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班级管理痛点为育人起点

2021-03-22徐先善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育人班级班主任

徐先善

摘 要:中学生正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过渡期,往往会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班级管理工作更是繁琐而责任重大,但班级管理方法却不能“事无巨细,只顾脚下,莫问前程”的蛮干,而是针对班级管理的痛点为育人的起点,坚持问题导向,促进学生在价值观上从“我”到“我们”的转变,坚持方法创新,促成教师在育人观上从“他”到“他们”迁移,不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班级管理痛点; 育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3-010-002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做,一是管理,一是教育。而班主任就是集这两件事于一身的最难做的工作。”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班主任工作是促进学生成长铸魂育人;教育特别是学生的道德发展才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

班主任工作“眼睛一睁,忙到熄灯;闭上眼睛,还想学生”。这也许是很多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真实写照。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新时代班主任工作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确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坚持问题导向,促进学生在价值观上从“我”到“我们”的转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指引着工作的导向。班主任工作中最大的痛点之一就是班级凝聚力的构建与生存。班级需要凝聚力,同学们互相帮助,这是一种凝聚力的体现;为了班级去奋斗,这也是一种班级凝聚力的体现。

学生R:男生,学习成绩一般,学习态度一般,曾与老师有过顶撞的经历,晚自修课经常以肚子不舒服上厕所,一晚上3次以上,周一升旗及平时课间操以脚不适不去。同学关系不是太好。

教育过程:针对R同学价值认知上存在的问题,我在一个晚修时间和他谈话,主题是利益是什么?我们之间有着何种利益?我教育他对我有什么好处?学校宿舍阿姨、班委会干部管他有什么好处?年级考核评分、宿舍德育评分背后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学校是扣集体分而不扣个人分等。用了近两个小时,当时感觉他在道理上明白了,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后面发展情况却是:晚修纪律有点好转,升旗、课间操仍然不去。我与家长沟通,从家长处得知此生和家长关系也是简单粗暴。

1.认识本我,学会选择

R同学不是个别,每个班里总会有几个经常犯错的同学,每次和他们谈话,都会保证要改,可还是经常犯错。我们该如何与这样的学生沟通,怎样让谈话产生实际效果?这时不妨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比如学生宿舍德育分是选择为了集体争取做好,还是选择反正不扣个人分,集体与我无关?等等。同学们每天要做无数次的判断选择,如果每天的选择正确的数量远远大于错误的数量,你就是在进步,反之,你就是在退步。

2.立足自我,学会反思

现在的中学生身上具有突出的“三不”特点,即不崇拜权威,不轻易服从,不迷信宣传,只强调自我。有些同学犯错后,尤其是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经常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不是平心静气地反思自己,而是一味地指责别人。其实这些同学的错误实质有两条,一是靠指责别人来减轻自己的错误,二是对己对人双重标准。

学生Z:女生,学习成绩优秀,但自我意识非常强,对同学言语激烈,认为其他的同学成绩不如她,不配和她讲话,认为整个班级都差,就她最优秀;在宿舍曾和两名同学发生矛盾,整个宿舍氛围非常差,各顾各的。

教育过程:针对学生的问题,马上赶到对她们说服教育。但是,她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一味地指责宿管的“错误”。矛盾集中在两点:一是,宿管对他们有偏见;二是,别人迟到的时候,怎么不管。经过了解,对具体的事情做好了沟通之后,我给她们就“偏见”问题作了如下分析。我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靠双方建设性的努力和互谅互让。试想,你们没有来这所学校以前,宿舍管理人员对你们谁都不认识,可是过了一年多以后,怎么几乎所有的宿管人员都对你们有了偏见呢。试想一下,当你们宿舍卫生做得不好的时候,当你们不按时休息的时候,当你们把饭带入宿舍的时候,当你们因为吵闹影响了他人休息的时候,你们只是考虑了自己的感受,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痛快,你们想过这样让宿管增加了多少劳动强度吗,由于你们的不自觉,宿舍问题一大堆,学校领导批评宿管的时候,你们能体会她们的心情吗。还有,你们当中有多少人挨过老师的批评和处罚啊,你们不是也感到过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对你们有偏见吗?经过长达近两个小时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成果,她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3.实现超我,学会奉献

奉献,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譬如有个学生,什么都不想学,我们应该教给他什么?”教师们很茫然。实际上如果把技术的东西都刨除,剩下的,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教会学生的东西,而这种做人的道理,我们谓之道,叫德育。这才是教育的本质,这就是我们作为班主任的工作。道德认知是道德发展的基础。管理的目的在于教育,这是我们进行班级管理的一个原则。去除功利,才能达到本知。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鼓励学生在劳动与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中实现人身价值。例如做操,如果用体育教师的角度来看,要求的是技术标准,但作为班主任来要求,这就不仅仅是技术标准了,班主任更看重的是学生对做操的态度和价值取向,更看重的是通过做操,我们培养了学生的什么行为习惯及道德认识。再比如跑操,跑操的形式多种多样,班主任的考量角度肯定和体育教师的考量是不一致的,你认为你的学生需要培养什么,你就会争取相适应的方式进行训练。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及身体特点,设计出体现教育理念的跑操方法,例如你的学生很散,你可以要求齊跑,你的学生没有竞争意识,你可以设计成计时加分跑,你的学生依赖性强,你可以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锻炼,你想让学生体验身体极限,你可设计出极限跑等。总之,管理的目的不在于管理,而在于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进行某种德育教育,从而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讲过:“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学记》也有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者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班级有凝聚力,班主任工作就会更舒心和畅快。深思一层,学生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而造成学生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作为班主任,我们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不要带着“怨气”更不能带有“放弃”的心态工作。同时我们需要承认班级教育不是流水线工作,针对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群体,我们不应该用一个框架、一种模式、一套手段来“应付”,而是应该“私人订制”,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得到人性关怀、人文关爱、人本关照。

