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与尿流动力学联合检查在患者间歇导尿中的应用分析

2021-03-20张建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扫描仪尿量间歇

雷 倩,杨 杰,张建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康复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41)

间歇导尿是脊髓损伤患者常用的导尿方式之一,脊髓损伤患者由于无法自行排尿,常需导尿,但长期留置尿管会引起尿路感染等问题,而间歇性导尿可做到每隔4~6小时导尿一次,在促进尿液尽快排出的同时促进膀胱排空,并可及时拔出尿管,对减少长期留置尿管引发的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有积极意义[1,2]。间歇性导尿是目前国际尿控协会(ICS)推荐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首选,是协助膀胱排空的金标准[3]。导尿间隔时间过短会引起患者每日导尿次数增加,导尿间隔时间过长则易致膀胱过度充盈,最终影响膀胱壁血液循环和免疫机制,引发泌尿系统感染或血尿,而理想间歇性导尿时机以膀胱容量为基础,指南推荐在满足患者安全膀胱容量80%时实施间歇导尿最佳[4,5]。近年来尿流动力学检查及膀胱残余尿量测定等技术逐步应用于临床,其中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清晰显示患者的膀胱压力和安全容量,而便携式膀胱扫描仪不仅使用方便且可客观测量患者膀胱容量,有无创、安全、准确等优势,两者在神经源性膀胱临床实践管理中有明确的指导意义[6,7]。本文主要目的在于明确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尿流动力学检查在患者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间歇导尿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9年1~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拟行间歇导尿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后经MRI扫描检查存在脊髓损伤,意识清晰;②排尿功能障碍,残余尿量>300 ml;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研究内容和目的,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入院时合并有严重泌尿系统感染;②合并严重心、脑、肺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③近期有膀胱造瘘术史或尿道前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史等;④自主神经功能表现异常;⑤过敏体质。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19~56岁[(42.0±2.5)]岁,病程10~90 d[(32.5±1.48)d];脊髓损伤部位:颈髓6例、胸髓18例、腰髓6例。试验组男19 例,女11例;年龄19~56岁[(42.0±2.5)]岁,病程10~90 d[(32.5±1.48)]d,脊髓损伤部位:颈髓6例、胸髓17例、腰髓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于清洁间歇导尿前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①对照组在尿流动力学检查指导下进行饮水计划,患者检查日晨起饮水,取半坐截石位,室温下向膀胱内灌注生理盐水(25~50 ml/min)至患者无法耐受,选择加拿大ANDOMDA公司的尿流动力学检测仪,对患者最大排尿压(MVP)、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膀胱容量(MBC)、残余尿量(PVR)等指标,参照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每隔4~6小时导尿一次,协助患者拟定尿量、定时饮水和定时排尿的计划,指导患者饮水2000 ml/d,确保每天早、中、晚三餐饮水量均保持为400 ml;每日上午10∶00或下午16∶00分别饮水200 ml;确保每晚20∶00到次日6∶00期间勿饮水。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便携式膀胱扫描仪(四川绵阳美科公司,PBSV3.1)监测患者尿量,为避免无效导尿,在患者每次导尿前应用便携式膀胱扫描仪检测患者膀胱内尿量,如若膀胱不够充盈,尿量不足300 ml(常规推荐导尿量为300~500 ml方可达到训练膀胱功能的作用),可适当延长导尿时间点,300 ml<若膀胱尿量<500 ml继续按常规指导患者进行间歇性导尿,若尿量>500 ml需立刻导尿,继而为患者实施个性化饮水计划,并选择最佳导尿时机。

1.3 观察指标①两组治疗前后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比较,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记录两组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②两组尿液导出量、遵循饮水计划及规范化间歇导尿比较。③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如膀胱过度膨胀、延迟导尿及未执行正确导尿比例;④两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4周对两组尿路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尿路感染判断标准:留取患者末端尿行尿常规和细菌培养计数,若菌落计数≥1×105cfu/ml则诊断为尿路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比较治疗前两组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膀胱容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比较 (ml)

2.2 尿液导出量、遵循饮水计划及规范化间歇导尿比较试验组尿液导出量、遵循饮水计划、规范化间歇导尿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尿液导出量、遵循饮水计划及规范化间歇导尿比较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667,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n(%)]

2.4 两组尿路感染风险比较治疗后4周试验组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尿路感染情况比较 [n(%)]

3 讨论

脊髓损伤可引起终生排尿功能障碍,而尿路感染成为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反复尿路感染一旦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将增加患者死亡风险。间歇性导尿是目前脊髓损伤患者尿路管理的最佳选择,不仅可有效协助患者尽快建立反射性膀胱,且在缩短患者留置尿管时间的同时能够快速拔除尿管,尿路感染发生率相较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明显低[8]。但间歇导尿治疗原则是确保逼尿肌压力在储尿期和排尿期均维持在低压和安全的范围内,并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快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继而有效评估膀胱的功能情况,继而更早地拔除导尿管,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发生,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为关键,而目前如何有效评估间歇导尿患者的膀胱安全容量仍是目前面临的重点[9]。

现代医学发现,间歇导尿患者在执行导尿时仅依据饮水计划及临床经验,将导致间歇导尿时间的延长和导尿频次的增加,易致膀胱过度膨胀从而引发上尿路损伤,并且在膀胱内残余尿量不足的情况下会增加导尿的次数,不仅增加患者的不适感且加重家庭经济负担[10]。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治疗后两组膀胱容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试验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尿液导出量、遵循饮水计划、规范化间歇导尿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初步说明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明显提高患者间歇导尿的效果,更利于脊髓损伤患者规范化导尿的执行。脊髓损伤患者常因恢复阶段的不同,膀胱类型存在一定差异,因而需动态评估患者的膀胱类型,尽管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提供膀胱逼尿肌及膀胱出口梗阻等信息,较为客观地反映膀胱、尿道和其括约肌的生理变化,对于初步判断间歇导尿患者膀胱压力有一定意义[11],早期沈雅萍等[12]研究证实尿流动力学检查在脊髓损伤患者应用中可有效减少残余尿量,并明显降低患者尿路感染的风险,但考虑到尿流动力学检查不仅操作复杂、价格昂贵,且无法真正做到动态评估,对间歇导尿患者指导作用有限[13]。而本研究证实联合便携式膀胱扫描仪检查对提高患者导尿效果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有积极意义,主要是因为便携式膀胱扫描仪可准确监测膀胱内尿量,在导尿前测量和规划,增加了患者对饮水计划的执行及间歇导尿的依从性,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和认可度,在有效保护患者肾功能同时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14]。研究证实膀胱扫描仪对膀胱残余尿量的测量有信效度高、无创和及时的优势,并且其能够在病房内反复测量,为间歇性导尿患者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治疗时机的选择依据,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和尿路感染风险有积极意义[15]。而本次结果显示试验组膀胱过度膨胀、需延迟导尿时间及未执行正确导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且治疗后4周试验组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尿流动力学检查结合便携式膀胱扫描仪检查应用于间歇导尿患者中,可明显降低患者导尿期间不良事件和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证实便携式膀胱扫描仪与尿流动力学联合检查在患者间歇导尿中中有明确应用优势,或可作为间歇导尿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管理方案。

猜你喜欢

扫描仪尿量间歇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三维扫描仪壳体加工工艺研究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便携高速文件扫描仪
Writing Chinese Characters
便携高速文件扫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