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03-23徐锋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11期
关键词:育人学校教育

徐锋

近年来,重庆市云阳县聚焦理念引领、制度完善、体系构建、实践探索,推进“知书达礼体魄健壮”的育人路径,深化学区制管理、集团(联盟)化办学,实施名师领航、百千万名师工程,改革质量评价,践行家校共育公约,在构建全面育人体系、科學评价体系、县域一体化发展体系、家校社协同发展体系等领域进行了大胆的思考和实践探索,努力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追溯我国教育史,早在周朝的“六艺”便包含了朴素的全面育人观念。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深刻思考,明确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所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作为渝东北片区偏远区县,我县立足农业大县、人口大县、移民大县实际,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富教育”,实施“教育强县”战略,近年来我县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站在规划“十四五”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的角度,我们着眼长远,认真研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我县基础教育实际,提出“知书达礼体魄健壮”八个字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施路径。

一、坚持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知书达礼体魄健壮”的教育内涵

“知书达礼。”语出元朝无名氏《冯玉兰》,古指熟读诗书,有教养懂礼仪。在这里“知书”是受教育过程,是人接受所有教育活动的总和;“达礼”是教育成果,指人受教育后思想、精神、认知、行为发生预期改变的综合反映,主要体现在四方面:思想正确,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尊重科学,适应自然并富有创造性;总体和谐,契合审美基本原则;崇尚劳动,善于创造美好生活。

“体魄健壮。”体,体格;魄,精力。除身体健康,还内含精神意义。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体魄健壮是人进行劳动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在身体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必要条件。

“知书达礼”“体魄健壮”相辅相成,是核心素养的概括表述,目的是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坚持德育为先,健康第一,将“知书达礼体魄健壮”八字贯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始终,将其作为我县基础教育顺应新时代、对标新要求、促进新发展的育人路径。

二、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培育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生态

教育生态理论告诉我们,影响教育的因素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落实“知书达礼体魄健壮”育人路径是系统工程。所以云阳县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域协调化发展、公民协同发展上下功夫,采用县级管理与区域推进相结合,教研机构指导与专家引领相结合,区域统筹与学校培育相结合,学校主导与家庭协同相结合,构建新时代现代化管理体系、科学评价体系、教研科研体系、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培育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生态。

深化学区制管理、集团(联盟)化办学,构建新时代现代化教育管理体系(发展主线)。教育的现代化本质在于教育理念和管理的现代化。区别于沿海发达地区集人、财、物于一体的学区制、集团化办学,我们探索以党总支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在重庆率先推进独具特色的学区制管理,集团化、联盟化办学。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又激活各学区办学活力,加大校长办学的自主权,学校管理水平进入现代化。围绕“开明、开放、共建、共享”办学理念,共组建中小学教育集团5个,区域型学区15个,教育联盟8个,推进学科共建,资源共享,实现农村小学学区制管理全覆盖,初高中集团、联盟化办学全覆盖,区域均衡化、城乡一体化、公民协同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探索开展县级质量综合评价监测,完善新时代科学评价体系(重要载体)。当前不少地方将教育绩效聚集在“结果型质量上”,重智育轻德育,唯分数、唯升学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我县以县情、校情、学情为基础,建立县级质量监测中心,成立学生成长中心,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覆盖”的育人质量监测体系,探索建立“1543”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实施优质学校等级赋分、学生成绩等级呈现等措施,整体推进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四个评价”。建立教师个人德能积分制度,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教师、干部教育考核结果运用。通过教育评价导向的转变,学校教育质量观更加科学,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得到完善,逐渐适应了培养“知书达礼体魄健壮”全面发展学生的要求。

实施名师领航工程、百千万名师工程,改进新时代教育科研机制(关键环节)。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强教育归根结底要强人才。我县通过实施名师领航工程、百千万名师工程,聚焦教育科研,增强规律探索、难题破解、创新引领能力,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探索实施名师领航工程。组建21个学科名师领衔团队,聚焦“攻坚克难、释疑解惑、培优补差”三大目标任务和10项子任务,充分发挥领衔名师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加快构建一体化的教师培养体系和品牌学科建设体系,增强学科教育核心能力。名师领航工程实施以来,全面攻关“新高考改革”,收集建议21条,开展课题研究10项,改革管理制度5条,2021年首次新高考以优异的成绩实现完美攻关,强基计划录取6人,清华北大录取7人,双一流学校录取666人,特殊资格上线率达32.9%。二是深入实施“云阳县名师工作室百千万工程”。组建县级名师工作室102个,开办名师讲堂,开展名师到农村课堂讲学活动等,充分发挥了广大骨干教师、市县级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实现100名名师影响1 000名优秀教师,并辐射全县万名教师的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

