等资源,供课堂教学选用,为打造适合各类的课堂奠定基础。如在教学《环境污染时》,我们可以结合美国退出《巴黎协议》、《京都议定书》拒签《巴塞尔协议》让学生了解霸全主义国家自私自利的丑恶嘴脸。

总之,思政课是一门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是育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的教材可以是统编教材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思想老师队伍的老师素质必须是严于律己,充满社会正能量的各类人群。只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进来,就培育能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2]《邓小平理论》

[3]《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思政课立德树人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