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政策、创业能力对女性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2021-03-22肖成英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创业能力

摘 要:本文研究创业政策对女性创业绩效的影响路径,以创业能力为中介建立研究框架。通过SPSS和AMOS软件对346份问卷数据的分析得出创业政策对女性创业企业绩效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创业能力在政策与女性创业企业绩效关系间确实起到中介作用。建议政府完善女性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符合女性特点的培训体系,解决女性创业实际难题。

关键词:创业政策;创业能力;女性创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2.038

0 引言

据《2017-2018年全球创业观察报告》,全球女性创业率增速是男性的9倍左右,我国女性也正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这促使许多学者不断地参与到女性创业的研究之中,探究影响女性创业绩效的因素,旨在促进女性创业,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方向。但是创业政策传导机构对女性创业者关注较少,导致创业政策对女性创业的促进效果不明显,且现有的创业政策对于女性的需求也缺乏精准性,难以提升女性创业绩效。事实上,《全球创业观察(GEM)2017/2018中国报告》指出我国创业环境在创业教育质量和创业服务方面有待提高,改善创业教育和服务能有效提升创业绩效,但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是最直接有效的。所以,提高女性创业能力也是促进女性创业必不可少的一环。

1 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1.1 文献回顾

1.1.1 创业政策

全球创业观察(GEM)根据创业政策所起的作用不同,将其划分为11个指标,学者Lundstrm和Stevenson(2001)认为创业政策是能同时影响创业动机、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的措施,从而能使人们积极创业,激活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两种对创业政策的界定和划分被国内学者参考较多,本文结合前人的分析和我国创业环境现状,将创业政策分为创业教育和服务政策。

1.1.2 创业能力

Eckhardt&Shane(2003)和Ardichvil等(2003)基于机会理论认为创业能力主要体现在机会感知能力和抓住机会的能力。而Baker&Nelson(2005)基于资源理论认为创业能力主要是资源利用能力。Man et al.(2002)将创业能力划分为机会、关系、概念、组织、战略和承诺六个方面,唐靖、姜艳福(2008)在此基础上将其分为机会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本文借鉴唐靖、姜艳福(2008)的成果,结合女性创业者社会网络特点,将创业能力划分为机会、运营管理和商务关系能力。

1.1.3 女性创业绩效

Ford 和 Schellenberg(1982)通过文献回顾得出定义绩效的三种方法:目标法、系统资源法和构成法。Ruekert等(1985)从效率,有效性和适应性三方面定义绩效。Chrisman和Bauerschmidt(1998)以及Chandler(2001)认为对于新创企业来说,生存和成长是首要目标。鉴于女性创业企业多属于生存型,行业多为传统行业且女性创业者的目标是实现自我价值。所以,本文将创业绩效生存、成长绩效和生涯满意度。

1.2 假设提出

1.2.1 创业政策与女性创业绩效

创业政策实施对激励创业、激发创业精神、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女性很少得到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是导致其无法获取创业资源,进而影响创业绩效的原因之一,创业政策增大创业者获取创业资源的便利性:完备的基础设施、低成本便利化的办公空间、商业咨询、创业培训。这是企业建立合法性、进行良好运作的基础。因此,创业政策对女性创业企业的生存和成长很重要。由此得出假设:

H1:创业政策对女性创业绩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2 创業能力与女性创业绩效

创业能力对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以提升创业绩效的影响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证实,理论基础丰富。我国多数女性由于缺乏管理知识和经验、社会网络具有规模小、同质性高、质量不佳的特点,这导致创立企业规模偏小、客户群小,很难发展壮大,也是其创业绩效比男性低的原因。张秀娥等(2017)也分析得出创业者网络异质性对企业绩效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机会的识别和利用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得出假设:

H2:女性创业能力对其创业绩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3 创业能力的中介作用

创业政策本质是服务于创业者,通过提升创业者能力和改善创业环境来激励人们创业、提升社会创业质量。创业培训使个体获得创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在创业过程中整合利用资源、学习新技能和积累经验,这些独有的资源可以形成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竞争优势,帮助创业者更好地洞悉市场需求,发展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创业绩效。通过创业教育和服务提供资源获取创业知识能提高创业能力,改善创业绩效。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创业能力在创业政策与女性创业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问卷设置主要事借鉴学者成熟量表,结合女性创业者的特点进行修改和小范围测试,形成问卷。

