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课堂打造旅游管理专业体验教育大舞台

2021-03-21陈秀琼朱晶菡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51期
关键词:体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

陈秀琼 朱晶菡

[摘 要] 移动课堂体现了人才培养理念创新,满足了旅游管理专业深入实地体验式学习的需求。引入企业资源进课堂,重构课堂教学业务流程,移动课堂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學于同一过程,真正实现从一维到三维、从课堂到社会、从书本到实践的全方位立体性的对接与融合,是教学方法的一大改革。着眼于体验教育理论,结合旅游产业特点和相关案例,研究旅游管理专业移动课堂开展的必要性、取得的成效及运行等重要内容。研究表明,移动课堂不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移动课堂;旅游管理专业;体验教育;校企合作

[基金项目] 2019年度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移动课堂打造旅游管理专业体验教育大舞台”(FBJG20190103);2019年度莆田学院教学改革项目“‘三维两化’开放课堂的英语导游教学改革研究”(JG201952);2019年度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工业旅游的创新竞争力研究”(2019J01810)

[作者简介] 陈秀琼(1976—),女,福建莆田人,博士,莆田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文化与经济研究;朱晶菡(2002—),女,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管理学院2020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51-0037-04    [收稿日期] 2021-05-17

一、引言

目前国内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病是时空封闭狭窄,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也不能充分共享社会资源。以改造课堂为突破口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实践探索的切入点。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旅游院校在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上,由于缺乏实训基地,校内实训设备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实训项目的开展,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此,以综合教改为途径,顺应旅游产业发展新常态,强化校企合作,许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引入移动课堂新模式,将课堂直接搬到企业里,引进企业优秀教育资源,延伸拓展课堂资源,形成由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和社会实践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环节或层面,构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移动课堂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于一体,是综合教改较为理想的一个突破口。

二、旅游管理专业移动课堂的必要性

根据教学计划,移动课堂开课前安排校内课堂必要的理论教学,移动课堂紧密结合校内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深入现场教学,不但实现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产业实践的碰撞,而且丰富和延伸了课堂知识,开阔了眼界。移动课堂是理论转化的社会课堂,通过现场实践对理论学习进行拓展和深化,形成“课上课下齐发力、校内校外全覆盖”的学习格局。移动课堂教学新模式提供的场景是现实的、具体的,也是经过选择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存在情景;移动课堂是现实版的案例教学典范,生动翔实,既践行案例教学,又寓教于乐,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满满的收获[1]。总之,移动课堂将由教师在室内讲解教材的单一活动让位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立体式教学活动,突破传统教学说话式的空间,调动教师、学生、社会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从一维到三维、从课堂到社会、从书本到实践的全方位立体性的对接与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教学方法的一个较大改革。

(一)旅游行业特性使然

旅游行业是一个要求氛围、重视细节、讲究体验、注重沟通及强调服务的行业[2]。体验教育是一种强调知识与学习主体互动联系的教育模式,注重学习者的亲身参与,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沟通,以思考为目的,以亲身感受、体验为载体。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行业指向性很强且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学习不该是纸上谈兵,需要深入实地进行体验式学习。体验式的教学活动是移动课堂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移动课堂既是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贴近行业、深入企业的一座桥梁,也是践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实践探索。

(二)全方位提高教学效果

移动课堂不仅带给学生专业教育、体验教育,而且收获了素质教育。移动课堂深入企业,提供给学生一个真正的行业接触机会,使得学生不但深入了解本行业,而且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户外的体验教学带给学生的第一个直观认知是要善于交流与沟通。从实际参与整个行程,全方位接触行业的实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真正接触导游、导览等旅游行业人员,实现无缝沟通的交流方式,并且尝试去提问和模拟,让学生真正反思自己在沟通上的差距和不足。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了解体察了行业动态,挖掘了行业潜质,而且对如何挖掘旅游行业的创业机会做出了考量。

