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
2021-03-23李帅芹
李帅芹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转变,其中一个转变就是运用了小组合作到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运用进小学体育教学之中,不但能够使学生相互合作相互激励来完成课堂制定的学习目标,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不止如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能够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上去。通过实践性和操作性,在兴趣的激发以及长期开展后,体育教学可以实现“强体”“教育”的功能,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综合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来讲,无论是学习技能、心理发展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小组合作活动对体育教学的意义
根据教学实践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运用进体育教学活动中,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体育活动之中,并在相互鼓励与合作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与以往常规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相比,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增加他们的自豪感,再加上我们的鼓励性评价,从而为学生树立起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在小学合作学习过程中将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划分到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小团体,从而使学生为了自己小团体的荣誉努力提升自我,同时还能够推动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和切磋,从而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不断提升上去。除此之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此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积极主动地参与进体育锻炼活动之中,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体育从教者来说,我们应该积极研究和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为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小学体育教学融合中的问题
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导致小组合作停留于形式化、表面化,并没有将小组合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潜意识里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什么意义,在教学中依然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难以达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由于教师的这种消极心理存在,导致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难以取得实效。而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在没有教师的引导与监督下,合作学习往往成为了合作游戏,故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虽然有些教师提前设置好了合作学习小组,但却没有调动起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比如,在寻找合作训练失败原因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滔滔不绝地讲,而有的学生却沉默寡言,一个字不说,这样的现象自然也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中楼阁。除此之外,还有的教师在评价环节中依然只是注重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并没有认识到对小组合作评价的重要性,即便有的教师对小组进行了评价,往往也是一种应付心理,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可想而知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提升。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策略
1.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组计划
在运用小组合作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这也是顺利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更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所以我们在划分小组时候必须要具有科学性和实质性,这样才能够确保我们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不断提升上去。作为一名新时期下的小学体育从教者来说,我们首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基本能力、人际关系、学习能力等,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展开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划分的小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做出调整,如半个月对小组成员做一次调整。另外,确保在每个小组中都各有一名学习能力强、身体素质强以及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这样才能够使小组学习更加多元化,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并强化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从而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效率不断提升上去。比如,在教学跳远这项体育运动的时候,当我们为学生详细地讲解完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之后,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并由学习能力好和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带领其他同学展开锻炼,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出现部分同学难以跟上进度的问题。通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并及时在他们训练的过程中纠正其所出现的错误,指引其他同学在体育锻炼中明确认识到锻炼内容以及学习准确规范的体育相关动作要领,通过这种学习能力强带动学习能力差的教学方式一定能够将班级教学质量与效果提升上去,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2.举行分组竞赛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要想有效地融入进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之中,那必须要师生共同努力。所以,我们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将不再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而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虽然我们在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但我们在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想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那我们作为教师来说就必须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共同努力,更好地掌握运动的本质,同时还能够提升班级凝聚力,将教学质量与效率不断提升上去。比如,在教学篮球投篮的时候,我们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这个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并巧妙地制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运动技巧。在开展小组比赛中哪个小组投篮命中最多,那这个小组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当分好组之后,我们还需要在每个小组中来回走动,从而及时发现学生在锻炼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以此规范学生的发球动作,如果发现表现较好的学生,那我们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如果小组整体运动存在问题,那就需要鼓励他们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断提升学习技能和整体素养。
3.构建良好活动环境
小組合作学习主要是利用小组之间的互动来集思广益,从而实现特定任务的联合探索,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并将各种能力不断提升上去。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我们必须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协作,因为协作式教学需要良好的情境支持。在基础体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促进基础体育教学顺利实施。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我们需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互动练习,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练习的重要性。其次,我们还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合作氛围,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合作方式方法,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理解展开合作实践,以此将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上去。比如,在教学篮球传球这项体育运动的时候,我为每个小组都分配了相同的学习任务,并要求学生能够在自己小组长的帮助下完成训练。最后,建立一个竞争项目,通过这样的竞争项目检测学生团队之间的写作,从而将小组合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竞争环境下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从而使学生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充分了解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仔细观察小组之间的情感交流,以便及时解决和处理小组之间矛盾,从而使每个小组都乐意参与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中,以此将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质量不断提升上去。
4.鼓励学生参与,树立突破自我的信心
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所以他们的兴趣爱好也会有所不同,而学生所喜欢的体育项目势必也会存在很多的差异。所以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体育活动造成的影响,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为他们树立起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逐渐突破自我,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比如,在教学乒乓球这项体育运动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体育水平展开了小组分层训练,从而使学生在原基础上都能够有所提升,同时在这样的氛围下还能够为学生树立起体育锻炼的自信心,以此顺利完成课堂既定的教学任务。
5.完善小组课程评价
要想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运用进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之中,那就需要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因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对每个小组成员将做出评价,在评价小组整体成效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个人评价,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具有学习的主体性以及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与共同发展。鉴于此,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价,以此将学生的自身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上去。比如,在教学跳绳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划分为几个小组,并组织学生展开跳绳项目的快跳、后跳、交叉跳、来回两人跳和一摇一跳等内容。学生可以与自己小组中的成员展开沟通交流并练习,最后选取表现优异的成员进行小组之间的竞赛,从而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特点进行锻炼,并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确定本班表现最为优异的学生。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合作氛围下,我们不但要评价最终获胜的小组,同时还要对班级每个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只有这样的评价才能够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当然如果有在体育活动中表现消极的学生,我们也要提出批评教育,这样才能够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高質高效。
总之,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之中,一定能够将学生的整体素质切实提升上去。小组成员的合理划分和体育项目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我们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并以此为立足点,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从而将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提升上去,为学生以后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