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预防和治疗
2019-10-21唐德秀
【摘 要】非甾体抗炎药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抗炎药,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但该类药物易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如消化道不良反应等。上述不良反应不仅会直接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会降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药物治疗的治疗效果。对此,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和文献检索方法,針对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预防措施与治疗要点进行了分析。从预防的角度,患者首先要合理选择合适的非甾体抗炎药,并可联用其他药物,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治疗效果;从治疗角度,患者应停止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并接受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163-01
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临床应用广泛的药物,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非甾体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环氧酶活性,从而抑制对花生四希酸生成前列腺素、前列环素与血栓素A2过程,最终达到抗炎的目的。如患者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容易导致消化道及相关器官的不良反应,包括胃溃疡、肾功能不全等等。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类不良反应,不仅会直接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会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药物治疗效果,引起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对此,加强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预防和治疗,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预防
通过回顾性分析和文献检索,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预防,主要有减少药物使用剂量、选择毒性小的非甾体抗炎药、以及严格控制药物适应症等措施。从临床用药的角度,在选择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之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需求,优先选择作用持续时间段、有效剂量少的非甾体抗炎药,从而实现对患者胃肠道的有效保护,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1]。目前,临床上现在已经有多种胃肠道毒副作用小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合理的药物选择和使用,是预防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根本。
现代研究表明,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同时,联合使用抗酸药物,可有效避免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H2受体阻断剂具有明显的抗胃酸分泌作用,使用标准计量的H2受体阻断剂,可达到降低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的目的,但对于胃溃疡的预防效果不佳[2]。在众多H2受体阻断剂中,法莫替丁具有最强的疗效,合理剂量就可以达到预防十二指肠溃疡的目的,同时降低胃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米索前列醇对于降低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预防有着积极的作用,可有效减少服药患者十二指成溃疡、胃溃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标准剂量条件下,与H2受体阻断剂相比,米索前列醇拥有更良好的疗效[3]。但使用米索前列醇可能引起患者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对于耐受性较差的患者要谨慎使用。米索前列醇的使用,整体要遵循低剂量原则,药物剂量控制在400.0~600.0μg/d范围区间,每次最大剂量不应超过200μg,从而确保起到良好预防效果的基础上,不发生其他不良反应。
PPI与米索前列醇相比,二者在疗效上基本相同,但前者拥有更良好的耐受性。相关文献研究表明,PPI在降低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但PPI也具有其使用局限性,如患者长期使用PPI,可能导致脊柱骨折、肺炎等不良反应。同时,关于PPI联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方案,是否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在医学界要有一定的争议。目前,关于这种风险可能的研究较少,不排除其他混杂因素的可能性影响。另外,部分研究指出,选择性COX-2抑制剂单独使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上已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得到了较普遍的应用。
总的来说,从预防的角度,首先要注意控制药物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控制不良反应的程度。对于不同的患者,要科学设置不同的用药方案,合理使用抗酸药物、米索前列醇等药物,帮助患者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2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治疗
2.1 消化不良的治疗
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表现,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约25%~50%的患者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时曾出现消化不良反应。目前,对于消化不良,患者可以选择多种药物进行治疗,如PPI、米索前列醇等等,其中PPI药物的治疗效果良好,米索前列醇的治疗效果较为一般,患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药物选择,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保障用药安全[4]。对于部分耐受性较差的患者,还可以选择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药物剂量控制在20~40mg/d范围区间,其不仅可以起到治疗消化不良的作用,对于预防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骨关节病患者而言,选择萘普生或埃索美拉唑镁可以获得更良好地治疗效果。
另外,如果患者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出现了明显的消化不良反应,应首先考虑停止用药,更换为其他药物,同时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以快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水平。如采取一系列措施后,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未得到改善,应及时给予进一步检查,包括胃镜检查等,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2.2 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
根据调查数据,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约有5%的患者存在十二指肠溃疡问题,约有1%的患者进一步恶化为溃疡性出血,给患者带来许多额外的痛苦。如患者出现溃疡性出血,还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因此需要引起患者及医护人员的重视。考虑到十二指肠溃疡的疾病特性,患者应接受长期治疗,促进病情康复的同时,预防发生其他并发症[5]。
患者确诊出现十二指肠溃疡后,首先应停止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第一时间更换为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患者停止使用原药物后,给予患者H2受体阻断剂,就可以确保多数溃疡问题得到解决。患者也可以选用米索前列醇、PPI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患者不能停止原药物的使用,H2受体阻断剂等药物的治疗效果将受到影响,溃疡治愈率和治愈速率均会下降。对于此类患者,推荐采用“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PPI”的治疗方案,或單独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以优化治疗效果,但两种方案仍存在发生溃疡,甚至出血的可能。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临床上另一种较普遍的高危因素,如患者有非甾体抗炎药溃疡性出血史,为避免风险,需要对患者采取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措施,同时配合PPI药物治疗,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如患者不能接受长期治疗方案,可以参考常规性溃疡与溃疡出血治疗方案,给予患者短期治疗,包括早期抢救、内镜治疗、药物治疗等。
3 药物选择
对于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其主要受到药物剂量、药物剂型、以及药物半衰期三点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半衰期长、释放缓慢的药物,具有更高的危险性。因此,在临床药物选择中,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需求,有选择性地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将可能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引发患者胃肠道损伤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COX-1抑制仅仅是其中一种。与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相比,COX-2更具有安全性优势。一些研究也指出,使用COX-2的患者,其溃疡发生率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非甾体抗炎药的特殊性,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首先应注意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预防,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合理选择药物种类,最大限度保障药物的使用安全。如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第一时间停止用药或更换其他药物,配合相应的治疗措施,快速解决不良反应问题,减少不良反应带给患者的痛苦和伤害,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振群.健脾益胃汤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4):91-92.
[2]黄萍.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16,40(7):722-724.
[3]洪玉珊.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中医证型临床分布规律及与MicroR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4]郑亮.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缓释药剂及其制备方法:CN201610454465.3[P].2016-10-12.
[5]王培.加味五七散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溃疡对大鼠胃黏膜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D].江苏: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唐德秀(1972年6月)性别:女民族:汉职称:主管药师学历:大学,研究方向:预防医学,中老年用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