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院学生就业提升视角下的体育课程创新

2021-03-22郑子龙袁满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程创新就业

郑子龙 袁满

摘 要:本文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阐述高职学院学生就业提升视角下的高职体育课程创新。通过战略角度和课程实用性分析了学院在创新过程中的前提和方向要求。使用了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与现代体育课程要求的实践意义对山东理工职业学院课程提出了创新。分别是:公共体育基础(选项课)课程创新、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开设运动康复课程与中医医养学院培养方向结合;开设体育产业与营销课程与商学院、旅游学院培养方向结合;开设体育摄影摄像课程与文创艺术学院培养方向结合。课程创新的提出具有实际意义,不仅会对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提供积极作用,而且能够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步伐的具有良好素质和更多技能的后备人才。

关键词:就业; 高职体育课程; 课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3-162-002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下称“学院”)自2008年合校以来,高度重视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先后进行体育课程的整合与扩容,以学院公共课教学体育部(体育教研室)为主体,结合各二级院系人才培养模式和要求,在完善体育普修课程的同时,探索以顺应学生发展的课程融合到二级学院专业课程中,组成选修课程与拓展课程,同时以体育交叉学科技能来推动高职学院学生就业的提升力。

1.学院体育课程创新的方向与要求

高职院校的课程具有一定的职业倾向性,作为办应用类高校、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理念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终身体育”“终身运动”等理念自然以积极因素融入其中,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科技等各因素积极发展的时代,学院办学理念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在体育课程的发展上重要的体现方式之一就是“终身体育”的发展,这是学院在体育课程创新中的第一个方向。该方向要求学院在公共基础体育课程中大力推广选项上课,在课程选项中增设项目,并坚持融入课程思政,必须做到让学生每一节课都要具备实际意义,既能培养体育锻炼的能力和运动技能,同时增强思维能力和提升意志品质,达到身心结合,这一要求对促进学生构建终身运动的体育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方向中的创新是不可或缺的一项。

其次,体育并不仅仅是运动锻炼,更是能够融入社会、参与其中的,高职体育作为延伸学科,在体育产业和社会体育实践中表现的更为突出。根据人力资源强国理念的发展视角,在学院设计体育课程中,突出职业特色应该成为此视角下高职体育课程创新的核心,故此应充分结合学院各二级院系专业方向主导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在进行公共基础体育教育的基础上,围绕职业特征来开发一些适应不同二级院系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所需的特色职业体育课程,结合不同职业发展的需要对学生除体质与身体发展外的体育技能进行培养,提供有效的体育课程设置,我们把这类课程叫做体育技能培训选修课。发展现代职业劳动所需要的体育技能,把体育技能融入社会的体育产业与社区体育的发展,有效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学生毕业后不仅能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更能在择业方向多一种选择,从而满足学生日后工作岗位的发展需要,这是第二个方向。该方向对学院体育课程创新上提出了高度要求,同时对体育部在课程创新工作上是很大的挑战。在课程创新的方向上要有深度,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专业技能以直接运用在今后工作内容里,而不是简单理论;在内容选择和建立上要求通俗易懂,实用性高和难度适中均能符合现高职学生的理解、学习和运用的程度。

2.学院体育课程创新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本文分别利用调查法、数理統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学院体育课程在现阶段和创新阶段具备发展潜力的内容进行分析;运用文献法与体育学科交叉发展的理论概括各二级学院专业与体育技能范畴之间的互补性与共同发展性。体育学科交叉机制是体育学科在内在动力的推动下,体育学与其它学科在学科主体、学科对象、学科方法、学科知识、学科文化等要素方面的交叉、融合形成的有机整体。通过调查与统计工作可知,学院所具备的所有二级院系共18个,在校生人数16000余人,学院在职体育教师共3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的共17人,如果一次性完成所有院系创新课程是不可能的,所以首先确立学院18个院系能够通过现阶段学院现有资源具备开设技能选修课的有8个学院,第一阶段论证开设第一批预选的4个学院做出了相应体育技能选修课程,分别是中医医养学院、商学院、旅游学院、文创艺术学院。对这4所学院的专业方向和学生职业方向进行调研,合理开设第一批体育技能培训课程作为重点研究内容。

3.高职体育课程创新具体内容与人力资源培养方向

3.1公共体育基础(选项课)课程创新、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

传统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属于一种静态的发展形式,是对学生体育课程的静态灌输,在学生发展过程中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现代教育理念发展的重要方式与指导思想提醒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科技等因素积极发展的时代,在现代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加强“终身体育”的课堂思政宏观目标的打造。这一目标要求,不仅在课上,也发生在课后的走入操场,走出教室,拓展课堂,运动和锻炼无时无刻在发生。所以在宏观条件下看公共体育基础课程创新具备以下实际意义:首先,这是课程完整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更有效地实现全民健身的有效途径;再次,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提供了主观条件;最后,为高校参加体育比赛提供了时间、空间和更自主的优势和意义。在创新课程教学中,针对宏观意义不难看出,要求学校利用各种资源和方式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定期培训与指导,加强教师的思想理论灌输,提升道德素养;同时把握课程思政的具体要求,营造更好的氛围,提供更多锻炼场所以及深化课中思政教育,让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也体会到保持奋斗、勇于发现、勇于拼搏的优良作风。据此,我校完整推出了各体育运动类别与18项不同的体育选项,满足学生们在课程选择上的要求;开设15个体育运动协会或社团,并配置专业指导教师和外聘教练和裁判,对项目教学实行专业化;在上课和训练中多强调课程思政要求,体现对“终身体育”和锻炼无处不在的思想,更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优秀意志品质,为高职学院学生就业提升力做了充分的保障。

