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壶创作中的文化情怀
——“大千竹”创作论

2021-03-22冯余妹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壶嘴陶刻紫砂壶

冯余妹

紫砂壶是中国陶艺世界中一件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特别的作品,在与生俱来的高雅格调之上保持着一份独特的“亲近感”,这与其泡茶的功能有关,也源于文化的力量。文化对于紫砂壶创作来说至关重要,每一个主题都包含着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或精神道德品质,以此才能保证紫砂壶的艺术性经得起考验,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品质的文化产品。

一、竹与紫砂壶

竹,在中国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与“花中四君子”之一。竹子姿态挺拔,终年翠绿,不畏风雪严寒,被人们看作是坚贞勇敢的象征。竹虽不开花但自有清新的竹香,象征君子之气。独特的象征意义使竹成为紫砂壶创作的重要主题,产生了大量竹子造型的紫砂壶作品。紫砂壶丰富了竹的艺术形态,竹文化通过紫砂壶得以传播,艺术与文化相配合揭示了中国人对优秀道德品质的认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自觉传承。

竹在紫砂壶中的表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壶身、壶嘴、把手以及壶钮等立体结构部分塑成竹段,也就有了经典的“竹段壶”;另一种形式是在壶面、壶盖等平面部分雕刻竹叶,贴塑竹枝,具有清晰之美。这两种形式通常是结合起来表现的,再配合书画诗文等其他装饰,重型重意,构成了鲜明的文化情怀。

二、“大千竹”的艺术特色

在设计“大千竹”这件作品时,创作主要运用的是竹段造型,结合了陶刻装饰,通过空间的合理分配使壶体造型与装饰部分均得到突出,以造型表达竹之不屈风骨,具有自然艺术美感,以装饰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美感,强化竹之文化内涵,实现对文化情怀的表达。

竹是低调的、谦和的温润君子,为表达这种气质,创作用色彩醇厚大气的红泥制成此壶,烧制后呈现出古典优雅的棕红色,低调又不显沉闷古朽。壶表面光滑细腻,形成一层柔和的光泽笼罩着壶体,体现出做工的精细,创作重点体现的是泥料的细,控制好光泽度,形成“内秀”之感,以此象征竹之谦恭随和。

壶身造型设计成一个标致的圆柱体,这是紫砂壶创作中最基础的造型。壶身高度与宽度基本一致,于圆润中呈现出分明利落的四方之美。筒身部分整洁顺畅,微微向外凸出,使壶身两侧线条不会过于死板生硬,损害竹的鲜活生命之气。底面与壶身侧面转折形成圆角,上部转折则较为迅速锐利,象征竹的果敢无畏,上下对比使竹之性格更加立体。

顶面线条向上延伸形成壶颈,以凸出壶盖与壶身的结构,衬托出宽厚的肩部,是壶中的过渡部分。圆形壶盖与壶颈部相接紧实,几乎已成一体,顶面有清晰的弧度,显示出结构的立体,中央的壶钮较为独特,采用了竹段造型,挺拔向上,顶部形成锐利的切口,诠释了“势如破竹”之力量美。壶身两侧镶嵌有纤长向上的壶嘴和耳状环形端把,二者体积较大,与壶身搭配和谐。

创作在壶中首先运用的就是竹节装饰,主要在壶嘴、把手以及壶钮这三部分上,双线构成的环形非常立体,按照一定距离分配就能清晰地呈现出竹的形态:壶嘴是正在曲折生长中的竹;把手则是韧性之竹;壶钮是带有顽强生命力的断竹。所谓“大千竹”,即是指竹的万千形态,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不同层面,使壶具有多元的文化内涵。

为了体现段竹的生命力,创作在段竹上装饰了一条小小的竹枝,并一直生长至壶面上,象征深深扎根于大地之上,这是一种执着,更是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

壶中具有创意的部分在壶面一侧的装饰上,创作首先用棕褐色泥料纵向划定出一块长方形的空间,在其上进行陶刻装饰,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卷的写意美感。陶刻画作线条刻度有力,转折明显,有强劲的阳刚之美,形似松树枝干,苍老但遒劲。陶刻内容配合棕褐底色,接近中国原始陶器的质感,可以看作是一种“仿古”,增强了作品的历史气息,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在竹节装饰与陶刻装饰的配合中,作品的文化情怀得以凸显,创作根据壶不同结构的特点加以灵活设计,呈现出竹的多样形态,诠释了“大千竹”的主题。陶刻装饰增强了作品的工艺个性,以创新抒写新时代紫砂壶创作的文化情怀,展现中国竹文化与紫砂壶艺术的魅力。

结语:竹文化所体现的是中国人的精神道德追求,是对“君子”的渴慕。“大千竹”这件作品有自然的多样生机,有多元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独特的中国文化情怀。未来的紫砂壶创作要紧紧围绕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才能展现中国紫砂壶艺术的独特品质,以文化影响力推进紫砂壶艺术走向新的高峰。

猜你喜欢

壶嘴陶刻紫砂壶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