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中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价值研究

2021-03-19高阳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价值研究急诊护理管理模式

高阳

【摘要】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作为每家医院的前沿阵地具有接待患者多,护理强度大,工作繁重等特点。预检分诊是急诊窗口第一关,由于急救工作存在随机性强,护理工作预见性差,患者病种繁多,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的特点。所以,需要加强分诊工作的风险管理。本文主要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为规避急诊护理风险、减少护理风险率、提升护理质量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急诊护理;管理模式;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12--01

引言

医院急诊科患者多为危重病人,具有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且危险性较高的特点,因此,对这类患者的抢救需分秒必争,这就要求急诊科的护理人员也需具备较高的护理技能。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为争取患者的抢救时间,挽回患者的生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提升医院护理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 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2例急诊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51 例)与观察组(51 例),此次研究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 20—65岁,平均年龄(39.86±1.44)岁;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39.74±1.53)岁。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后发现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分诊模式,主要流程为接诊护士通过询问患者及其家属病情、过往病史,填写基本情况表辅以简单观察后决定患者就诊方向。研究组患者接受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①加强急诊环境建设。将急诊区域与门诊区域进行明确区分,在医院入口和主要通道处设立醒目的指示牌,引导患者快速准确的到达目的科室,避免误入。在急诊诊室与各个功能区均需要设立醒目的标识,提示患者该区域的用途,并在急诊区入口处和医院大厅等主要位置悬挂急诊分诊的流程图和简要文字指导,以减少患者询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②培养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增强急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使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到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来源,训练风险识别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警惕,及时通报风险事件。

③制定分诊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分诊管理制度,实施首诊责任制,要求护理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必须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规范接诊服务用语,加强对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培训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安排排班时间,尽可能地减轻其工作压力,保证每一位护士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采取先接诊后办理手续的措施,首先安排患者接受急诊抢救,再引导患者家属办理手续,使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接受医疗服务,降低病情迁延风险。

④开展法律知识教育。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学会在突发事件下采取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提高法律意识;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讲座,结合近期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讲解正确的处理方法,提高护士法律知识实践能力。

⑤科学岗位安排。实施“老带新”的工作制度,在分诊每一班中都安排 1 名高年资、具有丰富急诊经验的护士,负责对该班次的现场管理,以提高分诊准确率,同时培养新入职的护士实践操作能力。

⑥健全监管制度。在急诊科内设置意见本和投诉箱,以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在各个科室和走廊安装监控设备,当发生突发情况时可作为事件证据。

1.3 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水平,(2)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 SPSS 软件 18.5 版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使用 t 进行检验以及使用 X2 进行计数资料检验,同时默认当 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義。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水平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学习后风险意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前后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学习后护理服务态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前后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数为47例,占比(95.9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数为41例,占比(83.67%),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在医院各科室中,急诊分诊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因接待患者流量较大,患者病伤程度、疾病种类差别较大,分诊护理人员所面临心理压力、工作压力表达,可能因沟通、交流问题,就会产生医疗纠纷,降低了分诊效率。急诊患者及家属常见应激心理反应为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预检分诊是急诊窗口第一关,由于急救工作存在随机性强,护理工作预见性差,患者病种繁多,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的特点。同时护士可能存在心理素质不强,急重患者来诊时情形紧急,护士接诊时精神紧张,动作慌乱,心理压力过大,欠沉着、冷静,应急能力欠缺。所以,需要加强分诊工作的风险管理。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护理人员学习后风险意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前后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学习后护理服务态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前后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

者护理非常满意数为 47 例,占比(95.9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数为 41 例,占比(83.67%),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学习后风险意识水平以及护理服务态度水平,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琳.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7(16):202-203.

[2]刘杰.急诊护理中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其质量的影响[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0):00081-00081.

[3]李淑玲.急诊护理中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6):748-749.

[4]王一秀,张婧,吴晓琪.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J].医药前沿2017,7(13).

2133501705259

猜你喜欢

价值研究急诊护理管理模式
关于篮球游戏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浅谈古典文学与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