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研究
——以菏泽学院为例*
2021-03-22吴培启
吴培启,宋 彤
(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价值观是以信念的方式,稳定持久地存在于个体或群体的认知体系中的主体对客体价值的选择倾向[1]。社会责任感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事物及其发展有强烈的关切的态度。属于一种人格特质,而不是自然反应的一种行为[2]。目前国内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大都局限于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描述以及价值观偏差的原因分析等,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社会责任感的相关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掌握大学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性别和家庭来源对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影响进行分析,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人教育三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培养大学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建议。
一、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运用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两个问卷,以菏泽学院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各院系随机抽取200人发放调查问卷,实际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192份,有效回收率为96%。
(二)研究工具
大学生价值观量表是潘文(上海师范大学硕士)于2006年编制。全量表包括8个维度,75个项目。维度1:道德、爱心类;维度2:努力类;维度3:智慧类;维度4:名利类;维度5:平衡、和谐类;维度6:情感类;维度7:E取向类;维度8:社会价值观类。问卷为自评量表,每个题目的答案分为五个等级,对应相应的分数。此量表采用T分数,T=50+10*Z,所以平均分是50,标准差为10,高分段和低分段分别对应着1.5个标准差以上和以下。即65分以上为高分段,35分以下为低分段。此量表的通俗度均比较高,有27个项目达到0.8到0.9,其余项目只有两个未达到0.5;区分度均达到0.522以上,整份量表的信度为0.9502,可以说是非常高的。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量表是陈蓉(江西农业大学硕士)于2013年编制。全量表共有32道题目,每道题目的答案有五个等级。目的在于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此量表信效度较高,可靠性统计量为0.695,可信度较高。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价值观原始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表2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在道德爱心类得分处于较高水平,平衡、和谐类、社会价值类方面的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而名利类、情感类、E取向类,得分处于较低水平。整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在各维度上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比如在努力类的维度上,得分区间为9~73分,跨度较大,个体间的差异性比较显著,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认知水平,在某些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表2 大学生价值观总体情况(n=192)
(二)大学生价值观的性别和家庭来源的差异性检验
将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Z值,然后将Z值乘上10,加上50,生成分数(T=10*Z+50)。
通过对价值观的8个维度与性别和家庭来源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性别、家庭来源等进行差异性比较(见表3)。
表3 大学生价值观的差异性比较(M±S,n=192)
从表3数据可知,对价值观各维度和量表总分与被试的性别、家庭来源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p值都大于0.05,差异性不显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在性别、家庭来源方面无显著差异。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总体情况分析
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各维度之间的平均值、标准差以及社会责任感量表平均分进行比较。
表4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情况(n=192)
表4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平均值都高于3分,处于上游水平。尤其是在对社会责任的行为方面,得分甚至超过量表平均分,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责任感的认知比较明确,对自己处于社会中应尽的义务还是比较重视,由此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良好精神风貌。
(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性别和家庭来源的差异性检验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各维度与性别、家庭来源、年级等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得到下表。
表5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差异性比较(M±S,n=192)
由表5可知,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性别、家庭来源两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说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情感和行为受性别和家庭来源的影响较大。从表中可知,男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得分都高于女生,城镇出身的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学生。因此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性别、家庭来源方面总体上具有差异性。
(五)大学生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及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考察分析,结果如下:
表6 大学生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各维度的相关矩阵
表6显示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大部分都在0.05水平上显著。其中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价值观E取向类的相关余数r达到了0.474,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E取向类的相关余数r=0.471,还是比较高的。还有一部分相关性并不是很大,如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与价值观情感类r=0.139,并无显著性相关。而名利类与对社会责任的认识(r=-0.077)、对社会责任的情感、态度(r=-0.070)、对社会责任的行为(r=-0.055)以及社会责任感量表总分(r=-0.068)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甚至出现了负相关。总体来看,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及其各维度之间大部分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结果讨论
(一)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
价值观是一种外显的或者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它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影响着对行为的手段和目的的看法[3]。从表2中可以看出,菏泽学院大学生价值观中,只有道德爱心类得分较高,男生是67.36,女生是66.92,其余维度得分均不高,甚至除了平衡、和谐类和社会价值类,其余维度都进入了低分段。由此说明菏泽学院大学生不太追求勤奋,刻苦、敬业的价值取向,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也未达到一定水平,缺乏独立思考精神,容易盲目相信权威。表格中的名利类也进入低分段,说明他们不太注重追求金钱、权力等能用来攀比、炫耀、满足虚荣心的事物,反而淡泊名利、能静心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是先前的假设所预料到的。
(二)大学生价值观与性别、家庭来源的关系讨论
由表3显示价值观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这与研究的假设产生了偏差,最初的假设是价值观在性别方面是有差异的,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男女平等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传统的男女不平等观念影响日渐为人们所淡化。
已有的研究表明,两性在智力方面水平相当,但特殊能力各有千秋。一般来说,在审美、语言、手的技巧方面女性优于男性;而在空间能力、数学推理、机械操纵等方面男性优于女性。这种特殊能力上的差异,对男女的个人价值倾向产生影响,导致了男女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同时,表3显示价值观在家庭来源方面有差异,但并不显著,表明大学生价值观与家庭来源并无明显差异。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现状分析
社会责任感量表中1~10题是对于社会责任的认知,11~17题是关于对社会责任感的情感和态度,最后15道题是关于社会责任的行为,表4显示,三个维度的平均分分别是4.06、4.08和4.13。表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较高,但社会责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在问及自己和家庭的责任感时,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各项,在对他人、对民族、对自然的情感方面,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各项。由此可见,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情感与行动存在不一致现象。社会责任感行为得分较高,但社会认知和情感的分数较低。在情感方面,对于自身和家庭的责任感较强,对于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相对来说弱了一点。总体来看,菏泽学院大学生能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但在对社会责任感的整体认知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和认知的深化。
(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性别和家庭来源的关系讨论
表5显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在性别方面都在0.01水平上有着显著差异,且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表明男生在社会责任认知(M=4.36)、社会情感态度(M=4.38)、社会行为(M=4.41)方面比女生表现更好。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人类社会关系的发展过程中,男性和女性一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男性担任的是与集体有关的狩猎者工作,女性担任的是与个人有关的守巢者工作,角色的不同使男性和女性走上了不同的进化之路,在社会责任感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差异。
表5表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情感态度、社会行为都要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这与接受教育的条件有着很大的关系,城镇的学校,教师的行为方式、对学生的认知态度和对所教学科的态度都能对学生社会责任感产生影响。而城镇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水平都要优于农村,所以来自城镇的学生社会责任感优于来自农村的。面对这种情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性别、家庭来源、学科类型的不同开展有针对性社会的责任感教育。
(五)大学生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讨论
表6显示,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以及各维度之间大部分都存在显著相关的关系。表明有正确价值观的学生其社会责任感水平越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学校氛围,班级学风等的影响,良好的校园环境与浓厚的班级学风益于社会责任感的产生,反之,则阻碍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四、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高校的教育主导
高校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严格按照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对大学生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构建和谐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彻底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味强调价值观的灌输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中过多的理论说教,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大学生的主体需求,直面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冲突,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强化大学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
(二)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一直为人民所传承。新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父母不应该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忽视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应该因势利导,针对孩子的不同发展期,有的放矢,帮助孩子播下社会责任的种子。同时父母也要提高自身修养,积极做出一些亲社会的行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观察和模仿学习。
(三)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能力
“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自觉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过程,自我改造是受教育者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主动按照正确思想付诸实际行动的过程。”[4]大学生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落实关键是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过程,只有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才能真正做到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