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部地区陆军官兵消化系统疾病谱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1-03-21张贯军林帆张益喆李豪慧宋宏文李宾李明阳
张贯军,林帆,张益喆,李豪慧,宋宏文,李宾,李明阳
消化系统疾病在内科疾病中发病率很高。根据我军在现代战争中疾病减员情况看,消化系疾病亦是战时高发病。在抗日战争及全国解放战争中消化系疾病发病率均占第一位,在抗美援朝与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占第二位[1]。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因消化疾病住院占内科疾病的30.2%,明显高于国内部队消化系疾病的发病率19.3%,且当时国内因患消化系疾病退役占病退总数的29.6%[1]。由于当时战士们作战、训练条件艰苦,医疗条件差,发生胃肠炎、应激性溃疡、功能性腹痛及消化道出血这四类消化疾病最常见[1-2]。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改革稳步推进,“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军事格局下,全军训练向实战化靠拢,外训演习日益增加,后勤保障愈发完善,军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谱较前有差异[3]。但近年来,有关军人消化系疾病谱调查分析的系统研究甚少。故本研究在此条件下调查分析军人消化系统疾病谱情况,寻找相关疾病防治策略,进一步探索基层作战部队防治知识在推广模式,保护官兵身体健康,减少因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非战斗减员,提高部队作战能力,为保障打赢奠定良好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中部地区7省市,各随机抽取1个整编制部队,在该部队中再随机抽取一个营连级单位。对所抽取的单位中全部官兵进行问卷调查。本次流调研究基于战士们既往就诊病历、诊断证明书,若患者有明显症状,且未到正规军内医疗机构就诊,由调查问卷的实施军医现场排查,确实无法确诊的,建议患者到军内团级以上医院就诊明确最终诊断。问卷调查的实施军医需接受相关知识培训。
1.3 调查问卷设计
通过文献查阅,初步设计调查问卷,经过消化科专家、流行病学及统计学专家共同论证形成最终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4个方面:①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学历、单位驻地、军种、军龄、身份、吸烟饮食习惯、家族史及非甾体药物使用史等,其中非甾体药物使用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布洛芬等常见药物;针对军龄分层,参考我军战士调衔年限时间;针对年龄分层,主要参考我军体能考核标准的军人年龄分级;②训练及教育情况:单位每日军事训练时间、消化疾病防治知识宣讲情况等;③日常出现的消化疾病及相关症状:急性胃肠炎、消化溃疡、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肠病、胃食管反流病、胰腺炎、肝功能异常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腹痛、便秘、纳差、反酸等;④治疗情况:就诊医疗机构、检查项目、治疗效果等。
1.4 调查问卷的质量控制
采用预调查的方法,在2020年3月1日~3月15日对某部队的100名军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8份;将回收数据录入IBM SPSS Statistics 26统计软件,通过对问卷内的量表应答式问题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出Crobach′s α系数为0.86,故调查问卷信度良好。通过对问卷内的量表应答式问题进行效度分析,得出KMO值>0.6,Bartlett球形度检验显著性<0.01,且被检验题目的载荷系数秩均>0.05,故该问卷效度良好。参与问卷调查的人员均为基层卫生所军医,对医疗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良好,在现场指导官兵认真填写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并双人录入、审核信息,确保问卷真实性和有效性。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收发情况
共发放问卷3 200份,回收3 070份,有效问卷3 055份,有效率为95.5%。
2.2 官兵日常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及疾病情况
共有1 302人存在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为42.6%,其中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最为常见。共有648人曾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为21.2%,其中最常见的疾病为胃肠炎、消化道溃疡、功能性肠病、肝功能异常。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 官兵日常消化系统症状情况
表2 官兵日常消化系统疾病发生情况
2.3 不同组别的官兵消化系统症状及疾病情况比较
不同年龄段、军龄、身份、吸烟量、家族史、训练时间、非甾体药物使用和防治知识宣讲的组间官兵消化系统症状和疾病发生率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地域组的官兵消化系统症状和疾病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3、表4。
表3 不同组别的官兵消化系统症状发生情况比较 [n(%)]
表4 不同组别的官兵消化系疾病情况比较 [n(%)]
2.4 官兵消化系症状及疾病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提示军龄长、军官身份、吸烟量、有消化疾病家族史、防治知识宣讲次数少、非甾体药物使用史与消化系统症状发生密切相关;军龄长、军官身份、非甾体药物使用史、有消化疾病家族史、防治知识宣讲次数少与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具体见表5、表6。
表5 官兵消化系统症状的回归分析
表6 官兵消化系疾病的回归分析
2.5 有消化症状或疾病的官兵就诊情况
共有910名官兵在出现症状或疾病时就诊于医疗机构,其中就诊于单位卫生所的人数最多,占47.3%,具体见表7;302名官兵做过胃肠镜检查,1 000名未做过胃肠镜检查,分别占比23.1%、76.8%。经过治疗,共有726名官兵疾病得到缓解,仍有184名官兵自觉无明显缓解,占比分别为79.8%、20.2%。
表7 官兵就诊医疗机构情况
3 讨论
