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数学课程理念 构建品质课堂教学
2021-03-23王丽英
王丽英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关键的问题是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如何贯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把握数学课程理念,构建品质课堂教学,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在课程标准中提倡“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新理念。在此指导下,如何把握数学课程理念,构建品质课堂教学?
一、变“听”数学为“活动”数学——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的智慧就在他的指尖上。”因而,在高品质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创造机会让孩子自主发现、自主学习、自主成长,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创造,在活动中自然充满无穷的活力。
比如,教学五年级“分数基本性质”时,课前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分蛋糕。从学生熟悉的卡通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变“书”数学为“生活”数学——让课堂充满趣味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来自生活并适用于生活这一事实的完美解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培育学生立异意识和实践本领的必要。实践运用就是让学生主动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充分体会到数学的真正价值。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熟悉的生活經验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在喜欢的游戏中体验,在有趣的实验中深化,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枯燥无味的数学在他们眼中就在不知不觉中变得生动精彩,令人感到亲切,趣味盎然。
1.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我们现实生活中原本就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我们的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兴趣。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的探索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的事物中,直接体验数学,体验对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的真谛,亲身体验了数学的魔力。例如,“认识厘米、米”一课,设计的小实验为“测量家庭成员的身高”。这项活动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孩子们都对自己动手操作来测量自己和家人的身高感兴趣。在生活中使用测量的工具,思考测量的单位,在收集相关的数据基础上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厘米与大米的关系是什么”,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强烈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
2.解决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同学们认为数学知识是为生活服务,让生活更美好。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现实中,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创新,使学生用得有趣、练得有效果。我们应当注重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且挖掘其本身的无穷潜力。结合学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可分为三种层次:结合课堂特点知识和知识探索的过程,学生互动与实践;围绕重点与难点知识点,巧妙地设置比较式、开放式以及应用性强的实践练习;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时,可创设购物情境,首先收集商品价格,了解生活中的小数,再提出各种的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让学生亲身体验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乐趣。在这种购物情境设计中,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巩固了数学知识,同时也亲身体验了数学知识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乐趣。
3.领悟生活中的数学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本领的主要手段。在实践中,学生学习和使用知识,容易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此时,学生需要在已学知识中进行搜索,运用自己的大脑找到途径,找到对策,这是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设计巧妙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用发现的眼光寻找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在亲身经历中领悟数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如教学六年级的“折扣”后,让学生收集资料,自主出试题,再分小组解决问题。在订正时还让学生扮演数学小教师,向全班学生讲述解题思路。下面是本班的一些实例。郭同学:时尚电器城的一台洗衣机原价5 000元,“十一黄金周”大酬宾,八折出售。洗衣机现价多少元?可省多少钱?谭同学:我喜欢篮球运动,某商店的篮球七折出售,我用35元买了一个篮球,这个篮球原价多少元?这就使学生了解了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
三、变“说”数学为“互动”数学——让数学充满动感
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中,学生以教师的“说”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这种填鸭式教学理念忽视了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能力。新的数学课堂理念教学强调:知识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应以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主角,要全面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精神,这要求我们教师调整自己扮演的角色,多关注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主动寻找真理,享受学习的快乐。
例如,以往我们的练习都是各种题海战术:课堂作业、一课一练、单元测试、各种考试等都是老师自行出题,学生只管做,只管考,错了就改,改了再做,不断循环。但在新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做的作业、课后练习、以及单元整理、总结和考试就充分地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如在教学完成六年级的“分数乘法”这一单元时,我就进行了这样的“评研”。评研的操作分为下列几个步骤:第一,学生独立完成一份数学思维导图,以此梳理和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点;第二,在课堂上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聆听后作出评价,取长补短;第三,学生将在一个小组中提出一份单元练习题,小组成员将首先独立完成;第四,在课堂上小组分享自己的作品,用小组的题目考考班上的其他学生;第五,教师综合学生的出题,有选择性地出评研题,全班进行单元检测或者考试。从独立完成、互相批改、交流学习,到小组出题、互换做题和批改,最后再全班进行单元检测。正是这种师生“互动互学”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的引路人,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这样一种单元式的“评价与研究”的学习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和重视,为了使自己的小组试卷范围广、准确把握困难、富有创造性,他们发现许多平时的传统教学都很容易出错,同时也巩固了基本知识。通过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分解和整合,每一组都熟悉了分数乘法的各种形式和条件的内涵。在试卷的交换互动中,所有的学生在分享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时,都对所学到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让每个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得到充分的个性化发展,是优质课堂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联系生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课堂才会出现新气象,才会充满趣味、动感和活力,才能达到“不教而教,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进而实现有效课堂、品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