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的城市工业遗址更新项目研究

2021-03-21毛宇恒胡凡曹加杰

艺术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互联网

毛宇恒 胡凡 曹加杰

摘要:工业遗址更新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城市更新项目,可以激发地区板块的活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价值链条以及商业形态不断涌现,深刻影响了工业遗址更新的思路、方式以及形态。文章在南京的工业遗址更新项目中选取研究点位,基于互联网平台讨论以及高德开放平台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分析南京工业遗产更新项目的商业业态、入驻企业类型以及互联网平台用户评价。针对现代城市工业遗址的更新现状,对城市工业遗址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目前城市工业遗产更新出现了同质化问题,文章根据所处地域和自身的多层因素,得出垂直化更新趋势的结论。

关键词:工业遗址;城市活力;城市更新;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2-00-04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各产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并重新建构。我国传统制造工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当下城市中遗留的工业遗址的去留抉择,不仅仅是技术和经济层面的问题,更是涉及生态环境、区域活力、居民生活等复杂化问题[1]。我国大量工业遗址位于城市核心区,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大量工厂开始向城市外围搬迁,但原工业遗址周围存在大量的居民区,其多为20世纪兴建的工厂家属区。工厂搬迁后,留下废弃的遗址,如何唤起这个区域的活力,成为当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南京是中国近代工业洋务运动的始发地之一,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典型代表,拥有大量的工业遗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47条,南京规划局制定了南京工业遗址保护规划,对相关工业遗址进行打分和评级,最后将40处工业遗址列入《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并对现存的工业遗址进行保护、修复与开发。长期以来,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业遗址,业界形成了“守成”的思维模式,过于强调保护目的,少与所在区域综合发展相联系[2]。

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也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从PC端时代成功迈入了移动端时代,出现大量有关本地生活的APP和互联网平台,人们基于这样的平台和传播媒介选择出行目标。本地生活服务业关系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包含餐饮、商超宅配、休闲娱乐等多个领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赋予了消费场景更多的可能,使O2O(Online To Offline,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业务模式快速渗透进居民生活中[3]。

当下,工业遗址逐渐出现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更新模式。南京较为成熟且具备一定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的工业遗址更新项目,均呈现这一趋势。多元化的线下场景和本地生活互联网产业相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工业遗址更新项目需要在选址、商业业态、场地设计等方面不断优化,更新消费场景,顺应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消费行为。文章将互联网平台讨论数据和南京工业遗址更新现状相结合,分析其现状,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探讨工业遗址更新项目的方向和未来。

1 选取研究点及分布

文章选取南京较为成熟且具备一定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的工业遗址更新项目。选取项目见下图、下表。

2 基于互联网平台讨论的工业遗址更新项目量化分析

2.1 数据收集

第一,关键词与场地缺点数据。针对选取的点位,在美团、大众点评、抖音、微博、小红书五个涉及本地生活的互联网平台,对该工业遗址的讨论度和发帖数进行收集和统计。除直接提供本地服务的美团、大众点评之外,抖音、微博、小红书均为用户创造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平台,用户在平台自由发表内容,讨论具备主观性和多元性。在以上五个平台提取的样本数据较为全面。

基于以上平台,共提取1 311条讨论,通过SPSS对其进行数据清理和整理,整理出603条完成度较高、指向性明确的评论数据。从工业遗址更新项目关键词和更新缺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商业业态与入驻企业数据。商业业态与入驻企业的信息是从高德开放平台(lbs.amap.com)收集的POI数据。根据9个工业遗址更新项目的边界提取项目内部的兴趣点,数据库由各种兴趣点判断建筑和设施的种类。

2.2 关键词分析

对提取的谈论数据进行关键词分类,提取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形式新颖、氛围良好、原址场所保护较好、有文艺范、存在大量办公空间、商业设施完善、存在大量公共空间、园区很大,共计8个。对1 311条评论进行数据清理,整理出603条完成度较高、指向性明确的评论数据,对其评论内容进行分析提取。研究发现,“形式新颖”“氛围不错”和“原址场所保护完整”是提及频率最高的三个关键词。人群持有这样的场地体验体现了南京工业遗址更新项目较为成功,符合工业遗址更新的要求和时代需求,将新型场地和传统场地融合得较为出色,具备吸引力。“园区很大”提及频率较低,符合南京工业遗址更新项目大多为城市核心区中小型项目的特点。

2.3 存在问题分析

对提取的讨论数据进行缺点分析。整理发现,存在公共交通不便、場地闲置、店铺倒闭停业、人气不足、建筑细节粗糙、物业管理较差、停车较贵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给工业遗址更新项目的进一步提升和未来发展给出了实质性建议。

