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奇,探究,自信

2021-03-21黄浩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同类项自信情境

黄浩

[摘  要] 新课标引领下的数学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文章以“同类项”的教学为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认为创设丰富的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恰当的方法提炼,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解决,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

[关键词] 情境;探究;自信;同类项

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有些学生虽在数学学习中投入不少时间与精力,但成效却不明显,甚至出现了谈数学即色变的尴尬局面. 为此,笔者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各项教育理念,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紧扣教材,在课堂教学的流程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获得一定的效果. 笔者以“多项式”的课堂教学为例,谈一些具体的做法,与同行共勉.

情境创设,诱发好奇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对生活与学习中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 因此,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学生好奇的基础上激发求知欲. 教材中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事例有很多,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堂导入时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探究行为的产生奠定基础.

新课标提出:“学习不能局限于被动接受、模仿与记忆等方式,而应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实践、探究,获得理解性的记忆[1].”数学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与掌握时内心难免会产生排斥感. 因此,概念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丰富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问题情境:

问题1:观察下列式子,是否能直接给出结论?①3斤番茄+2斤番茄=?②2辆卡车+3辆卡车=?

问题2:1斤番茄+2辆卡车=?

低起点且与生活相关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 从学生所熟悉的番茄与车辆的数量关系着手,提出番茄与卡车相加的问题,这个问题颠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成功地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问题3:尝试写出以下式子的结论:①5x+2x;②2x2y+3x2y.

问题4: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以下两组式子的特征:①2x与4x,3mm与2mm,3x2y与2x2y;②3a与3b,2ab与5a2b,6x3y2与3x2y3.

以具体的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感知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心理变化过程,同类项的内涵与外延则在阶梯式的问题中逐渐显山露水. 此问题情境的创设既成功地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又为同类项的探究活动做了铺垫.

积极参与,自主探究

学习仅依靠好奇心,远远达不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在成功激起学生好奇心的基础上,教师应将课堂创设成一个开放性的具有生命力的智慧课堂,带领学生深入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勇于猜想,利用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等方式抽丝剥茧,获得数学的真谛[2].

师:观察下列各式,将同类的归纳在一起.

3x2y,3a,-mn2,,0.9mn2,5xy2,0,4mn2,0.7x3y,5a,-3x2y,-.

面对这几个凌乱毫无规律可循的式子,学生初始觉得有点迷茫. 教师让大家独立思考一分钟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中运用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归纳,教师将各组结论投影到黑板上.

结论:能归为同类的有:①3x2y,-3x2y;②3a,5a;③-mn2,4mn2,0.9mn2;④5xy2,-;⑤,0. 而0.7x3y没有与之同类的,所以单独一类.

此过程,重点是鼓励学生自主观察、探索、描述,刺激学生继续往下探究的积极性. 学生的回答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表现出更为浓厚的学习欲,这也充分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

师:同一类的式子具有怎样的共性特点?

生1:如3x2y与-3x2y它们所含的字母相同,都是x,y,同时两者x的指数也都为2,它们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系数不一样,所以将它们归为同类. 同样5xy2与-,也具有相同的字母与指数,所以将它们归为同类.

师:对此,哪位同学来进行一下总结?

生2:根据以上分析来看,同类项是指所包含的字母都一样,且相同字母上的指数也一样的项.

师:这是含有字母的情况,那不含字母的怎么算呢?

生3:如,0之类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师:非常好!现在请大家来判断下列说法有哪些是正确的:

①3y与3xy为同类项;②3mn与-0.7mn为同类项;③4xy2与-y2x为同类项;④6a2b与-2ab2为同类项;⑤43与0为同类项.

这组判断是在学生对概念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探究的过程,学生对此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经分析,②③⑤能满足同类项的要求,显然这两项为同类项. 而①④要么是字母不一样,要么是字母上的指数不同,因此不能称之为同类项.

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了同类项应遵循的规律,并通过几道判断题小试牛刀,充分感知同類项的内涵,这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分析与合作探究等能力提供了帮助.

方法提炼,活跃思维

学习具有整体性与系统性,一个个知识点就如同一粒粒珍珠,需要一根线将它们串在一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它的价值. 当学生对知识点有了一定认识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提炼所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本节课,同类项概念的学习是为了系统化学习所服务. 为此,教师可利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提炼,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游戏. 一位同学说一个单项式,由他指定另一位同学说出两个同类项.

学生一听玩游戏,瞬间精神百倍,一个个都想成为那个出题者.

要求:不得重复出过的题目,回答正确的同学先说明这么回答的原因,之后再指定另一位同学出题.

生4:73x2y3.

生5:34x2y3,-16x2y3. 因为73x2y3中含有x,y两个字母,x的指数为2,y的指数为3,34x2y3,-16x2y3这两个单项式满足该要求,因此它们为同类项. 接下来请某同学出题.

……

学生在趣味十足的游戏中,不仅充分认识同类项的本质特征,还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自行编拟题目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高度活跃的过程. 课堂一改往日的沉闷,变得活跃. 经过活动的开展,学生发现:只要将单项式的系数进行改变,就能得到它的同类项. 这种发现就是对概念中两个“相同”的强化,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都在游戏的开展中得以有效发展.

解决问题,树立自信

教学中,不少教师会遇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头头是道,貌似都已经掌握,但一做题,漏洞百出,考试更是差强人意. 研究发现,这类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忽视了课堂练习的重要性,认为自己什么都会,知识点完全掌握了. 课后作业又有家长的提示或同学的帮助,久而久之,逐渐出现依赖的心理,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就干脆放弃.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教师应不断地强调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建议学生养成独立作业与思考的习惯,在问题的逐个突破中树立学习的自信. 为了让学生能自主解决同类项的问题,笔者设计了以下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自信.

练习1:指出3x-2y+5+2y-2x-6中的同类项.

这是一道基础题,要求所有学生都做. 很显然,是同类项的分别有:①3x与-2x;②-2y与2y;③5和-6.

练习2:n取怎样的值时,2xny与 -3.5x2y为同类项?

本题要求学生用逆向思维去思考,根据同类项的条件可知,n=2能满足该条件.

练习3:将(n+t),(n-t)分别看成两个整体,式子(n+t)-(n-t)-(n+t)+(n-t)中的同类项有哪些?

只要掌握了同类项的概念,解决本题并没有什么障碍. 解略.

练习4:写出3xy2z3的同类项.

爱因斯坦提出:“独立思考与判断比任何知识都重要,下决心思考的人,生活便有了乐趣. 因此,教学的首位因素并非是知识的教学,而是学生独立思考與判断能力的培养与发展[3].”此过程,逐层递进的练习训练,不仅让学生对同类项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提供了空间. 尤其是变式训练的运用,让学生在深化对知识点理解的基础上,对数学学习产生足够的信心.

总之,新课标引领下的数学教学,应试教育已然成为过去,各项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但是,这一切并不是靠一两堂课就能实现的,我们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作为教师,应对学生多一些耐心与信心,形成良好的师生共同体,让学生在好奇、探索中对自身的学习产生足够的信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常磊. 如何备好一堂数学课[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施良芳,崔允漷.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768501908250

猜你喜欢

同类项自信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初试锋芒
学习同类项 口诀来帮忙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检测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认识和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