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与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关系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2021-03-18叶珺君章洋舟王积建
叶珺君 章洋舟 王积建
(1.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知识产权学院;2.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3)
0 引言
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将保护知识产权作为强国战略对于增加企业效益、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赋予了新时代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新的历史使命。
关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知识产权保护关系方面的文献,目前还没有研究成果,相似的研究可归为三类:其一是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经济增长、产业增长、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影响[1-3];其二是在某些特定领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如创意产业、农业、中医药产业、数字信息资源等[4-7];其三是在某些视域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如文化视域、利益平衡视角等[8-9]。综合来看,尽管有大量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路径、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大量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研究,但还缺乏以下方面的研究成果: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②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③使用统计数据针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互关系进行严格的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调查1983-2018年的全国和浙江省的相关统计数据,探索知识产权保护与三次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提供决策支持。
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指数
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测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水平,以全国和浙江省1983-201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历年的浙江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水平的动态指数。
1.1 指标体系
1.1.1 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相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而言的一个概念,其定义目前尚无权威统一的表述,不同的学者对于传统产业的内涵有过不同的阐释。胡国良(2000)认为传统产业指以应用传统技术为主体的产业,多为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且具有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特征。[10]朱方明等(2014)认为传统产业大多属于第二产业中的原材料加工工业、加工工业的轻工业以及重型加工工业等。[11]任保平(2015)认为传统产业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对国民经济发展起过重大支持作用,如纺织、资源采掘、冶金、化工、汽车、船舶等产业。[12]许婷等(2016)认为传统产业主要应用传统技术解决生产问题,以加工制造为主。[13]刘勇(2018)认为传统产业是指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和重化工业阶段发展起来的一批产业门类,在统计分类上多属于第二产业中的原材料工业,以及加工工业中的轻加工工业,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对国民经济发展起过重大支持作用。[14]本文认为,传统产业是指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发展起来,目前处于生产周期成熟、饱和甚至衰退阶段的一系列产业,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逐渐下降,成长趋于缓慢。我国的传统产业主要是指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发展起来、以传统技术为主要生产手段的一系列产业群,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如钢铁、冶金、电力、建筑、汽车、化工、食品、煤炭、石油、一般机械等产业。
1.1.2 转型升级
对于产业转型或产业升级的概念,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权威的定义。在概念上,产业转型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主要构成中,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装备等发生显著变动的状态或过程;产业升级是指使产品附加值提高的生产要素改进、结构改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业链升级等。在实践中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经常交织在一起,很难区分。本文引用刘勇(2018)的定义:“产业转型升级是以创新为基本驱动力,以适应竞争环境、提高经济附加值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以技术、市场、管理、商业模式、企业形态、产业联系等多维创新实践为具体形态的产业演进和变迁过程,在宏观层面表现为主导产业更替、增长动力转换、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换等结构性改变,在产业层面表现为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管理能力、产品附加值等全面提升和跃进。”
1.1.3 产业转型升级水平的测度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是由美国经济学家Daniel(1942)和Creamer(1943)相继提出,之后经过Dunn(1960)等学者总结并完善,成为国内外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效益分析中被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15]。它是将计划期间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标准区(标准区是指所选取的参照量)作比较,能比较准确地确定区域内各部门或产业的发展状况与标准区相关部门或产业相比竞争力的大小,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16]。王冉溪(2017)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河北省工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测度[17]。
以浙江省三次产业为例。假设参照对象是全国三次产业,时间周期为1年。
浙江省第j产业从基期到报告期的变化率为:
(1)
全国第j产业从基期到报告期的变化率为:
(2)
全国GDP从基期到报告期的变化率为:
(3)
浙江省第j产业从基期到报告期的增长量为
(4)
令:
Sj=Pj+Dj
则有:
Gj=Nj+Pj+Dj=Nj+Sj,j=1,2,3
(5)
Nj表示第j产业的份额分量,是指在从基期到报告期的时间内,如果浙江省第j产业产值按照全国GDP增长率(即所有产业的平均增长率)增长所得到的增长量。
Pj表示第j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是指第j产业的产业结构比较优势带来的增长量。当Pj>0时,表示浙江省第j产业具有产业结构优势;当Pj0时,表示浙江省第j产业缺乏产业结构优势。
Dj表示第j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是指第j产业的区位竞争力优势带来的增长量。当Dj>0时,表示浙江省第j产业具有区位竞争力优势;当Dj0时,表示浙江省第j产业缺乏区位竞争力优势。
Sj表示第j产业的总偏离分量。
当Nj>0,且Sj>0时,第j产业称为优势产业;当Pj>0,且Dj>0时,第j产业称为结构好且竞争力强的产业[18]。
1.2 数据来源
1983-2019年的全国GDP和三次产业总产值数据来自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浙江省GDP和三次产业总产值数据来自于历年的《浙江省统计年鉴》,如表1所示。
表1 全国和浙江省的GDP、三次产业产值 单位:亿元
1.3 浙江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指数
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浙江省三次产业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1.4 结果分析
1.4.1 三次产业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根据表2,分别计算浙江省三次产业的增长量Gj,接着画出增长量Gj和份额分量Nj的走势对比图,如图1~图3所示。