国内近年来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军人各系统疾病中,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仍高居前三位,其中胃肠炎、功能性肠病和消化道溃疡在训练期间较常见,且功能性肠病的发病风险随着军龄延长而增加[4-5]。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关系密切,对外在环境的变化敏感[6]。军人生活在相对封闭的集体内,且陆军体能训练强度大,工作环境较压抑、艰苦,故陆军官兵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高度应激状态,若消化系统疾病及症状无改善可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生活工作质量,从而发展为全身心疾病,严重影响战斗力[7-8]。
本研究随机抽取中部地区的7个陆军基层单位,收集了3 055名官兵的消化系统相关资料,发现共有1302人存在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为42.9%,其中腹泻、便秘、食欲不振较常见,占比分别为19.1%、16.6%、14.6%;共有648人曾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为21.6%,较常见的疾病为胃肠炎、消化道溃疡、功能性肠病、肝功能异常。其中胃肠炎发病占比超过20%,远高于其他疾病,这与既往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相似[9-10]。胃肠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差、腹泻、腹痛、腹胀等,与消化症状的调查结果相符合。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胃肠炎、消化道溃疡、功能性肠病及肝功能异常的发生。针对官兵胃肠炎、消化道溃疡的预防,除注重卫生饮食、改善官兵不良生活习惯外,应对有消化系统症状的官兵进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感染筛查,H.pylori通过定植、分泌毒素及有毒性作用的酶,破坏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故对H.pylori感染的官兵并进行规范的抗H.pylori治疗,可有效降低胃炎、消化道溃疡复发,并可降低胃癌发病率[11-13]。陆军体能训练强度大,训练环境艰苦,中部地区如湖北、陕西等地,雨季和高温期长,长期的高温、高压工作环境是功能性肠病的高危因素,且陆军军人常有野外拉练驻训等任务,睡眠质量和时间受到影响,而睡眠障碍亦与官兵功能性肠病发生紧密相关[14-15]。部队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官兵长期进食油腻食物,熬夜加班,吸烟,饮食不规律,导致脂肪肝、胆囊结石等疾病发病率增加,从而引发官兵肝功能不全的发病率随之增加[16]。故官兵每年定期血常规、生化检验及腹部超声检查尤为重要,早期发现异常指标,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预防肝胆疾病进展,减少外科手术干预。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组别的官兵消化系统症状及疾病情况,发现不同年龄段、军龄、身份、吸烟量、家族史、训练时间、非甾体药物使用和防治知识宣讲的组间官兵消化系统症状和疾病发生率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研究,提示军龄长、军官身份、吸烟量、有消化疾病家族史、防治知识宣讲次数少、非甾体药物使用史与消化系统症状发生密切相关;军龄长、军官身份、非甾体药物使用史、有消化疾病家族史、防治知识宣讲次数少与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新时期部队训练任务加重,工作节奏快,军龄长的老兵和军官可能承担更大的责任压力,故军龄长、军官身份可能成为了消化系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相似,姚欣等[17]发现服役年限长的官兵功能性肠病的患病风险明显升高;美军的一项研究亦证实军人的功能性肠病发生与压力源有关,服役年限是其中压力源之一[18]。但于洪波等[19]在空军基层单位的调研结果显示,功能性肠病的患病风险高峰呈现在18~25岁和超过41岁两个年龄段。这似乎提示不同军种的疾病发病特点有所区别,仍需进一步验证。非甾体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胃肠道黏膜平衡破坏,引起黏膜炎性病变,故非甾体药物使用亦是军人这一特殊群体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防治知识宣讲可加强官兵保持身体健康意识,提高疾病认知,了解疾病发病特点、诱因及简单诊治规律,本研究同样证实本观点,每年1~2次的防治知识宣讲可降低消化系疾病发生率。国外部分研究认为,吸烟与功能性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无明确关系[20-21];本研究同样发现,吸烟量与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正相关,但与疾病发生无关,似乎吸烟并不增加消化系疾病患病风险;但国内有研究证实吸烟量是消化系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22-23],因此仍有待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调查发现184名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战士经过治疗自觉无缓解,考虑与患者精神因素、症状较轻,因此治疗效果不明显有关;但需进一步随访验证。本研究结果显示官兵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及疾病时,更多机会就诊于单位卫生所,所以,通过网络远程授课、线下集中举办知识技能培训班、医学专家深入卫生所针对性技术指导等,将有助于提高卫生所技术人员专业水平,提高疾病诊治率;同时,我们还发现胃肠镜检查覆盖面较窄,加快5G远程内镜推广以及便携式内镜研发、内镜医师操作诊断培训将是各部队医院的消化内镜中心未来继续努力的方向[24-25]。
由于本研究属于回归性调查研究,无法明确判定消化系统症状和疾病的因果关系,且消化道症状和疾病均不是可靠的临床诊断,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依赖于战士既往医院就诊病历,各级军队医院诊疗水平有差异,存在诊断不准确,出现调查偏倚可能。下一步将对官兵进行随访跟踪,进行较大规模的前瞻性调查研究。
综上所述,中部地区陆军官兵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是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最常见的消化疾病为胃肠炎、消化道溃疡、功能性肠病、肝功能异常;且军龄长、军官身份、有消化疾病家族史、非甾体药物使用史、无防治知识宣讲与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密切相关。因此在基层部队消化系统疾病防治工作中,需重点关注军龄长、有消化疾病家族史和非甾体药物使用史的军人和基层军官等群体,且定期防治知识宣讲可有效预防常见消化疾病发生,减少非战斗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