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

2021-03-23廖玉贤

新教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倾听乐段律动

廖玉贤

音乐欣赏教学,不仅需要教给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日法,还需要引导学生养成音乐作品欣赏的良好习惯。然而,小学生在刚开始接触音乐学习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音乐倾听习惯的培养,着力探讨音乐倾听习惯培养的方法策略。下面进行简要的探讨分析。

一、创设倾听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教师在组织音乐鉴赏活动时,可以巧妙创设音乐倾听情境,让学生完全置身于倾听氛围之中,感受旋律的变化,体验音乐律动的跳跃,逐渐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的物品布置教学情境,最大化地给予学生适合倾听的气氛。

例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劳动最光荣》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创设关于热爱劳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劳动学习氛围。首先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做过哪些家务事。学生纷纷述说:有扫地、拖地、洗衣服、叠被子…接着教师可鼓励学生伴着《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创编一个自己劳动的情境。学生兴致盎然,有的模仿扫地,有的模仿拖地,还有的模仿洗衣服、叠被子等,劳动场面真是热火朝天。有了这些体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倾听音乐学习内容,感受这首歌的歌词,体会热爱劳动的精神,感受创作者对劳动的赞美。教师也可以在引导学生欣赏这首歌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日常劳动,自觉打扫班级卫生、维护家庭整洁,让学生感受劳动带来的光荣感,体会劳动带来的满足感,争做热爱劳动的學生。

二、明确音乐重点,增强音乐学习的敏锐度在倾听欣赏音乐时,教师应当明确音乐教学的重点,抓住音乐作品的关键,让学生敏锐地抓住音乐学习的重点部分,重点倾听关键曲调,发现音乐的旋律变化,增强音乐学习的敏感程度。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的民乐合奏《阿细跳月》,乐曲的结构由引子、三个部分、尾声组成。乐曲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反复聆听主题,学生记忆主题旋律。根据这个目标,教师可这样进行教学:先完整聆听乐曲,师生一起寻找主题,并熟悉主题旋律;接着教师演唱乐曲主题,让学生寻找主题中重复的旋律;然后教师演唱主题旋律曲谱,引导学生寻找主题的主干音;最后教师弹奏钢琴,学生根据琴声小声哼唱主题旋律。通过多次的聆听,学生牢牢地记住了《阿细跳月》的主题旋律,不但完成了教学目标,还为后面的教学环节“聆听音乐,分辨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多次的聆听,在实践中总结出:运用不同的乐器演奏或是运用移调、转调的手法创作主题旋律的方法叫做重复式发展手法;同时总结出民乐合奏《阿细跳月》的乐曲结构特点是反复重复主题。

三、引导想象思考,认真倾听音乐

音乐的倾听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认真倾听音乐的曲调变化,了解、判断音乐的类型,还需要学生随着曲调变化,展开想象思考,联想音乐的创作内容,感受音乐的风格。教师在播放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时,都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比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彼得与狼》时,可引导学生多次聆听长笛、大管、小提琴、圆号、双簧管、单簧管、定音鼓等乐器的音色,要求学生的听觉要敏锐。通过多次的聆听,学生能够分辨出乐器及其角色的对应关系,并根据音乐的特点体验角色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角色和音乐,想象童话的故事情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编出本课的故事。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对乐器音色及演奏技法的敏感度,使他们今后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自觉注意到当前演奏乐器的特点,并增强了他们根据乐器音色想象故事情节的能力。

四、增设趣味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倾听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加游戏,共同倾听一段音乐,发现音乐旋律的变化,了解音乐曲调的内容。在音乐学习游戏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组队,共同完成音乐欣赏游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倾听的游戏活动,增加游戏活动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协作,深入探索了解音乐作品,培养良好的音乐倾听习惯。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管弦乐欣赏曲《森林中的铁匠》,这是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欣赏作品,激发欣赏器乐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教师课前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着五个空白圆圈的卡纸,学生要准备水彩笔。首先在聆听乐曲片段时,教师请学生根据每段音乐的速度、情绪在卡片上涂上觉得最合适的色彩。接着再次聆听乐曲片段,让学生结合乐曲的特点说说为什么自己涂这个颜色,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协商,最终确定第一乐段“森林夜景”用黑色表示,第二乐段“森林早晨”用黄色来表示,第三乐段“自然画卷”用绿色表示,第四乐段“村庄早晨”用金色表示,第五乐段“铁匠打铁”用红色表示。然后教师给每位学生发放黑色、黄色、绿色、金色、红色的圆形卡片,再次聆听乐曲时,学生在听到相应的乐段时举起色卡来表示,随着音乐挥动手臂。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用听音乐涂颜色的游戏方式,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并通过玩游戏轻松地对乐曲有了初步的了解。

五、创编即兴律动,提升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欣赏曲大多是以器乐为主,演唱为辅。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最大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律动与倾听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欣赏活动中,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增强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钢琴独奏《乒乓变奏曲》,乐曲运用了变奏的手法,把简洁中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反复进行变奏,通过五个变奏,层层递进,把一场激烈的乒乓球比赛呈现给大家。钢琴独奏曲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稍显枯燥,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乒乓变奏曲》中主题旋律的五次变奏,把班级学生分为五个小组,五次变奏的任务分别派发给这五个小组:1.聆听变奏旋律一,其他小组聆听,第一小组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为歌曲创编律动;聆听变奏旋律二,其他小组聆听,第二小组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为歌曲创编律动,以此类推直至五个变奏都聆听完成。2.再次分段聆听五个变奏旋律,各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编创的律动。3.完整聆听音乐,当听到自己小组的旋律时,配上自己创编的律动。这样原本枯燥的音乐欣赏变得“有声有色”,学生更乐于接受这种形式的学习,进一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内化和吸收。

在倾听音乐的活动中,教师需要增设趣味学习游戏活动,丰富音乐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倾听习惯,让学生感受曼妙的音乐,学习体会音乐。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白沙中心小学责任编辑:苏少伟)

猜你喜欢

倾听乐段律动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学会用“耳朵”与学生沟通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