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1-03-22李曼
摘 要:“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为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优势条件,促进了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互联网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的契机进行简要分析,进而提出了“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策略,对“互联网+地理教学”模式的实施意义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给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策略
互联网为人们带来了海量的信息资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样,互联网教学资源也被广泛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促进了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互联网融入各学科教学已经成为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必然趋势,也得到了教师们的普遍认可。“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模式。高中学生对于互联网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特点优化“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认知的加深及应用能力的提高。
一、基于互联网背景的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契机
(一)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尽管互联网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优势,然而传统地理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还占有一席之地。部分教师教学模式单一,依然采取传统的地图实物挂图、黑板、投影仪展开地理教学活动,固守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的高中地理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教师没有意识到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对于互联网生动的视频、图片及动态的文字信息更感兴趣,课堂教学忽视了与互联网的融合,导致了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滞后,必然给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带来不利影响。因为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手段不能适应地理知识包罗万象、知识领域广泛且随着社会及时代的发展地理知识纷繁多变的认知需求,不能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地理信息,从而更好地完成地理知识建构。高中地理新课标强调地理教学要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与现象的探究,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模式及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而目前部分高中地理課堂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理念,学生地理学习的潜力与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掘与激发,学生课堂中心地位得不到有效落实,缺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与探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了阻碍。其次,不能有效地实现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互联网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目前教师忽视了网络资源与线下课堂二者的结合,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难得到提高。如在预习环节,教师没有注重引导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预习的同时,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来解决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不注重组织网络小组互动探究的开展,忽视了学生在网络,如微信群中的互动探讨的开展。并且学生在预习环节中通过网络及互动探究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教师在线下课堂教学中没有注重整合与梳理,不能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与矫正。最后,教师没有注重通过互联网改变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互联网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学习资源。然而,由于教师对于网络学习资源应用的忽视,学生仍然以课堂为中心进行学习,还是在教师的讲解下被动学习。教师没有认识到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空间与时间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学生可以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并通过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受到了颠覆性冲击,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及相关碎片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互联网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契机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也为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契机,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解决了地理教学素材匮乏的问题,也改变了传统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互联网的地理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如地理教学中的慕课资源、微课资源、教师优质课堂等,都为教师教学资源的丰富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同时,互联网环境下的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及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且通过网络互动探究,共同解决问题。传统意义的线下课堂的中心地位面临挑战,网络成为学生学习与进行知识建构的新途径,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得到问题的及时反馈等,有效促进了学生地理学习的进步。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与探讨的空间更为广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网络与同伴进行交流互动,探寻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请教,学生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网络为学生的自主提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互联网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不只局限于课本,不只局限于课堂学习的知识点,通过网络学习发现新的问题,接触到新的知识点,从而完成对于知识的完整性建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
二、“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明确“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路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为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造了优势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地理知识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地理知识的逻辑关系,逐渐掌握探究方法与规律,获得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路应该是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辅以及时点拨与引导。充分挖掘互联网优势资源,实现地理教学模式的转型与升级。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进行知识的探究,互联网成为学生知识探究的平台与工具。如:在学习“从宇宙看地球”时,涉及对地球宇宙环境、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等方面知识的理解,但是这些知识如果只靠教师的讲解灌输,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发挥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学生在学习地理教材时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询,自主解决,也可以与同学共同探讨,或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实现问题的解决。