移动课堂通过“理论课堂+活动课堂+社会课堂”,以“三维两化”模式驱动教学,全方位开放课堂时空。“三维”即课堂、课下、企业三维空间,“两化”是指通过移动课堂,学生在企业实践后,再次回到课堂,通过回顾分析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针对化教学,同时对同类型旅游企业案例进行泛化教学。“两化”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循环,提高了教学效果。“三维两化”教学模式有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全方位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移动课堂把传授知识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通过形式多样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内在动力,从而增强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开放课堂时空

移动课堂重构课堂教学业务流程,从课堂教学切入,以“三维两化”模式驱动教学,全方位开放课堂时空,构建“理论课堂+活动课堂+社会课堂”贯通联动的开放课堂时空,创造人人为“师”、处处有“师”的开放学习环境,形成“人人想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开放学习生态。

三、旅游管理专业移动课堂的实践成效

移动课堂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旅游管理专业推崇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旅游院校绝大多数在MTA(旅游专业硕士)开展移动课堂教学,如南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华侨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海南大学等,在MTA课程里非常注重打造移动课堂。

厦门大学2012年4月开启“行走的课堂”,坚持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尽力推行研学实践。研学课堂设计乡村旅游、生态观光、民宿、汽车旅馆、连锁餐饮、文创、观光工厂、温泉、奢华酒店、共创体验、博物馆等,以及6所异地大学,类型丰富。每一位学生都写下了所学、所得与所思,收获颇丰。移动课堂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许多学生在上了移动课堂之后最大的感想和收获是“旅游行业大有可为,旅游专业大有门道”“要在旅游行业扎根立足,首先需要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人才”“移动课堂是最接地气的案例教学”。

莆田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自开办以来就致力于移动教学,在“旅游专业见习”“旅游专业野外综合实习”“中文导游业务”“英文导游业务”“旅游资源学”“旅游规划”“旅行社管理”“旅行社计调业务”“跟团见习”“酒水服务”“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会展旅游”“旅游文化”等课程中,精心设计了一些移动课堂环节,安排学生前往厦门会展中心、武夷山、永泰瑞云山、湄洲岛、九鲤湖、广化寺、南少林寺、黄石工艺美术城、莆田后黄乡村旅游点、莆田三清殿、莆田悦华酒店、莆田三迪希尔顿逸林酒店、莆田假期旅行社、莆田红泰旅行社等移动课堂参访交流,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践行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

目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集教学与实践知识于一体的移动课堂真正把课堂转向企业,是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突破点。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旅游院校在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上,由于缺少实训基地,校内实训设备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实训项目的开展,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此,以综合教改为途径,顺应旅游产业发展新常态,强化校企合作,莆田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引入移动课堂新模式,建设一些实践教学基地,将课堂直接搬到企业里,引进企业的优秀教育资源,延伸拓展课堂资源。同时,协同一线酒店品牌,从企业化班級建设上植入企业实务课程与管理培训知识。莆田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卓越人才计划设置“希尔顿班”,直接将部分课程设在酒店,将专业课程教育与莆田三迪希尔顿酒店实践课程综合起来,吸引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校教育向企业人力储备基地的转型,更好的对接企业,成为产教融合的典范,掀开了校企合作的新篇章。

(二)“协作式、体验式、探究式、项目式”特色化教学

移动课堂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引入企业资源,通过产学研合作、实验实训、案例教学等强化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采用“协作式、体验式、探究式、项目式”教学模式,建立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意义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展开实战化教学。

教育在经历了知识吸纳型教育、知识运用型教育、知识创造型教育三次变迁后,场景化、沉浸式的移动课堂打破了知识边界,融入多元化元素让课堂焕发新的活力,使得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旅游管理专业强调“商科思维”,以“新商科”人才培养标准为引领,秉持“商学融合”的办学思路,加大“引企入教”的步伐,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引入企业资源,以旅游企业的真实案例强化实战训练,开展实战化教学,建立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意义的综合性课程体系,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服务的可获得性与整体质量。

(三)走在体验教学的最前端,全方位开放课堂时空

体验教育借助真实场景,注重学习者的亲身参与,以思考为目的,以亲身感受、体验为载体。企业本身就是最好的课堂,也是体验教育的不二选择。移动课堂改变传统“填鸭式”的封闭教学模式,从课堂教学切入,将课堂搬到活生生的实景中实现现场教学。

