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对胸外科术后康复期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的影响
2021-03-18唐正松李墨花刘立法
唐正松,李墨花,刘立法
(1罗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临沂276000;2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3山东医专附属医院)
胸外科手术临床常见,所涉及的手术时间长、创伤大、风险也较大,患者术后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1-4],极大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4-6]。认知行为治疗(CBT)是临床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它强调认知活动在心理或者行为问题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既采用各种认知矫正技术,又采用行为治疗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帮助患者识别不合理的信念以及不良情绪,进行认知重构,从而改善由于这些不合理的信念等引起的不适应行为。目前,CBT技术在外科领域应用较广泛。但很少见胸外科患者术后康复期心理状态的报道,尤其是认知行为治疗对该领域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影响的报道。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胸外科术后康复期患者,观察其对抑郁、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住院且术后3 d;抑郁自评量表(SDS)原始分≥40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原始分≥41分。排除:伴心、肝、脑、肾等重大躯体疾病者;既往患有精神类疾病者;因听力、理解等障碍无法完成评估和治疗的患者。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9~75岁,平均(45.87±10.21)岁;肺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21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9~75岁,平均(46.13±11.54)岁;肺良性肿瘤10例,恶性肿瘤20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和治疗,包括:入院时健康及胸外科疾病知识宣教、术前注意事项、术后注意事项及术后的常规抗炎、营养支持治疗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及治疗的基础上,在术后每周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同一位精神科医师进行2次CBT,50 min/次,连续4周,共8次。具体做法如下:第1次: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病史、生活背景、家庭情况等一般资料,从而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与患者共同制订治疗目标和计划;第2~4次:针对患者存在的疑问,进行肺肿物疾病及胸腔镜下肺病损切除术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健康教育,让患者识别自动思维,帮助其纠正歪曲认知,并进行认知重建;第5~7次:根据患者日常应对模式,教会患者识别自己的不良情绪,改善应对方式,指导患者以平和的心态看待疾病与手术,进行放松训练、行为训练、运动指导、培养兴趣爱好等;第8次:总结治疗中的获益和困难,为治疗结束做好准备。
1.3指标评定 心理状态:分别在术后3 d及治疗第4周末采用SDS和SAS量表进行评定;生活质量: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
2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DS、SAS评分均有大幅降低,GQOLI-74评分均有升高(P<0.01),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唐煜东等[1]研究发现,胸部肿瘤术后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率约50%,其中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50%,且以中至重度不良情绪为主。李国等[4]研究结果发现胸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47%。抑郁、焦虑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管收缩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4-5],造成机体修复功能降低而影响手术效果。胸外科术后康复期患者或多或少会服用一些药物,如果再加用抗抑郁类药物或者抗焦虑药物,势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或者心理负担,甚至会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增加患者的躯体负担。本研究将CBT技术做为心理干预的方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多次晤谈,了解患者的错误认知及不良情绪,并帮助患者进行认知重构,提高其认知水平,以平和的心态看待疾病与手术,改善其抑郁及焦虑症状,并指导其进行行为训练,鼓励患者进行早期适当的康复训练技术等。结果发现,观察组在行CBT后SDS、SAS及GQOLI-74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表明CBT用于胸外科术后康复期患者能够缓解其抑郁及焦虑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对胸外科术后康复期有焦虑及抑郁的患者实施CBT干预,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