因为工业遗址更新项目形式新颖,人们对这种更新方式持好奇和积极态度,因而负面评价较少。但是在实践考察中,场地闲置与人气不足的问题较为严重。

2.4 商业业态

对提取的POI数据进行商业业态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工业遗址更新项目配有立体车库,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商业体。其中餐厅、个人护理店、便利店在工业遗址更新项目中的出现频率最高,也是工业遗址更新的主要商业业态。餐厅在选取的9个点位中占比100%,个人护理店的存在比例为89%,便利店的存在比例为78%。南京晨光1865创业产业园在选取点位中业态最为丰富,开发较为完善。幕府三O工园的商业业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5 入驻企业类型

基于高德地图的POI数据,统计发现除D9街区目前没有办公场地入驻,其他8个点位均存在办公场地。存在办公场地的样本量占总样本量的89%。互联网、建筑、文创企业占比最高,有办公场地入驻的8个工业遗址项目中有7个包含互联网企业。其中产业最丰富的工业遗址更新项目为南京百家湖硅巷和创意东八区。工业遗址项目的更新不仅吸引了大量初创中小企业,同时有中国铁塔、西门子、爱立信、旺旺等大型公司入驻。工业遗址更新项目对企业存在巨大的吸引力。

3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南京工业遗址更新的特征

3.1 活跃人群年龄层——年轻化的人群给更新街区带来活力

传统项目的更新要在原本衰落的空间中引入新的元素。年轻社群因其与时代相吻合的生活方式和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成为区域更新的目标社群。年轻社群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区域的未来发展更多元,更具未知性[4]。

年轻化的人群会给工业遗址更新项目带来更多的活力。如集市、先锋艺术馆、咖啡馆等都会吸引大量年轻人。集市的可移动性和自主性赋予了商业模式的多样化,它的可参与性和社交性吸引了更多的年轻客群。目前国内盛行LiveHouse,其将音乐产业和酒吧连接在一起,借助媒体平台推广,在酒吧听LiveHouse已经成为成熟的年轻化商业模式。先锋艺术馆不断更换展览,借助媒体平台,成了大量年轻人的网红打卡点。以看展衍生出的空间,不仅将先锋艺术注入更新工业遗址,赋予场地更多的精神性,同时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咖啡馆基于潮流的咖啡文化兴盛起来,随着年轻客群对星巴克等连锁咖啡店的习以为常,寻找精品咖啡馆成了更多年轻人周末的消遣形式,并且借助其较长的客户停留时间,与书店、艺术馆相结合,延伸出了更丰富的咖啡馆业态。

城市活力的主导者为年轻人群,年轻客群对生活品质、消费环境以及消费多元性的需求更为迫切。工业遗址的价值逐渐走向活化的城市引擎[5]。

3.2 基于空间属性的需求——偏向于第三空间。

美国社会学家欧登伯格提出“第三空间”(Third Place)的概念,即非正式的公共生活场所。“第三空间”是家庭(第一空间)和工作(第二空间)两个场所之外的社会场景。常见的第三空间包括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咖啡店等公共空间,它象征着城市文化形象和精神内涵,展现着现代都市的自由与开放,给予了人们情感交流的空间。第三空间通常被认为是人们表达自我、建立与他人联系的社交场所。当人们在第一、第二空间的停留时间减少,第三空间的停留时间就会增加。

研究选取的9个点位中有8个存在大量第三空间场所。工业遗址的更新催生了大量第三空间场所的出现,直接增强了城市活力,加快了人员流动速度,催生了城市新型商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三空间更容易吸引人员积聚,在线上和线下产生话题和讨论度,从而进一步扩大流量入口,提升更新项目的线上线下热度,从而直接增强城市活力。

4 互联网时代工业遗址的更新未来

4.1 工业遗址更新和城市产业发展相结合

增强城市活力需要工业遗址的更新结合地区产业不断迭代更新。互联网时代,需要不断拥抱变化,工业遗址的更新也是宏大时代命题下积极拥抱变化的表现形式。第三产业、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即科技、媒体和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居民收入增长,大消费赛道又出现了新的活力,消费升级成了行业共识和必然趋势。对于落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工业遗址的更新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办公方面。工业遗址和区域高速发展产业相结合,利用政策引导的优势,吸引新型产业公司入驻。同时,工业遗址更新项目因其设计的前卫性、先锋性、新颖性,也可以吸引大量年轻的创业团队和文化企业。因而,在规划工业遗址办公区域兼顾其作为创新创业孵化器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配合政府的招商引资及政策优惠,吸引了大量科技创新以及文化创新企业入驻。比如“硅巷”,在半导体行业市场存在巨大增量空间和科技技术研发空间的背景下,结合各方条件,成功形成了半导体产业的集聚效应,增强了城市产业活力,有利于城市的长足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迭代与升级。