3.2开设运动康复课程与中医医养学院培养方向结合

中医医养学院是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所属的二级学院,开设于2018年,作为新学院的诞生初期,专业开展并不多,主要专业为中医专业。专业内有很大一部分教学隐性内容与运动康复技术相关,但并未被完全发掘。中医学院有推拿和针灸疗法专业方向,调研中发现,大多数报考该专业的学生中职阶段或高中阶段对于运动康复并无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教授方向偏于治疗。大多数中老年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后没有及时进行运动康复,而出现复发或无法痊愈的现象。据此在中医医养学院推出运动康复课程,教授学生不仅要治,而且要靠运动康复学习引导后期的康复过程,从而提升治愈率。该学院学生在毕业后就业方向并非面向三甲医院等大医院,更多的是面向社区医院、中医诊所等基层医院,或考取街道工作人员等事业编公职,这些单位都离不开中医医养学院所学的专业。在提出此课程过程前,笔者带领的团队就与济宁恒康医院疼痛科取得合作联系,了解得知因在基层医院没有专门的针对中老年治疗后的运动康复项目,而导致复发的情况,并多次建议学生学习运动康复课程,并到该院实习。由此可见运动康复课程会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积极帮助甚至促进就业率的提高,且就业后在基层医院工作过程中提升治愈率,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3开设体育产业与营销课程和商学院、旅游学院培养方向结合

体育一词根据使用时的背景不同,可以有跟多不同的定义。在诸如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体育娱乐等领域,体育指篮球、徒步、滑雪、等具体的运动项目。体育用在现代体育管理理论和体育产业中,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概念,它指从事生产、推动、促销或者组织任何有关健身、娱乐、体育旅游和休闲为目的的活动、经历或公司的所有人、活动、公司和组织。随着现代体育的范围扩大、体育产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很多专业具有引领作用。体育产业是一个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体育公司将与体育有关的产品提供给买家,产品可以是物品、服务、人员、地点或创意。在调研商学院和旅游学院的专业建设方向后,选择商学院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旅游学院旅游专业开设体育交叉学科的体育营销和体育旅游课程。体育营销涉及紧跟体育产业的内容,包含体育运动参与、体育娱乐、器械和服装、推广用品、体育设施及体育场馆管理运用与服务和体育赞助等六项内容。体育旅游开设体育户外、产品营销和旅游服务实务等三方面内容。将这两所二级学院在课程上进行融合和更有实际意义的融入教学,让学生掌握除体育运动的其他体育知识,并通过掌握的知识,在步入社会后能够直接作为诸如应聘体育公司和运动项目运营商的上岗工作的技能储备,同时作为学生就业提升力有效的推动手段。

3.4开设体育摄影摄像课程与文创艺术学院培养方向结合

文创艺术学院开设时间较长,专业较多,其中视传专业学习摄影摄像,对其中包含的隐性课程进行充分挖掘,开设体育摄影摄像课程。通识类摄影摄像课程作为基础,通过学院自己的老师和外聘专家对视传专业学生进行高层次教学。体育摄影摄像不同于普通摄影摄像,更多的是高速运动中的人物和景象,并且现如今赛事直播行业开展如火如荼。故此学生在掌握体育摄影摄像技能,毕业后能够拓宽就业岗位,提升就业机会。体育课程创新的研究是一个范围庞大、涉及内容众多的课题,现阶段论文仅从学院体育课程的创新和与二级学院课程的融合角度進行了探讨,提出创新内容的建议,并以此达到高职学院学生就业维度、深度的提升力。下一步以学生培养方案和《课程创新研究报告》课程报告对所涉及的交叉学科课程和技能掌握类课程进行选项课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建设每个对应专业的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培养方式、课程设置、课程考核和社会实践等具体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凯.高职体育应对学生就业应具备职业实用性[J]科技信息,2009

[2]周洪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邵桂平,闻兰.体育管理学的专业性审视[J]中国体育科技,2003.9

[4]郇昌店,孙国方,李长勇.中国体育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J]体育文化导刊,2008.4

[5]林芸.基于“就业”为导向浅谈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要点[J]中国校外教育,2017.8

[6]张明辉.解析以就业为导向视野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4.11

猜你喜欢

课程创新就业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途径探索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改革与创新
创新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几点思考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创新性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