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化异化视角的《边城》两英译本比较研究

2021-03-21刘昕艺

现代交际 2021年4期
关键词:归化译本边城

刘昕艺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2)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917年于湘川黔交界地区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作品被译成英、日、韩、俄等多国语言出版发行,并被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选入大学课本,本人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其代表作《边城》迄今共有四个英译本,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1936年由美国翻译家项美丽(Emily Hahn,1905—1997)与中国翻译家邵洵美(笔名Shing Mo-Lei,辛墨雷,1906—1968)合译的Green Jade and Green Jade、1947年由中国翻译家金隄(Ching Ti)和英国翻译家白英(Robert Payne)合译的The Frontier City、1962年由翻译家戴乃迭(Gladys Yang)、杨宪益夫妇翻译的The Border Town及2009年由美国翻译家金介甫(Jeffrey Kinkley)翻译的Border Town。《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讲述了船家少女翠翠与船总两个儿子天保、傩送之间的爱情故事。笔者选取《边城》及其最后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考察的重点是不同身份、不同时期的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及其差异。

一、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概述

具体分析文本之前,首先需要厘清翻译策略的范畴。根据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教授熊兵(2014)对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分类可知,“翻译策略是翻译活动中,为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依据的原则和所采纳的方案集合。”“其分类必须与翻译活动的参与者(指原文作者和译文接受者)紧密联系起来。”“依据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对这两者(指原文作者和译文接受者)的取向的不同,翻译策略可分为两类:(1)异化;(2)归化。”

异化对应着原文作者取向,在此翻译策略的指导下,译者应该“尽量不要打扰原作者,而是把读者带向原作者。”(Schleiermacher,2006)与之相对应,归化对应着译文接受者取向,在此翻译策略的指导下,译者应该“尽量不要打扰读者,而是把原作者带向读者。”(同上)需要注意的是,异化与归化这两个概念并非二元对立,而是相对而言的,“体现的是译者在选择是向原文作者靠拢还是向译文读者靠拢中的一种倾向性(tendency)”。

二、《边城》两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本节从《边城》及戴杨译本和金译本中选取较为典型的例证,分别从词汇、句子、篇章三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进而考察两译本译者倾向于采取的翻译策略,并分别对两译本做出简单评述和效果评价。

(一)词汇层面的比较

1.人名的翻译

中文名和英文名有所区别,除了有音韵上的特征,中文名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有某些具体含义,如预示吉利或者寄寓期望,而英文名则没有这种特点。因此,译者在中文人名英译时应仔细考虑是在异化策略的指导下采用音译,还是通过归化来意译。

首先要关注的是故事的女主人公“翠翠”,她的名字取自她家周围的翠竹。戴乃迭使用Emerald(翡翠)试图解释原名的含义,“翡翠”的意思是“明亮的绿色宝石”;而金介甫则直接使用无意义的拼音Cuicui(翠翠),并在小说中翠翠首次出场时辅以“Jade Green(玉绿色)”进一步解释说明。而在翻译两位男主人公的名字时,两译本皆采取直接音译的处理方法,即将“天保”音译为Tianbao,“傩送”音译为Nuosong。唯一的区别在于,金介甫依然在每个角色初次登场时简单解释了名字的含义,即Tianbao意为“Heaven-protected(老天保佑的)”,Nuosong意为“Sent by the Nuo Gods(傩神送来的)”。

相较之下,戴乃迭更加倾向于采用归化策略,而金介甫则倾向于采用异化策略。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人名这种简单词汇的翻译,音译相对于直译异化的程度更深,故才能得出此种说法。笔者更加支持采用异化策略英译中文名,因为英文读者在阅读中文小说的英译本时,无须理解中文名称的含义。事实也是如此,他们更希望通过拼音这种简单的发音来轻松识别并记住各个角色。如果中文名的含义必须译出,则可以在音译的同时将含义添加到注释部分。