践行家校共育公约,建立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系统推进)。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习总书记强调“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我县率先制定《家校共育公约》,印发《进一步加强家校共育工作的意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科学细分了学校、教师、家庭对学生培育的权责共20条,明确各个主体责任,明确责任边界;成立家校共育学校联盟,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探索家长代表驻校办公制,丰富家校共治共育渠道。注重家教、家风引领,改变一方社会的教育风气,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如引导家庭建立书房,每年评出最美家庭书房、书香家庭;拍摄《手机,请把妈妈还给我》宣传教育片,倡议家庭陪伴教育等引起社会对教育的强烈关注。

三、坚持全面育人,构建“知书达礼体魄健壮”的学生培养体系

坚持全面育人就是要树立五育并举的科学育人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不断建立健全完善的学生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坚持学生全面评价、发展性评价的质量评价方案,全面构建“知书达礼体魄健壮”的学生培养体系。

(一)推进“德智融合体系”,培养“知书达礼”大写的人

实施“体系育德”,培养品行端正、文明有礼的人。对于德育,我们应重点关注品行修养及行为习惯养成。要突出德育实效,就要用“课程化”推进德育体系,用“活动化”落实德育行动,用“品牌化”促进德育特色。通过常态开展文明礼仪教育、道德感悟教育,基本形成学段衔接、载体丰富的德育工作体系。以“德育课程化”引领“德育一体化”建设,全域推进文明礼仪教育、道德感悟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研学旅行品牌,以扎实的行动让德育回归学校教育中心,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文明礼仪教育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并在重庆市三年一届的德育工作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凤鸣中学荣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海峡小学“七星教育”被评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案例;《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改革试点成果》荣获重庆市第二届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成果三等奖;初三中文明礼仪教育、云阳中学道德感悟教育被评为重庆市德育品牌、重庆市高中精品选修课程;中山外国语学校“自主教育”、青龙小学“六爱教育”、天景初中“生长教育”、人和初中“道德银行”、龙市初中“不经意间的美德更美”等一批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品牌逐渐成熟。

实施智育提升工程,培养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人。伟大的时代,常让国人想起钱学森之问。教育如何面向未來、服务时代?新高考改革已在尝试回答。我们坚持守正创新,用全局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培养面向未来的人。

用全局思维探索质量提升新模式。只有聚焦课程、课堂、教研、管理、评估五大抓手,才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构建基础教育高质量体系。我们探索实施“课程融合探索、高效课堂打造、有效教研探究、常规管理优化、质量评估完善”五大行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国家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我们强化学校课程管理能力,利用有限的资源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促进各大学科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提升,探索出一条课程融合之路。强化学校课改,向45分钟要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建设推广了“心动课堂”“童趣课堂”等一大批课改典型,创建了一批全国、全市有影响的改革范例,探索出了一条高效课堂建设之路。我国基础教育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教研体系和制度。强化专门机构的教研领导规划能力并下沉重心,推动学校教研风气和能力建设,以务实的姿态和扎实的功夫向主责主业回归。通过教科所指导、校本教研为主体,探索个人自备、集体研备、个人复备模式,切实推动高质量备课的同时,物化、推广教育科研成果,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教研的道路。减少学校教育教学外负担,推行教学值周、常规视导、常规互查互学等制度,引导学校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探索出了一条依靠优化常规管理促质量的道路。抓住评价关键环节,坚持对学生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探索出了一套完善的评估制度。用全局思维全方位夯实了质量基础。