二、坚持方法创新,促成教师在育人观从“他”到“他们”的迁移

青春期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因为这是孩子从儿童走向成年的过渡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孩子“早恋”问题通常被老师认为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面对走到这一步的孩子,家长们也常常束手无策,如何才能帮助执迷不悟的孩子回归常态?用打骂、训斥的方法,往往不起作用,用教育处分的手段也难以奏效。究竟该如何对待青春期冲动?

学生L:女生,成绩中上,高一时曾因父亲突然病故,对她打击很大,原先曾经的初三男同学主动安慰她,即对他产生了好感,彼此模模糊糊相处1年,进入高三男生开始不喜欢该女生,与其他女生交往,以致L女生情感崩溃,每天以泪洗面,不太愿意上学,孩子妈妈几乎崩溃,每天全方位关心她,处在极度焦虑中……

学生K:女生,成绩中上,同样遇到了早恋,而且早恋程度比L同学严重,她妈妈听到后很着急,来到我们学校后哭了,但后面的处理很好,每次女儿回家以后营造非常和谐的家庭氛围,及时和女儿沟通,陪伴女儿一起学习等等。

1.通过家中的“他们”包容他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表明女儿已进入青春期,青春期对异性同学或者异性伙伴产生倾慕、崇拜甚至暗恋,属青春期正常心理现象。两个孩子在一起的动机很可能仅仅是她关心我,我喜欢他。作为她们的父母简单的强制干涉,有可能让她把“在一起”变成为自尊、为自主自由而抗争。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勇敢面对和积极承受。父母的关爱、家庭的包容,永远是孩子成长的源泉。在教育L同学的时候我发现L同学的母亲非常焦虑紧张,孩子在学校时情绪还很正常、稳定,一回到家就特别极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思考,我们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多么的重要;有时我看到家长教育孩子感到无能为力,因为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无论是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作为家长的我们可能会想一缕阳光照进孩子的世界,如果这个孩子的世界里整天都是乌云,我们这一缕阳光能够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呢?无数事实数据告诉我们原生家庭是一个人一辈子解不开的心结,很多人在这个家庭里被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辈子却不自知。很多行为习惯跟随一生却不能改变,甚至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所以一个良好的原生家庭环境真的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沃土,但是一个败坏的原生家庭会成为一个孩子成长一生的梦魇。家庭教育这条道路任重道远,是国家的责任,也是社会和学校的责任,特别是在农村家庭,家长的教育意识淡薄,我们更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影响每一个家长,让家校合作成为孩子成长的助推器!

2.通过学校的“他们”影响他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班级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建设是班级环境建设最直观外在的体现,试想当你走入窗明几净、桌椅整齐、黑板光可鉴人、板报赏心悦目、无卫生死角、环境优美的班级往往都是友爱互助、团结奋进、凝聚力强的班级。班级建设的制度部分是实现班级目标的制度保障,对班级整体建设和班级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作为班级环境观念的一部分和实现班级目标的精神力量,精神环境的建设是三个环境建设中的最高层次也是和班级最终目标紧紧相依的。由于我班存在L、K同学的早恋问题,我在班级组织召开以“爱情与崇拜”为主题的班会,针对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出现的一些青春期现象,让全体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什么是“崇拜”,什么是“爱”,什么又是“爱情”。让大家辨明三者之间的区别,列举真实的案例,明确观点,指明方向。平时多和同学们在一起,聊聊“崇拜”和“爱情”的利害关系,营造和谐、民主、向上的班级氛围;力求用生命影响生命,抓住一切机会向学生传递正能量;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也是关键期,他们渴望独立,渴望成长,渴望认同,渴望理解。在他们特立独行的行为背后有一个属于他们的内心故事,需要教师去倾听、去包容、去关爱。

班主任工作很累,每天应对层出不穷的问题。确实,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不可能述说着同样的故事。就如朱永新教授在《享受与幸福》一文中写的:“既然我们当了老师,与其痛苦的承受,不如开心地去拥抱,与其平平庸庸地活,不如扎扎实实地干!”我们只有抓住班主任工作的痛点,开启育人的起点,才能有的放矢地铸魂育人。诚然,教育不是万能的,而且教育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如果教育者不努力去尝试解决一些问题,那教育就会变成“不能”。而当教育者竭尽所能做好教育该做的事情,也许,教育真的会“万能”。只有今天做好了教育该做的事情,明天才有可能做教育想做的事情,竭尽所能做好教育该做的事情,是我一直秉承的初心并始终在践行。我想,这也是每一位教育者都應该秉承的初心和应该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德育专项,课题编号:2019JKDY080

参考文献:

[1]刘海峰.高考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2007(11):4

[2]赵风.选择教育研究与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顾明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学出版社,2010

[5]杜时忠.学校德育实效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2)

猜你喜欢

育人班级班主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班级“无课日”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的班主任①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