2.地名的翻译

地名与人名情况相似,中文地名往往带有含义。同样,译者在中文地名英译时要在异化和归化两者之间选择。表1为文本中一些地名及其翻译。

两译本主要存在以下几处差异:第一,在翻译“茶峒”时,两译本皆采用音译,而金译本比戴杨译本更加准确。“沈从文把这个地名的第二个字写成‘峒’,这个字与‘洞’相似但更少用,由于它的偏旁是‘山’字旁,‘峒’也更能生动形象地使人联想到‘山’的意象。‘峒’有‘tong’和‘dong’两个读音,如果选择读作‘dong’,那么‘茶峒’这个小镇从字面意义上就可以更直接地理解成‘茶洞’。”(Kinkley,2009)第二,在翻译“火井”时,金译本又一次优于戴杨译本,因为戴乃迭实际上将“火井”误解成一种用来生产食盐的工具或场所,而正确的理解应该像金介甫所译,“火井”应是一个盛产食盐的地方。第三,在翻译“碧溪岨”时,即戴杨译本省译了“岨”,其含义为“带土的石山”,而金介甫将其译作“Hill”,从而很好地保留了“碧溪岨”完整的含义,也更加忠实于原文。

戴乃迭更加倾向于采用归化策略,而金介甫几乎完全使用异化策略。笔者认为要想让英文读者更容易识别和记忆地名,从而获得更佳的阅读体验,无意义的、音节简单的词比具有特定含义的、音节更复杂的词更容易被接受。在此基础上,为使译文更加准确,可以选择在音译后译出地名具体的类型。

(二)句子层面的比较

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隶属于不同的语系,两者句法结构差异很大。总的来说,中文句子比较松散简单,而英文句子则比较紧凑复杂;中文句子的重点放在结尾,而英文句子的重点放在开头;中文句子逻辑关系内化,而英文句子逻辑关系凸显;中文句子不拘语态,而英文句子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更高。在准确达意的基础上,文学翻译中句子的处理对于传达原作者“字里行间”之意至关重要。

例(1)原文:这烧酒自然是浓而且香的,能醉倒一个汉子,所以照例也不会多吃。

戴杨译本:This potent,fragrant brew can knock a strong man out if he drinks too much.

金译本:This bowl of spirits was of course strong and pungent,enough to knock out many a stout fellow,so one couldn’t drink another.

原文“照例也不会多吃”一句省略了主语“人们”,同时“所以”一词也凸显了烧酒香浓醉人和人们不会喝太多烧酒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译成英文时,两译本都补充了被省略的主语,但戴乃迭将主语特指为前文中的“一个汉子”进而译成人称代词he,而金介甫选择译成泛指人称one,更加符合逻辑。在表示句中的逻辑关系时,戴乃迭选择使用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来隐化因果关系,而金介甫选择异化策略,完全顺应原句句式,将“所以”直译为so,而不进行任何干预,同时也符合英文句子逻辑凸显的表达习惯。此外,戴乃迭还漏译了“自然”一词,削弱了原文的语气。

就译文词数而言,金译本往往比戴杨译本词数更多,句子更长,究其原因可以发现,金介甫更加注重译文的准确性,故而尽可能全面地保留原文中的表述,而戴乃迭在翻译时则更加倾向于简化她所认为原文中冗余的成分。也就是说,从翻译策略的角度看,金介甫更加倾向于采用异化策略,更加尊重原作者的表述,尽可能地保留原文成分;而戴乃迭则更加倾向于采用归化策略,更加关注英文读者的期待,尽可能地让译文更简单可读、更通顺而不留翻译痕迹。笔者更加赞成金介甫采用的异化策略。

表1 地名的翻译

(三)篇章层面的比较

既然篇章是由句子构成的,那么汉英种两种语言在篇章层面上的特征也与其句法层面上的特征相一致。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中文重意合,而英文则重形合,这就意味着,中文更加注重含义或信息的表达,而英文则更加注重形式或结构的完整。因此在汉译英时,译者应注意通过添加必要的衔接手段,将原文加工调整,使其符合英文的篇章结构。