用系统思维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我们将阅读能力和科技能力作为未来人才的两大关键能力加以系统性培养。一方面,我们探索实施全员全科阅读行动,提升阅读能力促进自主学习。通过干部领读、师生同读、生生畅读、家校共读,营造全员阅读的良好氛围,拓宽人文素养培养的幅度;通过分学段、分学龄、分学科遴选制定《云阳县中小学生阅读书目必(选)读清单》,印发《云阳县中小学阅读工作管理考核清单》,扩宽学生人文素养的广度;探索全科阅读、群文阅读等多种方式,创新阅读方法,深化学生人文素养的深度,多维度、多角度增强学生人文知识底蕴。另一方面,我们实施科技创新行动,探索STEAM课程、创客编程课程等智能课程,设立科技县长奖、举办科技发明比赛,从小学开始加强科学实验的考核,将初中生物、地理纳入中考等多措并举,让学生从小树立懂科学、善发现、讲创新、爱创造的意识,从小培养科学精神,真正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为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储备后备力量。

用战略思维培养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人。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我们深入研究“强基计划”,摒弃短视化、功利化培养模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实施学段贯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县内学校抱团合作、与市内外名校合作、与名大学基地合作、与社会合作)、新高考攻坚计划等“三大计划”,突破新高考改革瓶颈,巩固办学亮点,服务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国家人才战略发展。几年来,横向组建了3个高中教育联盟,纵向建立了学生发展中心和学生信息库,深入探索了小初高贯通衔接机制,个性化综合分析学生,提供生涯规划指导,在全县“开明、开放、共建、共享”的合作育人氛围中,迅速提升了办学质量。

(二)推进健体、尚美、暖心“三大”工程,培养体魄健壮的人

毛泽东同志说:“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我们扎实推进“暖心、健体、尚美‘三大工程”和“‘2+X项目实验”,让每一个学生心理健康,都能掌握至少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和终身喜爱的艺术技能,丰富人生色彩,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一是实施“暖心工程”,培养身心健康的人。当前学生心理健康前所未有地得到重视。云阳实施“六个强化”暖心工程: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强化顶层设计;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全员培训,强化队伍建设;推进心理健康课进课表,以校为单位开发心理健康课程,强化课程落实;定期组织“我听你述说”“团队建设”“家长夜校”等活动,强化活动开展;鼓励学校围绕心理健康教育打造学校育人品牌,强化特色创建;每个学校按标准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室等系列功能室,强化阵地建设。“暖心工程”的实施,构建了“一体两翼”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破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问题,成功创建1所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生自杀死亡率快速下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晴空。

二是实施“健体工程”,培养体魄健壮的人。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终身体育概念,至少包含体质达标、技能掌握、健康管理和体育精神等四个维度。我们紧紧抓住青少年时期是发展体能、增强体质的“黄金期”,帮助学生重点掌握两项以上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提升赛事欣赏、体育礼仪等体育文化素养;每年安排专业机构进行体检和体质健康监测,科学进行体质健康管理;以学生体育为中心开展师生全员体育运动,做到学生每天有训练,学校每年两次师生参加运动会,县上每年一届教职工运动会、三年一届体艺节,用教师带头锻炼、带领学生锻炼、带动社会锻炼,从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建设体教融合合格学校。通过开展视力筛查、强化眼保健操、改善教室视觉环境、减轻课业负担等系列举措深入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十三五期间,学生在跳绳、举重、摔跤等体育竞技比赛中获国际级奖37项(7金18银12铜),国家级奖276项(110金65银101铜),市级冠军、第一名或一等奖839个;红狮初中学生李一鸣获全国古典式摔跤锦标赛96公斤级冠军并入选国家摔跤队,备战东京奥运会;黄灿入选单板滑雪国家集训队,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

三是实施“尚美工程”,培养追求真善美和高尚情操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云阳县以“全国艺术教育实验县、重庆市美育改革与发展试验区”建设引领全县美育发展。一是发挥课程美育的基础性作用。开展艺术学科考察并组织学生接受艺术素质测评,促使学校按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开齐开足上好音乐、美术、书法等美育课。同时引导教师萃取各学科美育元素,强化美育与各学科的融合,发挥学科综合美育作用。二是因地制宜开展校本特色美育实践,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美育工作大局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十三五期间,建成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20个、学生艺术社团200余个,学生在校园集体舞、合唱、器乐、书画、手工等艺术展演或评比活动中获国际级奖4项,国家级奖334项,市级奖项844项,5个舞蹈节目荣获全国金奖并在央视全国校园春晚等平台展播;县教委获得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等4项国家级荣誉、11项市级荣誉;艺术教育经验被市政府办公厅以《动态与建议》编发;美育教育成效被全国“学习强国”平台、重庆日报、今日头条、重庆晨报被1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并被重庆市委宣传部报送到中央文明办,云阳作为重庆市唯一代表在教育部美育改革调研座谈会上发言。

