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WI与双能量CT在肝癌患者TACE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2021-03-21杨小英张辉李保卫李志加贺晓磊王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12期
关键词:病灶肝癌能量

杨小英,张辉,李保卫,李志加,贺晓磊,王芳*

肝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症状不具备特异性,容易被患者忽略,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常选择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作为一项微创技术,具有见效快、安全性高的特点,已成为非手术常用手段[1]。即便TACE疗效显著,但后期疗效评价、后续治疗指导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目前临床常通过双能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评估,其中双能量CT因图像直观、简单易行,广泛应用于肝癌治疗后疗效评估中,与传统CT比较,更能够重建图像,降低线束硬化伪影,获取最佳图像[3-4]。MRI能够直观、清晰、有效反映病灶特征,已成为肝癌常用检查技术,而DWI作为一种功能性水分子弥散成像技术,无需注射对比剂,便可反映肿瘤细胞变化,在肿瘤坏死组织、活性成分鉴别中具有独特优势[5]。两种检查方式均具有一定评估价值,但关于两者预后评估效能比较报道较少。本研究就此展开调查,用ROC曲线分析各项检查方式在预测肝癌病灶类型的AUC效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于邯郸市眼科医院与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38例;年龄41~73岁,平均(56.63±7.45)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4.45±4.15)个月;病灶直径1~3 cm,平均(2.13±0.11)cm;肝功能分级:A级42例,B级49例。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伦理审查要求,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穿刺活检,确诊为肝癌,符合TACE治疗适应证;②有典型肝癌MRI阳性或动态CT表现;③肝内肿瘤数目≤3个;④患者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已确诊远处脏器转移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治疗方法:采用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化疗药选择常规1.0 g泽菲、10 mL金葡素、30 mg艾达生、0.75 g氟尿苷、200万U泉奇,125I粒子剂量根据公式合理计算,n(粒子个数)=(肿瘤长度+宽度+高度)×5/粒子活度×3。经皮Seldinger法实施股动脉穿刺,造影定位后,将导管插入动脉,注入200 mg卡铂+1.0 g氟脲苷+40 mg表柔比星,随后用碘油栓塞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靶动脉,在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后1个月评估病灶状态,临床判定标准:新发灶,出现新增病灶,且直径≥2 cm,呈持续进展;残留灶,原本病灶仍存在,病灶直径≥2 cm;坏死灶,病灶完全消退或病灶直径≤1 cm,无进展。

双能量CT检查层CT机扫描肝:治疗后1个月接受CT检查,仪器选用西门子FORCE设备,检查前训练呼吸运动,口服800 mL清水,取仰卧位,平扫参数:120 kV,层间距5 mm,层厚5 mm,电流180~200 mA。双能量增强扫描参数:启动Care DOSE4D,电流155 mAs,视野332 mm,准直器64 mm×0.6 mm,螺距0.9,球管旋转每圈0.33 s,经肘静脉注射1.5 mL/kg欧乃派克(使用双筒CT高压注射器),速率3 mL/s,监测腹主动脉,若CT值达40 HU,进行动脉期虚拟平扫,延迟30 s后行门脉期平扫。自动图像重组层间距、层厚为0.75 mm。管电压140、100 kV。图像后处理:将原始数据传至syngo工作站,完成三维重建,以容积测量软件分析。

DWI检查:治疗后1个月接受DWI检查,MRI仪选用GE Signa HD 3.0T型设备,为了防止运动伪影,需采用呼吸门控,先行上腹部平扫,再行动态增强扫描。T1W1:TR/TE 550/20 ms;T2W1:层厚 4 mm,FOV 32 cm×32 cm,TR/TE 4200/110 ms。在治疗后行DWI序列确定病灶数目、性质,选取结节的实性区域在不同b值(0、200、400、800、100 s/mm2)下测量弥散系数(ADC)值。将所有数据传入工作站,并选取病灶ROI最清楚的相应b值的DWI图像。ROI会在相应解剖层面,以同步复制到快速表观弥散系数(Fast ADC)值、灌注相关体积分数(f值)、慢速表观弥散系数(Slow ADC)值伪彩参数图上,自动得到ADC值。DWI界定标准[6]:在后处理工作站中,观察信号特点,测量新发、坏死、残留灶的各项参数值。新发灶:ADC值<1.0×10-3mm2/s,残留灶:病灶仍有活性部分,ADC值<1.5×10-3mm2/s;坏死灶:绝对值>1.5×10-3mm2/s,病灶信号均匀。

1.3 观察指标

①以数字血管减影造影为金标准,比较双能量CT、DWI检查病灶数目检出率、病灶类型检出率;②比较新发灶、残留灶、坏死灶的f值、CT值、ADC值、Fast ADC值、Slow ADC值;③经ROC曲线分析ADC值、Slow ADC值、f值、CT值及四项联合预测效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的判定结果

91例肝癌患者,原发病灶109个,接受TACE治疗后,经数字血管减影造影检查,共发现121个,其中新发病灶12个,残留灶50个,坏死灶59个。而经DWI检查共发现111个(91.73%)病灶,双能量CT检查共发现109个(90.08%)病灶,两种检查方法在判定病灶数目检出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将影像学检查到的病灶类型分为两种,一种为无法判断,另一种为可判断(包括新发灶+残留灶+坏死灶),CT检查无法判断类型有21个(19.27%),可判断性质88个(80.73%);DWI发现的111个病灶中,无法判断4个(3.60%),可判断107个(96.40%)。检验不符合方差齐性,经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01)。91例患者中,1例典型病例,本次进行追踪,治疗期间影像图变化见图1。