例(2)原文:……翠翠不知出了什么事,心中有点迷乱,正不知走回原来座位边去好,还是依然站在人背后好。只见那边正有人拿了个托盘,装了一大盘粽子同细点心,在请乡绅太太小姐用点心,不好意思再过那边去,便想也挤出大门外到河下去看看。从河街一个盐店旁边甬道下河时,正在一排吊脚楼的梁柱间,迎面碰头一群人,拥着那个头包红布的二老来了。原来二老因失足落水,已从水中爬起来了。路太窄了一些,翠翠虽闪过一旁,与迎面来的人仍然得肘子触着肘子……

戴杨译本:...Emerald wonders rather uneasily what was happened.Before she can decide whether to sit down again or stay where she is,a servant brings in a great dish of zong zi and sweetmeats for Mrs Wang and her daughter.At that she decides to slip out.But walking down the path beneath an overhanging salt shop,she runs into a group escorting red-turbaned Number Two,who has slipped and had a ducking.Although she shrinks back,the path is so narrow that the others brush her in passing....

金译本:...Not knowing what had gone wrong,Cuicui felt a little confused.She didn't know whether to go back to her original seat or keep standing in back of the spectators.But just then a tray full of zongzi and fine cakes were set before the rich country lady and her little miss,so Cuicui felt uncomfortable going back there.She decided to squeeze out the door and see what was going on by the river.A passageway next to a salt company led from River Street down to the water,under overhanging beams and rafters.She emerged head-on into a crowd of people swarming around No.2 in his red turban.He had slipped and fallen into the water,but made his way out on his own.Cuicui dodged to get out of the way,but the path was so narrow that she still found herself elbow-to-elbow with the oncoming surge of people....

戴杨译本中再次出现了一处对空间位置的误解,即path或者passageway(甬道)的位置应该是在“salt shop”或者“salt company”(盐店)旁边,在“beams and rafters”(梁柱)下方,而非戴乃迭所描述的“the path beneath an overhanging salt shop”(甬道从高悬的盐店下方穿过)。与例1相同,戴乃迭删减了原文中的一些表达,例如“心中有点迷乱”“走回原来座位边”“依然站在人背后”“不好意思再过那边去”“到河下去看看”及“已从水中爬起来了”。此外,戴乃迭通过在原文第一句话最后两个动作和第二句话前三个动作之间添加时间连词before来指示一连串动作的顺序。另外,她还增益了如“at that”和but之类的连词来显化逻辑,但又隐化了原本的“因”。而金介甫又一次选择了直译,仅仅添加了三个最必要的连词:两个but和一个so,以点明原文逻辑次序。

总而言之,就篇章层面而言,戴乃迭往往会刻意进行删节,因此其译文往往较短,而金介甫更倾向于在异化策略的指导下偶尔补充一些连词来表明事件或动作的逻辑和顺序。笔者认为,译者应多加效仿金介甫的翻译策略,在充分尊重原作者表述的基础上,略作调整以提高译文的可读性。

三、结语

小说《边城》独具地方特色,其题材、人物、语言无不充斥着“湘西”的味道。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峰之作,《边城》巩固、发展和深化了乡土抒情模式。通过比较研究戴杨夫妇和金介甫的两个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倾向可以发现,大体而言,戴乃迭倾向于采用归化策略,而金介甫则表现出相对异化的倾向。金介甫结合适当调整技巧的异化策略,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表达的多样性及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而对于翻译水平有限的学习者来说,在异化策略的指导下,也可以至少保证自己的译本不会偏离、扭曲甚至颠覆原文作者的初衷。

猜你喜欢

归化译本边城
边城之炊烟缭绕
《边城之隔江望秋》
塞翁失马
《红楼梦》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边城游记》
归化(双语加油站)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王际真与麦克休《红楼梦》英文节译本编译策略比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