(三)探索融合发展,努力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轉变过程中的作用》告诉我们,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针对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问题,我们在强化社会主义劳动观念培育的同时搞好与各类教育的融合,培养观念正确、注重知识技能、创造能力强的新时代劳动者。

强化劳动观念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学校通过专题活动和学科教学渗透等途径,重视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劳动最光荣”“劳动者人人平等”等社会主义劳动观念,拒绝当“小皇帝”“小公主”。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将家务、学校公益劳动、社会志愿服务由点到线整合起来,强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学校、社区的劳动者”等观念教育。

促进劳动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融合,培养智慧的现代劳动者。未来劳动者应该是拥有知识技能和创新意识的新型劳动者。要注重劳动与科技创新融合,让孩子在学会一些基本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技创新的启蒙,培育创新意识。一是给传统劳动教育赋予科技元素。我县建立劳动实践基地近130个,在劳动实践中赋予现代科学知识、技能训练的内涵。如种子、扦插、压条、嫁接等繁殖方式,水培、土培的方式方法,水份、温度、光照的监测和控制等,成立自然笔记社团,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思考。二是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我县以科技创新县长奖为龙头品牌,引导广大学生在劳动中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树立科技创新改变生活的理念,引导孩子为创造未来作准备。

加强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培养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者。“以劳育美”“以美育劳”。我县大力开发丰富多彩的如泥塑、手工、茶艺、插花、特色厨艺等带有浓厚美育色彩的劳动实践课程,同时引导孩子在校园、班级、家庭、社区广泛开展创造美好生活行动,在创造的乐趣中享受劳动,陶冶情操,培养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美的能力。

四、坚持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教育改革成效的试金石

我们始终将人民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办好教育的唯一标尺,能否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为衡量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试金石,自主探索构建了包括均衡度、公平度、满意度在内的反映教育改革成效的评价指数,引领教育价值。

(一)教育改革促进了区域发展的均衡度

均衡度由城区公办学校与农村公办学校的均衡情况反映,主要从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学生综合发展评估。近年来,我们立足改革,加大投入,新建公民办幼儿园、中小学31所,实施办学条件改善项目1 227个,新增中小学学位20 000个、幼儿学位5 000个、床位4 300个,乡镇寄宿制学校全覆盖。十三五期间,我们全面化解大班额150个,标准班额从56.1%上升到86.3%,城乡教育发展均衡度进一步提升。通过学区制,集团化、联盟化办学,建成教育城域网,建立远程互动课堂,优质资源进一步辐射,近20所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显著提升,老百姓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到优质资源。

(二)教育改革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度

公平度由贫困家庭子女、富裕家庭子女、普通家庭子女的入学权利、学业成就与家庭经济地位的相关性构成。我们坚持特殊学生特别关爱,精准学生资助,率先开展“医教技”相结合的送教上门,成功设立县域特殊教育职业高中,设立藤编、缝纫、按摩、养殖等专业,力争让每一名特殊孩子掌握一门终身受益的生存技能。近年来,没有一名孩子因贫失学。我们不断增大优质高中向农村学校倾斜比例,提升农村学生就读高中学校的比例。目前,我们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0.9%,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特殊儿童安置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8.1%,每一名适龄少年儿童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三)教育的满意度不断增强

教育好不好关键还要看人民群众满不满意。“十三五”期间,本科上线率从49%提高到71%,重本上线率从17%提高到32.9%,进入一流大学学生比例提升了15个百分点,30名“寒门学子”通过“贫困专项计划”“强基计划”及各种“梦想”命名的招生计划圆梦最高学府。同时,教育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家校共育的氛围逐渐浓厚,通过课后服务、托管服务、周末课堂、七彩假期等公益项目,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由于质量稳步提升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在老百姓中的口碑不断向好,2020年底我们对我县教育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显示满意度达到99%。

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知书达礼体魄健壮”是新时代、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高质量育人的实施路径,是我们教育人的使命担当,更是我们不懈努力追求的“更好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我们要用广阔的教育和勇敢的责任担当,不断丰富“知书达礼体魄健壮”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务实构建以德育为先、智育为核心、体育美育为保障、劳动与科技创新教育融会贯通的全面发展育人体系,培养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育人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奇妙学校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