所以,“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对于提高学生地理自主探究能力发挥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优化“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通过“互联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做具体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并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内容,通过网络丰富教学素材。如:以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节为例,教师需要对学情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及现有的知识积累情况,并在备课环节准备好互联网教学资源,设计好资源利用的环节,要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优选网络资源,互联网资源力求精简,如视频的播放要进行时长限制,不能以长时间的视频观看而挤占学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时间。然后引领学生到互联网计算机多功能教室,利用互联网优化学生学习进程。如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节,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集中播放在互联网上搜索的有关讲述地球圈层结构的视频及有关火山喷发的视频,并且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我们怎样知道地球的结构像我们平日所吃的熟鸡蛋的呢?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喷发的是什么物质?等以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
2.小组探究——通过“互联网+”促进学生互动解决问题
互联网的出现,为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在教学时,教师要設计相关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门户网站,利用搜索引擎,运用QQ、微信等互联网技术来进行知识的查询、探究与解决问题,在学习探索中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及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动进行知识分享与建构。如:还是以“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节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本节学习目标。本课目标主要是通过学习了解地球圈层构造,地球的内部圈层的组成及划分的依据,了解有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等,了解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以及地球的外部圈层等。其中地球的内圈层与外圈层结构是基础性知识,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内圈层与外圈层的特点,并运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在教学时,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并且限定时间,通过合作探究归纳出本组的知识目标,并用图文资料展示梳理与归纳本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文字及视频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QQ群、微信群进行互动探讨。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相关地理学习网站以便于学生获取更真实与丰富的资料。课堂上教师巡视各组合作探究情况,始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在必要处师生之间展开互动,促进学生问题的解决。
3.成果交流——通过“互联网+”促进知识的分享和完善
小组在合作探究后,对知识进行归纳与完善,并制作出简单的PPT课件或者网页等,然后通过播放向全班同学展示,既是向其他小组展示本小组的研究成果,也是目标知识学习情况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互动探究。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群等展开提问与讨论,也可以直接应用口头讨论方式。如: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会有什么感觉?海洋中航行的人会是怎样的?地震产生的破坏作用主要是地震波对地面的冲击造成的,那么是横波的破坏性大,还是纵波的破坏性大?等等。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制作成视频资料,各小组学生观看后,对该小组的归纳方式及内容提出意见,从而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4.评价反馈——通过“互联网+”实现大数据精准教学
“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为教学的评价与反馈提供了强大的检测功能。如:教学“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师需要将本节课的相关试题录入诸如天学网、学乐云、极课等互联网智能云服务系统,教师可以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知识学习状况,使教学更富有针对性与精准性。学生可以用自己注册的账号登陆检测系统,并独立思考进行答题,在检测完毕后点击提交,系统就会智能生成检测评价统计报表,通过系统的显示,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哪些题目出错,哪些题目答对,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什么等信息。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明确出错的原因,可以根据答题情况进行知识漏洞的弥补。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测评情况,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对一些学生的易混点及知识掌握难点进行整体把握,教师掌握了这些情况也就把握了讲评的方向,实现精准化教学。通过智能跟踪分析学生测评分数,实现精准性的辅导。在平日的学生学习测评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智能云技术对学生的试卷进行书面批改,对于批改产生的大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对于学生高频率出错的题目进行分类与重组,对错题有关的知识点进行拓展性训练等,这些都为高精准的教学提供了优势条件。学生可以利用学生端一键导出错题本,以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三、“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
教师依托互联网可以将一些新鲜的地理事物及事件展现在地理课堂,而地理教学资源多以视频与动态的图片展现,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既丰富了地理教学知识信息和拓展地理教学内涵,还有效使学生知识视野更加开阔,增强了学习动力。
(二)体现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
“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是以互联网信息资料为知识探究的资源,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学生在丰富的网络资料的探究中,产生了学习兴趣,提高了主体参与度,这符合地理学科教学特点,也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每个学生都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促进地理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云计算与服务技术,可以通用于学生的课堂学习、作业等环节,学生的作业、考试测评产生的数据可以进行常规性采集,并且进行专业化分析、智能化管理,对于日常教学过程进行了大数据量化,实现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跟踪,为教师实现个性化的指导提供了依据,使地理教学更贴近于学生的学习实际,提高了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
结束语
“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为高中地理教学注入了活力,为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提供了优势平台与条件。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重构地理教学模式,利用互动平台和即时性强大的数据分析,构建教学生态课堂,有效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红艳,刘金星.“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7).
[2]申立雪.“互联网+翻转课堂”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3]韩炀.“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6).
[4]闫玮.“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
作者简介:李曼(1992—),女,汉族,山东济宁人,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本科,初级教师。研究方向:地理。
269550078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