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与策略
2021-03-21刘伟康唐忠义
刘伟康 唐忠义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逐渐受到重视。音乐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和审美能力,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章首先阐述音乐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其是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再从扭转传统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增强音乐教育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人文素养;培育价值;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2-00-03
音樂是借助声音的魅力,引发人的情感共鸣的一种特殊教育方式,极具感染力。在大学期间,将音乐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养、人文素质,也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只有注入情感,才能使音乐作品更加饱满,应抛却音乐本身的空洞,融入真、善、美的情感,培育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音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提升其人文素养的必备利器。当代大学生要熟悉本专业的知识,更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音乐教育能增强学生对艺术形态美的感知能力,能发展学生对艺术内涵的鉴赏能力,能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创造能力,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1]。
1 音乐教育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1.1 是教育改革的助力器
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多样,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高等学校教育非常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重视培养全能人才。综合素质包含知识文化体系、个人道德素养、心理素质。音乐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作为艺术类课程的重要学科,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教育改革的助力器。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也是课程发展的推动器。音乐教育与人文素养融合,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使其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也理解了理论知识,更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当前,学科之间的渗透性不断增强,思政与学科内容的不断融合,音乐教育成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中,既继承了中国当代的美育思想,又吸纳了北美雷默的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观,形成了既注重情感教育又关注音乐本体的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观[2]。音乐教育是集哲学与内心情感于一体的方式,在音乐与课程相结合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的作用,也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更好的阐述。
1.2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融合剂
大学生要有独立人格、全球视野、终生学习的价值观,要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眼中有光亮。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创新发展,要全面发展自己。大学生倾向于听音乐缓解压力,音乐中包含不同的情感,有宣扬积极乐观情感的,也有低俗的,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音乐的影响力。音乐教育是将大学生情感融入自我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融合剂。音乐思想政治教育改变并丰富了传统的教学形式,能让大学生更加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新时代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培养具有较强思维能力的人。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载体,将音乐中的真情实感与“冰冷”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起到不一样的教育效果。
1.3 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加强针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有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不同的学科对学生有不同的诉求,要求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与心理素养。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大学生在观看音乐视频作品、听音乐声音作品时,要对艺术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作品有独到的见解,更要有自尊心、自信心,坚信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充分感悟音乐的艺术魅力。同时,大学生在音乐作品的参演过程中,要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提升人文素养,丰富学识内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判断能力、理解能力、处理能力。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内心情感与理论知识,更加快速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2 音乐教育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
2.1 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
音乐教育能使内心的真善美与现实情感相互融合,注重音、声、情、意并茂,真、善、美融合,将塑造受教育者的音乐美感作为基本追求,培育受教育者的音与情融合、乐与声协调。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培养受教育者的音乐美感、音乐技巧、音乐文化与音乐能力外,更要注重音乐中所含的核心价值观、音乐中的文化阐述。要发挥音乐教育以音化人、以乐育人的审美价值,在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下,提升受教育者的品位。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在于审美价值,要在铸魂育人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挖掘音乐教育的育人资源,阐述育人功能。在以音化人的基础上,激发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将审美元素融入课题、课堂、课业,将审美艺术与能力相结合,内化于受教育者的音乐欣赏,外化于受教育者的人文精神建设,形成自我实践价值的行为。音乐活动是一种审美过程,优美和谐的旋律直接作用于感官和心灵,可以提高学生认识美、享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可以说,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3]。
2.2 音乐教育的载体价值