图1 第一产业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1)对于浙江省第一产业,G1 (2)对于浙江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Gj>Nj,j=1,2,实际增长量高于份额分量,即浙江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4.2 优势产业 根据表2,分别计算浙江省三次产业的总偏离量Sj,接着画出总偏离量Sj和份额分量Nj的走势对比图,如图4~图6所示。 表2 浙江省三次产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单位:亿元 图2 第二产业与全国平水平比较 图3 第三产业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从图4~图6可得出以下结论: (1)对于浙江省第一产业,N1>0,S1<0,故浙江省第一产业不是优势产业。 (2)对于浙江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Nj>0,Sj>0,j=1,2,故浙江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属于优势产业。 图4 第一产业总偏离量和份额分量走势对比 图5 第二产业总偏离量和份额分量走势对比 图6 第三产业总偏离量和份额分量走势对比 1.4.3 结构优势产业 根据表2画出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的走势对比图,如图7所示。从图7可得出结论: (1)浙江省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Pj<0,而且单调下降,说明浙江省第一产业缺乏产业结构优势,而且结构优势呈现下降趋势。 (2)从1993-2012年,浙江省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Pj>0,说明浙江省第二产业具有产业结构优势,但从2013-2019年,Pj<0,说明第二产业已经缺乏产业结构优势了。 (3)浙江省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Pj>0,而且单调上升,说明浙江省第三产业具有产业结构优势,而且产业结构优势呈现上升趋势。 1.4.4 竞争力优势产业 根据表2画出浙江省三次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的走势对比图,如图8所示。 图7 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分量走势对比 图8 浙江省三次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走势对比 从图8可得出以下结论: (1)对于浙江省第一产业,从2013-2019年,D1<0,故浙江省第一产业缺乏区位竞争力优势。 (2)对于浙江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Dj>0,j=1,2,故浙江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具有区位竞争力优势,而且优势越来越大。 1.4.5 结构好且竞争力强的产业 从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浙江省第一产业既缺乏产业结构优势,又缺乏区位竞争力优势。 (2)从1993-2012年,浙江省第二产业既具有产业结构优势,又具有区位竞争力优势。从2013-2019年,第二产业只有区位竞争力优势,但无产业结构优势。 (3)浙江省第三产业既具有产业结构优势,又具有区位竞争力优势。 从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水平之间的相关方向和程度,从总体上判断知识产权保护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 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就可以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来测度它们的相关方向和程度。线性关系的检验方法可以借助于线性回归分析中的F检验[19],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19] (6) 相关系数|r|越接近于1,表示变量x与变量y的相关程度越强;反之,相关系数|r|越接近于0,表示变量x与变量y的相关程度越弱。相关程度的判断标准为: (1)当|r|=0时, 为不相关;(2)当0<|r|<0.3时, 为微弱相关;(3)当0.3|r|<0.5时, 为低度相关;(4)当0.5|r|<0.8时, 为显著相关;(5)当0.8|r|<1时, 为高度相关;(6)当|r|=1时, 为完全相关。 选择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总偏离量来分析它们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相关关系。浙江省1983-2019年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数如表3[20]所示。 表3 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数 表4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三次产业转型升级指数的线性关系检验和相关系数 根据表2和表3的数据,计算F检验的统计量F值及其相伴概率,以及相关系数,如表4所示。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1,从表4可得出以下结论: (1)对于第一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分别与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总偏离量的线性关系检验的相伴概率均小于0.01,故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总偏离量均具有线性关系。进一步得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份额分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总偏离量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综合起来,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第一产业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 (2)对于第二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分别与份额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总偏离量的线性关系检验的相伴概率均小于0.01,故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份额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总偏离量均具有线性关系。进一步得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份额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总偏离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起来,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第二产业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另外,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结构偏离分量是负相关关系。综合起来,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第二产业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3)对于第三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分别与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总偏离量的线性关系检验的相伴概率均小于0.01,故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总偏离量均具有线性关系。进一步得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总偏离量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起来,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第三产业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本文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测度了浙江省历年来三次产业转型升级水平,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测度了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产业转型升级水平的关系,得到了以下结论: (1)浙江省第一产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是优势产业;缺乏产业结构优势,而且结构优势呈现下降趋势;缺乏区位竞争力优势。 (2)浙江省第二产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优势产业,具有区位竞争力优势。从1993-2012年具有产业结构优势,但从2013-2019年已经缺乏产业结构优势了。知识产权保护与第二产业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3)浙江省第三产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优势产业;具有产业结构优势,而且产业结构优势呈现上升趋势;具有区位竞争力优势。知识产权保护与第三产业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综合来说,浙江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近5年来第三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呈现上升态势,说明第二产业中有部分行业已经转型升级为服务行业;而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政府部门应该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2 知识产权保护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
2.1 线性关系的检验和测度
2.2 线性关系检验和测度结果
3 结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