(四)实现六大学习方式,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教学时空拓展、教学质量提升”为切入点,以厘清教学要素和功能关系为突破口,移动课堂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创新学习、快乐学习等六大学习方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我、增强自信,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有效增强了教学效果。

(五)学生广泛参与,有效激发潜能

移动课堂通过走进企业,以观察、讨论为手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广泛参与,有效激发潜能,小课堂、大舞台,多维发展,“以小博大”。

四、旅游管理专业移动课堂的建设重点与运行

移动课堂的出现有效促进了社会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增强了教学效果。但是移动课堂资源建设仍然处于摸索阶段,今后移动课堂的设计主要围绕“为什么移”“移什么”“怎么移”三方面展开研究。

(一)强调国际化思维,引入先进教学理念

旅游管理专业国际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根据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要使培养的学生适应未来市场的要求,就必须使教学着眼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国际化思维,引入先进教学理念,以校企深度融合作为基础平台,构建移动课堂,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理念和思路,是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十分重要的一环,这也是移动课堂构建的初衷。

(二)在企业化班级建设上植入企业实务课程与管理培训知识

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来看,其社会认知度低,学科专业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与核心知识缺乏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千校一面”,尤其是在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上缺乏实训基地,影响实训项目的开展,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此,以综合教改为途径,重构旅游管理专业目标,积极主动适应现代旅游业结构升级转型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旅游管理专业综合性、实践性、国际性特征显著,在综合教改领域,需要联系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实际,强化校企合作,特别是与国际高端企业、区域一线旅游品牌的合作,实现“学科知识、综合素质、创新创业教育”三者合一的教学,通过移动课堂从企业化班级建设上植入企业实务课程与管理培训知识,吸引企业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校教育向企业人力储备基地的转型,更好的对接企业。

1.移动课堂教学内容。在教指委顶层设计的指导下,重构课堂教学业务流程,根植专业核心知识点、能力要求点,强化实践,突出能力,引导知识向能力转化,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移动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论课堂+活动课堂+社會课堂”三个模块内容的合理安排,主要涉及“理论课堂+活动课堂+社会课堂”各自教学内容的科学衔接设计和学时的安排。二是移动课程教学环节的合理适时导入,移动课堂教学内容的回堂教学及学生作业的合理设计。三是每一个环节各有侧重点,理论教学环节侧重于企业知识的先行导入、企业现场实践教学环节侧重于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联系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运用能力的培养,回堂教学主要点评学生作业,进行理论知识点的归纳、巩固、拓展与提炼。

2.专业教育、体验教育、素质教育的综合平衡和校企合作双赢。移动课堂要实现专业教育、体验教育、素质教育的综合提升和校企合作双赢,一方面在移动课堂上如何科学合理地引导,让移动课堂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专业教育和体验教育,而且收获了素质教育,真正实现全方位的综合素质教育目标;另一方面,移动课堂践行校企合作,如何通过移动课堂在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同时,让企业得到一些回报,发挥学生和授课教师智囊团的作用,在移动课堂上为企业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三)重构课堂教学业务流程,实现“三维两化”教学

移动课堂引入企业资源进行场景式现场教学,成功构建“活动课堂”和“社会课堂”,全方位开放课堂时空,重构课堂教学业务流程,形成“理论课堂+活动课堂+社会课堂”贯通联动的开放课堂时空,实现“三维两化”教学。“三维”是指课程由“理论课堂+活动课堂+社会课堂”组成,要在课堂、课下、企业三个空间完成,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课下学生在企业中开展实践教学,再次回到课堂进行泛化教学,从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循环,提高教学效果。

移动课堂体现了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引入企业资源进课堂,重构课堂教学业务流程,促进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更好地顺应和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化解学科人才与行业、就业不衔接的难题,实现教学、实践环节的有序整合,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牛永辉.开展“移动课堂”教学模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J].文教资料,2011(6):194-195.

[2]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移动课堂: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EB/OL].(2018-07-02)[2021-05-08].https://sm.xmu.edu.cn/info/1049/3974.htm

3257501908267

猜你喜欢

体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基于体验式企业经营沙盘教学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