音乐是课程教育、课堂教育、课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工具,是全面发展的重要资源。教育者必须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内外教育的载体问题,凸显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在大学生培育中运用音乐教育的载体作用,将音乐教育的特色元素、具有的内在思想性、外在情感性充分彰显在教育中,发挥音乐教育的载体价值。音乐教育具有两方面突出的载体价值:一是音乐教育将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体现了教育的意义与目的;二是音乐教育是兼具音、乐、育、情的一种内涵式表达,是一种精神形态,能使大学生产生精神共鸣与行为共振,以一种蕴含价值理性的方式被大学生接受、理解。高校音乐教育还可以通过舞台剧、音乐话剧、音乐小品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展示其蕴含的精神。高校音乐教育对受教育者进行特色精神滋养,实现思想折射价值。音乐教育的载体作用不仅在于可以结合所有课程,也在于可以展现音乐的故事美,是改革教育模式的重要方法,是创新教育现实的重要途径,是优化现阶段教育的有力策略。
2.3 音乐教育的感化价值
音乐是将内心情感用快乐字符表达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音乐与教学相结合,将音乐作品与教学内容相融,将美妙音符与教学方式相汇,实现以音化人、以乐育人、以理树人、以情感人的目标。音乐教育主要注重情感塑造、理性思维的表达,发挥音乐教育的感化价值,疏导大学生拥堵的学习路,感化大学生拥挤的人文情感路。音乐教育将音乐中所蕴含的故事情境、感化情境、人物情境与课程结合,创造新的教化作用,对其精神内涵进行填充、丰富。因为音乐内涵理论的强化与情感的号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可以利用红歌、红色音乐剧、红歌比赛等革命戰歌中的精神内涵,夯实大学生的精神基础,激发大学生对理想的崇敬与信仰。新时代的高校音乐教育应当传承感化价值,以故事情境之美、信仰情境之固焕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使其做时代新人,创时代伟业。
3 音乐教育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3.1 扭转传统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教授知识的传统就是教师将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新时代的音乐教育应打破陈旧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与价值观相结合,培育人的全面视野、全球格局、全能技巧。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育者只会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巧灌输于学生的头脑中,并未进行实践。所以要扭转教学理念,用新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结合学生本身的特点,重视个人的角色发展,以此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人文价值、审美水平。基于音乐教育情境,融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形成新时代教育模式。
教育者要改变教育模式,推进教育改革,运用符合学生特色的教学方法,提升其人文素养。音乐教育是传统教学形式的突破,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类新颖方式实现教育内容、理论知识、专业技巧的动态化情境展现,如故事情境法、研讨式教学、微视频教育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教育的接受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音乐鉴赏课、音乐故事汇、音乐文化讲堂,将音乐内蕴的文化背景、文化特点、故事感情等融汇于课程之中,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3.2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优化课程设置
音乐教育需要专业素养高、知识丰富的教育者,在任何发展阶段,都要建立起专业的教师队伍。教育者的知识储备是教育环节的基础,教育者的素质高低也关乎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是重要策略。高校音乐教育者还要在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创建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4]。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音乐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教育者创造培训、交流、沟通的机会。只有改变教育者的教学观念、理念,才能推进音乐教育融合。其形式大概可以分为四种:一是支持教师多方位发展、多课程沟通、跨文化交流;二是鼓励教师创新,开展研讨式、混合式的发展教学;三是运用精神或物质奖励,营造创新示范氛围;四是搭建交流平台、音乐教育理论知识平台,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
构建音乐教育课程的长效机制,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文素养体系,是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环节。结合现阶段的教学任务、教学模式、教学框架,将音乐教育融入详细的教学计划中。重视音乐教育与人文课程的结合,将音乐教育与历史、哲学结合,如在音乐教育中融入相对应的历史环节,清晰明了地展现历史的发展脉络。课程设置的长效机制是持续性发展教育的基础,在课程机制设置方面,要适当提高音乐教育的比重,优化教育中的人文理念、实践环节。制定可实施的方案后,要把握每个阶段的细节,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有利于课程长效机制的制定与落实。
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人文素养
校园是受教育者时刻置身其中的环境,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教育的目标。音乐教育能促进学校文化发展。新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在音乐教育领域中具有积极意义,它能起到丰富精神世界、提升素质修养、健全人格的作用,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积极的影响[5]。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校园硬件,如学校的图书馆藏书、英语角交流、多媒体教室等,这是开展教学的基础。二是软件。首先,高校应组织音乐教育专家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教育知识讲座,让学生认识音乐教育的灵活性、深刻性,同时感受到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搭建音乐交流平台,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参与,以多样的形式表达对艺术的喜爱,从而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最后,课程与音乐教育融合,既可以体现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又可以营造艺术氛围、学术氛围,加强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
4 结语
高校音乐文化建设应改变现阶段的教育模式,扭转教学理念,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改革教育形式,充分利用新时代技术创新课程模式,创新教育模式,科学地促进高校育人机制的落实。高校音乐教育已经融入课程建设,教育者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音乐教育情境,从而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高校音乐教育与高校文化结合,能够使校园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营造强烈的精神文化氛围,丰富其文化内涵。高校将教学与音乐教育结合,有利于课程知识点的教授,有利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满春.艺术教育对学生审美培养的重要性[J].艺术评鉴,2021(21):13-15.
[2] 霍乃瑞.音乐教育中实践性与审美性的融合[J].当代音乐,2021(10):60-63.
[3] 刘若颖.音乐教育助力立德树人[N].人民日报,2021-12-27(005).
[4] 齐瑜.新课改下音乐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理念的重建: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5):3.
[5] 李浩.提升高校音乐教育水平的有效管理策略[J].音乐生活,2021(11):74-76.
作者简介:刘伟康(1994—),男,湖北荆门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唐忠义(1967—),男,湖北五峰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