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实践研究
2021-03-21王薇
王薇
[摘 要] 理解学习力这样的概念,不能只是空洞地看学习力的定义,还要将其与具体的教学分析结合起来,而教学分析的对象自然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习力的培养可以在两个环节进行:一是思维素材的提供与加工,二是学习结果的总结. 要让学习力得以进一步提升,教师还应当组织学生进行深度反思.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力;提升;实践研究
从课程改革开始,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将教学及其研究的视角转向学生,这也是“以生为本”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今日包括初中数学学科在内的基础教育学科,正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由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中学科教学又以关键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必备品格在关键能力养成的过程中得以培养). 关键能力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对于初中数学学科来说,关键能力是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事物的能力,是用数学思维理解生活事物的能力,是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事物的能力,也涉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因素. 与此同时,深入思考会发现,养成这些关键能力又是以学习力为基础的,只有当学生的学习力得以提升,才能更加顺利地养成这些关键能力.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是基础的基础.
相对于其他的概念而言,学习力是一个相对新颖的概念. 在这一新开拓的研究领域,教学研究者从人的发展这一原点出发,重构我国学生学习生成与发展之路,并尝试在此过程中建立起学习力结构模型. 学习力结构模型的构建,为揭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在机制和成长规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野,为学校教育改革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对于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有着深刻的启发. 因此可以认为学习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学生发展的研究,是推进中国基础教育走向深层次改革的重要战略措施,自然也可以理解为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 下面结合苏教版“图形的变化”这一知识的教学,从三个方面阐述笔者的相关观点.
在教学分析中理解学习力
对于学习力这样的概念,对其的准确理解是课堂实施的基础. 一般认为,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及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学生学习,对于处于新时代的学生而言,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对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这还只是一种非常宏观的理解,作为一线教师关注得更多的往往是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对学习力的理解及学习力对实际教学所起到的指导性作用. 根据笔者的研究与教学经验,理解学习力这样的概念,不能只是空洞地看学习力的定义,还要将其与具体的教学分析结合起来,而教学分析的对象,自然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图形的变化”这一知识的教学中,笔者注意到这一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多个能力作为支撑:研究图形必须有基本的几何直观判断能力,研究变化必须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当然,在学习之前学生还要保持一定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能放弃,要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这一简单的分析可以发现,以学习力及其组成要素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说是抓住了根本;而且理解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时需要哪些学习要素作为支撑,在教学设计时往往会有更加清晰的思路,至少应该清楚给学生提供怎样的思维素材,知道如何去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 因此在这样的教学分析过程中,会更加深入理解学习力这一概念.
在数学实践中培养学习力
教学分析对于绝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实际上是一个日常工作. 在教学分析的基础上,教师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进行具体实践. 在认识到了学习力的价值后,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就需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作为一线教师,应当认识到,对初中数学教育的学习与理解,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和方法自觉地获取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自我改造、发展、提高和完善的过程,是使人们成为主体并不断增强主体性的过程. 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再去看教学实践,就有了更加清晰的路径.
例如,在“图形的变化”这一知识的教学中,可以在这样的两个环节中培养学习力:
一是思维素材的提供与加工.
很多时候学生思维的内容决定了思维的结果,“图形的变化”的教学重心在“变化”上,因此给学生提供思维素材时,要尽可能地简洁,不能让学生在这个学习环节中花费太多的精力. 如可以给学生提供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圆形等最基本的图形. 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形象一些,教师可以预先设置好具体的物体,如长方形纸板、教学用的直角三角板、学生准备好的硬币等. 具体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长方形纸板以某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让学生将直角三角板绕某一直角边旋转一周,让硬币在桌面上竖立旋转. 当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后,进一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想象去判断这些物体旋转后形成怎样的几何体. 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学生的兴趣非常浓——激发了学习动力,观察非常仔细——结合了判断力,能够充分地想象与构思——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也能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出自己的判断结果——培养了数学语言运用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力的组成要素得到了充分培养,学习力的养成有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二是学习结果的总结.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也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知识是怎样生成的,进一步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哪些思维方式能够促进自身学习,哪些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不利于自己学习. 这样的一个总结过程,对于学生学习力的培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比如有些学生通过上述学习过程的总结,会发现如果空间想象力足够强,那么只要简单地体验一下图形的旋转就能够迅速得出结论;也有学生总结后发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将兴趣放在了图形的旋转上,而忽略了在观察后对“形成怎样的几何体”这一问题的思考,这看似学得热闹,实际上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在笔者的课堂上,这样的思考经常会出现,久而久之,一些优良的习惯就会保留下来,不好的习惯与思维方式会被慢慢地放弃,于是学习力的养成就呈现出了一个比较好的生态景象.
在学习反思中提升学习力
如果说教学总结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一个梳理的话,那么要让学习力得以进一步提升,教师还应当组织学生进行深度反思. 初中学生是具有反思能力的,反思的基础是对学习过程的回顾,具体对应着某一数学概念或者规律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反思的对象除了面向数学之外还应当面向学习,反思的目的除了要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或者规律的深度理解,还要提升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
这里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得比较快,但有的学生还停留在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阶段,教师要认真把握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寻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的途径. 比如有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于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尽量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形象的例子来支撑,这就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个人自主学习认识,是学习力得以提升的重要表现.
总体而言,学习力是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具有学习力的人就是善于学习、智慧学习的人. 面向初中学生的数学教学,教师要认真做好教学分析,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夯实教学实践的基础,然后在此过程中将学习力作为一条重要的教学线索,并且以学生学习力的养成与提升作为评价教学的重要依据,这样围绕学习力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 有了这样的教学思路,再去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那么无论是知识的教学还是核心素养的培育,都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