问卷发放采取三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微信和微博等社交软件发布;第二种是通过微博搜索“创业者”的用户,筛选女性创业者填写问卷;第三种是线下走访填写。一共发放问卷498份,有效回收316份。

2.2 变量测量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开发的成熟量表并采取likert—5级量表,1到5分别表示从完全不认同到同意。

2.2.1 自变量

本研究的自变量为创业政策,主要划分为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政策,参考任胜钢(2017)、常荔(2015)设置创业政策的问卷。

2.2.2 因变量

本文将女性创业企业绩效划分为生存、成长以及生涯满意度。题项设置参考谢雅萍(2016)、Chen et al.(2017)。

2.2.3 中介变量

创业能力题项设置主要参考Chandler&Hanks、贺小刚(2009)等人开发的量表。

2.2.4 控制变量

企业年龄、企业性质、教育背景、女性婚姻状况和所属行业等都会对创业绩效产生影响,故将此作为控制变量。

3 实证分析结果

3.1 信度和效度

(1)信度:本文使用 Cronbach's α 系数检验各量表信度。创业政策的克隆巴赫系数等于0.82,女性创业能力为0.893,女性创业绩效的为0.894,全部超过了0.7,量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数据质量好。

(2)效度: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得出:CMIN/DF为1.265<3, GFI、AGFI、NFI、IFI、TLI、CFI分别为0.901、0.904、0.979、0.908、0.977、0.979,均大于0.9,RMSEA为0.028<0.08,因此,指标符合一般SEM研究的标准,模型效度良好。

3.2 相关性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创业政策、创业能力和女性创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

3.3 假设检验与结果

利用AMOS26得出了模型估计结果,如图2所示。第一,创业政策显著影响女性创业企业的生存和成长,但对生涯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假设H1不完全成立。第二,创业政策对女性创业能力影响显著,女性创业能力对其创业绩效有显著影响,因此假设H2全部得到验证。采用Bootstrap抽样法检验中介效应,自抽样2000次,置信度95%。表2是加入中介变量后变量间关系的显著性,可看出在加入创业能力这一中介变量的情况下,创业政策对女性创业企业绩效而维度的影响仍然呈现显著状态(P<=0.01),说明创业能力在创业政策与女性创业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假设3成立。

4 结论

总体来说,创业政策对女性创业绩效有显著影响,且能显著提高女性创业能力。但是与生涯满意度和商务关系能力的关系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政策渗透力度不够以及创业者参与度不高。商务关系能力对女性创业绩效的影响最大,因此,可加大对女性构建异质性网络的帮助和鼓励。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加大联合,建立符合女性特点的培训服务体系,着重提高创业能力,提升其创业绩效。

参考文献

[1]谢觉萍,王云峰.创业女性机会识别与创业过程管理多案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04):144-148.

[2]穆瑞章,刘玉斌,王泽宇,等.女性社会网络关系与创业融资劣势——基于PSM方法和众筹数据的经验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08):80-85.

[3]李纪珍,周江华,谷海洁,等.女性创业者合法性的构建与重塑过程研究[J].管理世界,2019,35(06):142-160+195.

[4]Lundstrom A, Stevenson L A.Entrepreneurship Policy:Theory and Practice[M].Berlin:Springer,2005.

[5]Ford, J, D, et al. Conceptual Issues of Linkage in the Assessment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2.

[6]唐靖,姜彥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8):52-57.

[7]郭润萍,蔡莉.双元知识整合、创业能力与高技术新企业绩效[J].科学学研究,2017,35(02):264-271+281.

作者简介:肖成英(1995-),女,汉族,贵州福泉人,管理学硕士,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创业能力
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分析研究
五年制高职校校园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探讨在创新型社会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可行性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探微
高职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探讨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