休闲娱乐方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大量写字楼办公区域和商业一体化的综合体,工业遗址更新项目依旧可以延续这一属性。我国商业地产已经呈现了业态刻板的现状,工业遗址更新项目可以尝试规避这一问题,发展LiveHouse、脱口秀、电竞、汉服、宠物体验、桌游等新兴业态,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顺应消费升级的时代趋势。同时和线下餐饮、购物相结合,并不断探索更多的可能,重塑区域以及城市活力。

4.2 工业遗址的场地建设探索

工业遗产更新项目也应该作为未来城市场景探索的先行者。可以尝试在场地中设置机器人引导设备,利用VR设备还原场景历史,设计智能停车库以及安装交互媒体屏幕。

在2021年3月举办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定位被明确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中。互联网时代,科技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在技术上降低了碳排放量。工业遗址多为传统产业搬迁后的场地,本身就具备绿色经济的历史意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工业遗址更新项目更要贯彻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胆融合新观念、新材料、新科技。工业遗产更新项目还应该修复生態承载力(如设计雨水花园、海绵系统、垂直绿化、无动力通风系统等),种植生态友好型的树种,提高植被覆盖率,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4.3 工业遗址更新街区的场所精神性和历史属性

工业遗址更新从来都不应该忽略其历史属性和原场所的精神性。工业遗址项目承载完整的历史信息,真实映射和诠释了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历史演变以及生产动力技术的演进逻辑和过程[6]。

区别于综合商业体,工业遗址更新应该贯彻其场所的精神性。商业业态也不能盲目追随主流商场忽略其历史属性,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场景体验,坚持场地设计主题化,商业业态设计富含场地元素。南京D9街区将工业遗址更新成潮流街区,实现了场地功能现代化,但是没有忽略其作为南京卷烟厂的历史过往,保留了相关建筑和历史元素。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则将洋务运动、民国的历史元素充分延伸,并与场地相融合。

采用科学合理的更新手段既是对工业遗址遗留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再利用,又是对建筑原有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固有价值的保护和彰显。更新项目应该挖掘场地自有文化资源,在设计中融合场地文化元素,保留场所记忆。设计和开发人员应基于对工业遗址与环境的深入理解、精确分析和精准定位,借助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信息,利用设计手法展现出新与旧的共生,在保护中创新,减少历史遗存与城市环境的视觉冲突、形态割裂和景观碎片化[7]。同时关注人与机器、场地的关系再生,彰显文化记忆,最终营造一种融入城市时空的、多维叠合的新工业文化地景[8]。

5 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背景赋予了工业遗址项目更多的可能性。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交互媒体的兴起以及产业数字化浪潮使工业遗址发展方向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目前工业遗址更新仍然没有跳脱出商业综合体的形式,而要走出这样的困境,垂直方向更新是不可或缺的解决方案。以主题式方案打造工业遗址更新项目,塑造自己的品牌IP,结合历史特点和场地背景,抓住城市和产业发展的机遇,秉持符合时代需求的理念,从而避免大而全的更新项目泛滥。更新的同时不能忽略工业遗址所在区域的发展特点,结合区域产业和周边环境,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理念,服务社区居民以及游客,从而激发城市活力。

参考文献:

[1] 苏志华.国内工业遗产近十五年研究进展:基于定量与知识图谱的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20(6):87-94.

[2] 卢济威,曹昌智,张凡,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现代城市设计[J].中国名城,2019(1):4-8.

[3] 孙龙飞.我国服务业O2O发展现状分析:以家政行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6(5):171-172,175.

[4] 左进,孟蕾,李晨,等.以年轻社群为导向的传统社区微更新行动规划研究[J].规划师,2018,34(2):37-41.

[5] 常湘琦,朱育帆.从遗存到遗产: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研究概述[J].风景园林,2021,28(1):80-86.

[6] 劉抚英,李圆天,杨尚奇.纺织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经典范例研析:美国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市布特工厂[J].城市规划,2021,45(4):65-75.

[7] 朱贝丽,谢瑱宇.基于保护性更新再利用的工业建筑遗产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1(6):179-180.

[8] 章明,秦曙,鞠曦.工业文化地景的叠合再生:以上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为例[J].当代建筑,2021(4):22-27,80.

作者简介:毛宇恒(2000—),男,江苏泰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绿地、居民健康、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胡凡(1999—),男,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测绘遥感、深度学习。

曹加杰(1979—),男,江苏泰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环境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互联网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TOD/城市更新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台湾城市更新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