图1 1例典型病例的图像表现 患者,男,59岁,因肝癌入院治疗。A:第一次介入后复查,常规增强扫描肝S8段斑片状低密度灶,内可见异常强化;B、C:双能量后处理所得的碘图及低KeV图像,可以看到相同区域内碘含量增高;D:一个月后复查,常规增强扫描,可见小斑片状稍高密度灶,病灶显示欠佳;E、F:双能量后处理所得的碘图及低KeV图像,可看到病灶显示良好

2.2 不同病灶的CT、DWI参数比较

三组Fast 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新发灶ADC值、Slow ADC值低于残留灶、坏死灶,f值、CT值高于残留灶、坏死灶(P<0.05),见表1。

表1 三种病灶的CT、DWI参数对比

2.3 ROC曲线分析

ROC曲线(图2)显示,ADC值、Slow ADC值、f值、CT值早期预测坏死灶的AUC分别为0.776、0.771、0.718、0.791,将四项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结果中的回归系数值拟合四项联合诊断的数值计算公式:四项联合=ADC值+6.257/5.385*SlowADC值-0.872/5.385*f值-0.352/5.385*CT值,经SPSS 22.0统计得出联合数据;进一步分析显示,四项联合预测预后AUC为0.966,见表2。

图2 ADC、Slow ADC、f值、CT值、四项联合的ROC曲线

表2 分析各项参数预测肝癌预后的AUC值

依据AUC及标准误,采用Z检验AUC差异。如四项联合与ADC值比较:Z=(0.966-0.776)/(0.014*0.014+0.043*0.043)^(0.5)=4.201,P值=[1-NORMSDIST(4.201)]*2<0.001;四项联合与Slow ADC值的AUC比较:Z=4.405,P<0.001;四项联合与f值的AUC比较:Z=5.507,P<0.001;四项联合与CT值的AUC比较:Z=4.039,P<0.001。

3 讨论

经流行病学调查[7],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位于人体肿瘤发病率第五位,死亡率仅次于胃癌、肺癌,一般而言,手术是治疗肝癌最有效方法,但大部分肝癌确诊时均为中晚期,已错失手术治疗时机[8]。TACE对大血管周围的肿瘤具有较好的效果,可建立侧支循环,配合125I粒子近距离植入,能够将放射性粒子源直接植入肿瘤内,持续性释放射线,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延长生存时间,虽然效果显著,但治疗后短时间内有效评价对后期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此需合理选择一项预后评估方式[9-10]。血清AFP是早期评估肝癌活性的主要指标,虽操作简便、重复性高,但AFP阳性率低,且短期波动大,故无法作为独立预测指标。而影像学检查因图像直观、简便易行特点广泛运用于临床[11]。

本次结果中,两种检查方法在判定病灶数目检出率时无统计差异性,说明双能量CT、DWI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12]。双能量CT使用Caredose技术,可使得高能谱变得更纯,在管球上添加锡滤线器,能够滤掉低能部分,单能量重建图像,可改善CT图像上术后金属伪影,减少线束硬化伪影[13]。DWI是一种功能性成像技术,能够清晰地将不同组织细胞内水分子弥散差异显现清楚,对生物体组织结构进行无创检查,鉴别活性肿瘤和坏死肿瘤中具有显著优势[14-16]。但DWI病灶类型判断结果优于CT结果,推测是因DWI技术能够更有效直观、清晰地反映病灶特征,在DWI序列下,细胞的排列、超微结构变化均可被完全显示出来,ADC值也可准确将水分子弥散差异显现,有效判定不同病变[17-19]。ADC值、SlowADC值、f值、FastADC值能够综合评价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流灌注以及肿瘤新生血管情况,对肝细胞癌诊断具有一定意义。本次结果中,新发灶ADC值、Slow ADC值低于残留灶、坏死灶,f值、CT值高于残留灶、坏死灶,考虑原因是病灶消除不彻底,可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增长、复发,残存区细胞或新生病灶越多,细胞核自身容积越大,体内分子细胞越多,导致水分子自由扩散受到限制,降低ADC值[20-22]。侯毅斌等[23]研究发现,残存的癌组织随着时间活跃,可向坏死区域延伸,并不断扩大癌细胞范围,缩小坏死区域范围,导致体内水分子弥散受限,使得肿瘤ADC值降低。经ROC曲线分析,ADC值、Slow ADC值、f值、CT值预测AUC分别为0.776、0.771、0.718、0.791,虽具有一定诊断效能,但实际工作中,CT检出结果极易被活性肿瘤残留部位遮盖,碘油会发生线束硬化伪影,导致判定结果失误[24];DWI对病灶直径<0.5 cm的病灶,漏诊率较高,且治疗后1个月内信号不稳定,存在病灶活性判断困难,对此可结合两种影像学检查,从而更全面观察病灶形态,提高准确率,为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25]。

综上所述,DWI相较于双能量CT,判定肝癌预后效能更好,但在实际预后评估中,联合诊断特异性、敏感性更高,可作为TACE治疗后预后评估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病灶肝癌能量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能谱CT 在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正能量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开年就要正能量
TACE术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临床观察
正能量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