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

2021-03-19杨万瀚

天津教育·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摘  要】信息技术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优势条件。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具体形象的教学情境,更有效地实施直观教学,符合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认知特点。教师要优化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运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學难点;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合作互动;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6-0053-02

【Abstract】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superior condition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create a concrete and vivid teaching situation, and implement intuitive teaching more effectively, which conforms to the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the stage of thinking in images. Teachers should optimize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s teaching,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visualize abstract knowledge;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break through teaching difficulties;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student cooperation and interaction;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ultivate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timization; Teaching strategy

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提高了教学效率,获得了教师的广泛认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教学中讲解灌输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避免信息技术过度使用而挤占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探究的更深层次,在学生深入学习状态下,发展思维能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知识直观化

初中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直观性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常常会无所适从,失去学习兴趣。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将数学中相对抽象的语言及叙述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展示出来,使数学概念及规律通过直观的图像展示出来,使学生由直观认知深入知识的更深层次。例如,“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取在黑板上画图、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数学图形静态化,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对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知识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如用几何画板在屏幕上展示两个三角形,并且做重合操作,并不断变换三角形的形状,学生看到不断变换的三角形,了解了其全等的特点,进而让学生思考,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学生通过观察一目了然,减少了教师的讲解灌输,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操作,总结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相关判定定理。然后教师再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如何证明三角形全等。信息技术的引入使教学省时省力,学生理解快速,促进了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信息技术的直观展示,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使传统的静态化教学转变为动态化教学。教学时,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互动,而不能因多媒体的过度使用而减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时间。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要结合学生特点及围绕教学目标选择使用,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点与难点。通过信息技术呈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其性质,采用几何画板这一信息技术软件,使教学更具像化,强化学生的直观认识。为了让学生对图像有一个初步了解,教师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方法画出y=x2+4x+9的图像草图。然后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将参数a,b,c取值为1,4,9。让学生把大屏幕上展示的图像与自己所画的草图进行对照,找出不同,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既要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还要了解其性质。教师指导学生将“参数的属性”对话框中的参数a由1到-1进行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的不同变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快地观察到图像的不同。然后教师让学生探究参数为h和参数k时图像会有什么变化。本环节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几何画板,呈现二次函数的图像,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并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像的形成过程,学生还进一步理解了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合作互动

信息技术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也是教学改革创新的优势条件。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以挤占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时间为代价,而是要发挥促進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进行信息的互换与交流,不仅要根据探究知识的需要与教师进行互动,更重要的是要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与同伴互动,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也是思想与思想交锋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被动听讲的局面,而是构成合作团体。信息的来源不仅局限于教师,而是通过信息化资源丰富自身知识结构,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与互动学习提供了优势条件。在信息环境下可以更直观地呈现知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便捷与畅通,从而满足学生学习交流的需求,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圆的切线性质”是数学几何课教学的重点,但是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采取一味讲解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并且在静态的图画下,教师与学生也很难展开有效互动,影响教学效果。而在此环节,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动态图形的展示(图1、图2),利用几何画板,移动D点,让学生观察有哪些变化?学生说,EC和∠OCD这两个元素也在发生变化,点E与点C重合时,∠OCD的值为90°,学生就很好地理解了切线的性质。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时,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直观展示的优势,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逻辑性与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通过大量的形象性的认知,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在教授“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应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大量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这些图形,找出这些图形的对称性。这样学生就对这些图形有了感性认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图形,并分解图形的组成部分,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学生要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再进行总结归纳,这正是逻辑思维形成的重要过程。

总之,信息技术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工具,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可以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特点与学生认知律,运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永慧.初中生理解二次函数实际问题困难的原因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杜莹.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

作者简介:杨万瀚(1974.01-),男,汉族,甘肃民勤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