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不采用止血带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观察
2021-03-18左会霞
左会霞
(长葛市人民医院透析室,河南 许昌 461500)
临床常用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而动静脉内瘘可为血液透析的开展提供便利,但动静脉吻合后内瘘的静脉血管动脉化,会增加血液流量,提高血管内压力水平,同时在实施内瘘血管穿刺时,改变血液流动方向,应用止血带可使局部静脉血液回流被阻断,但会进一步提高穿刺静脉内压,使穿刺点渗血增加,可能影响患者的穿刺配合度[1]。为此,本研究就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不采用止血带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且具备血液透析指证[2];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皮肤感染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依从性差者。将纳入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2~76岁,平均(51.50±16.32)岁;疾病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多囊肾2例,糖尿病肾病16例,梗阻性肾病2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5~75岁,平均(51.28±16.11)岁;疾病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多囊肾3例,糖尿病肾病15例,梗阻性肾病1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穿刺时不应用止血带,告知患者握拳,穿刺操作人员将穿刺部位下方皮肤绷紧,右手持穿刺针与皮肤保持40°角,通过血管右侧方刺入皮肤,针头与皮肤保持20°角,平行进针,应用两条胶布对针翼实施固定。对照组在接受穿刺时,在穿刺点上方5 cm左右近心端位置应用止血带,其余操作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穿刺后1、5、10 min的渗血率。
2 结果
2.1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38例,成功率为9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36例,穿刺成功率为90%。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396)。
2.2两组穿刺后渗血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穿刺后1 min与5 min的渗血率低于对照组,10min时无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两组穿刺后渗血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引发贫血、口腔溃疡、恶心呕吐等症状,目前临床主要应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动静脉内瘘穿刺引发的出血为其常见并发症。临床上在进行周围静脉血管穿刺时,通常应用止血带于穿刺点近心端进行捆扎,同时将血管固定紧绷,使血液回流被暂时阻断,充盈穿刺部位的静脉血管,可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有效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采用内瘘进行透析时,由于血液进行反复循环,因此患者机体的动脉化静脉会出现明显扩张,静脉壁厚度增加,可取得较高的穿刺成功率,但由于静脉血管内的压力水平提高,可导致穿刺部位出现渗血[3]。在穿刺前不应用止血带捆扎,穿刺操作人员应用左手拇指将患者静脉固定,但无需将血管绷紧,由此不但可使内瘘血液回流受到明显影响,防止静脉压升高过度导致穿刺后渗血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穿刺后1 min与5 min的渗血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不采用止血带可有效减少穿刺后渗血的发生,同时没有降低一次穿刺成功率。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不采用止血带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可有效降低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不会对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