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构建

2021-12-27张兄武徐银香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主体政府大学生

张兄武 刘 轩 徐银香

(1.苏州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2.南京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 苏 南京 211800;3.苏州科技大学 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0 引言

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生力军,高校作为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存在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不高,2018 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2.7%[1],大学生创业成功虽率略有增长但整体上还是低于5%[2],远低于20%的世界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质量与成效亟需提高。创业型人才培养是典型的社会教育模式,而广泛的社会参与是社会教育的基本要求[3]。如何构建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增强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力度,已成为提高高校创业教育质量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文献研究与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分析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方式访谈了5所高校的40位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其中20位有创业失败经历)、40位在校学生、20位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者,以及3位相关政府管理人员、6位企业管理人员、3位创业中介服务组织管理人员和10位大学生家长,不同访谈对象访谈内容和重点有所不同,访谈结果融入本文的相关部分内容。

1 高校创业教育社会资源及支持

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存在创业意识不强、创业意志薄弱等问题,也存在创业知识缺乏、创业技能不强等问题;另外,创业项目创新性不足、竞争力不强是大学生创业的短板。究其原因,高校创业教育存在创业教育方式单一、创业教育实效性不强,创业实践教育平台紧缺、创业实践训练相对缺乏,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创业指导帮扶不到位等问题,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创业项目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作用还不够,对大学生是否选择创业影响不大,对大学生创业是否成功没实质性帮助。

高校创业教育有着显著的社会实践性,对社会资源的依赖性强,创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社会资源的强力支持[4],问题的产生大多来自于社会资源的缺乏。高校创业教育资源的有限性直接限制了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导致创业教育缺乏有效性与可持续性[5]。事实证明,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功能是有限的,高校不是一个完备的理想的创业教育系统[6]。保障高校创业教育质量,不仅在于课程体系是否完备、教学方式是否合理等内部因素,同样在于需要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7],解决必要的创业教育资源。囿于高校有限的创业教育资源,提高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破解大学生创业“两低”问题迫切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把更多社会资源转化为创业教育资源[8]。

2 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高校创业教育需要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等不同社会主体的支持,但由于不同社会主体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内生动力不足以及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不足,整体性、协作性与持续性较弱。

2.1 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社会支持主体功能作用发挥不足。一般来说,政府、高校、企业、中介组织等社会主体都是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的主体,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不足,也即主要表现为上述社会主体的作用发挥不足。①政府创业教育推进。政府对创业教育的支持是多方面的,但政策支持尤为重要,目前关于创业教育方面的政策还不完善,国家层面纲领性、意见性文件较多,地方政府可操作性的配套性措施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业教育发展的进程[9]。同时,提供的配套资源不很充裕,舆论引导力度也还不足;②高校创业教育水平。高校创业教育发挥作用有限,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创业教育目标定位模糊,创业教育课程尚未形成体系、创业教育方式还比较单一,还存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缺乏、创业教育实训环节不足、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薄弱等资源短缺问题;③企业创业教育支持力度不足。当前企业对高校创业教育关注度低,参与高校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对高校创业教育支持意识较弱,尚未发挥行业企业在创业项目、资金、人员、技术、场所等方面的资源优势[10]。部分企业提供大学生实习意愿不强,以及资金、技术或信息等方面的支持[11];④中介组织支持作用发挥有限。创业中介服务组织具有专业化的创业培训导师、市场化运作经验丰富、投融资服务能力强等优势,可以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指导和实训支持,但目前中介组织重点关注了少数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推广、孵化等方面,参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足;⑤缺乏良好创业教育社会氛围。高校创业教育缺乏来自家庭及社会的舆论及资源支持,求稳怕风险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12]。对大学生创业认同感的缺乏直接导致受教育大学生失去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从心理上对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产生消极的影响[13]。

其次,不同社会支持主体协同作用发挥不够。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存在另一问题是政府、高校、企业、中介组织、家庭以及其它社会组织之间相互脱节,缺少互动。政府一方面在协调政府内部不同部门之间、政府与高校等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沟通上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在建立合作平台与互动机制、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有所欠缺。高校主要从学校的层面组织实施创业教育,与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等加强合作,拓展创业教育资源方面的主动性还不强;高校之间的联系合作也不够,没有很好实现校际之间的创业教育资源共享。企业、中介组织更多注重自身的发展,没有主动参与高校创业教育,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更多侧重科研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与高校创业教育基本脱节,家庭以及其它社会组织对高校创业教育主要产生隐性的影响。

2.2 主要原因

针对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不足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不足、各社会支持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既有认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还有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原因。

(1)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作用未充分发挥。高校创业教育离不开社会支持,实践中往往将对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理解为就是对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在政策支持方面尤为突出,纵观近年来国家对创业教育的支持政策,说是对创业教育的政策支持,但其主要发力点却集中在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政策支持有限[14]。

(2)不同社会支持主体的内生动力不足。基于上述认识,一般认为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主体就是高校和政府,大多忽视企业、中介组织、家庭以及其它社会组织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由于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的激励制度不健全,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高校、企业、创业中介服务组织等没有将支持高校创业教育转化为内在需求,因此导致对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的内生动力不足。

(3)不同社会支持主体互动机制不健全。政府、高校、企业、中介组织、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和利益追求不同,不同支持主体之间并无明确的沟通渠道。当前,由于尚未理顺和明确不同社会支持主体间的关系和角色定位,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也尚未形成,各社会主体相对孤立,配合欠缺。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机制不健全已制约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主体协同作用的发挥。

3 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构建对策

根据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通过访谈并综合相关学者观点,本文认为应以提升高校创业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为导向,以有效解决高校创业教育资源短缺问题为重点,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社会支持原则,构建构成要素明确、角色定位清晰、保障机制健全的六方协同的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

3.1 明确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构成要素

高校创业教育对社会资源的需求数量巨大、类型多样,涉及社会支持主体众多,导致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成要素复杂。明确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解决社会支持对象和主体不明确、支持内容不明确等问题,是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前提。

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的对象。在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对象的确立方面经常将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对象与高校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对象相混淆,这两者虽有一定的联系,却是两个不同的社会支持对象。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的对象是针对在读大学生开展的创业教育,重在支持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训练,主要包括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以及创业教育条件保障等方面的社会支持。高校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的对象是高校创业教育与高校学生的创业活动,但还包括创业政策、创业资金、创业环境等方面的支持。

首先,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的主体。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的主体,有学者认为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主体是政府和社会,有学者认为是高校、政府和社会,有学者认为是高校、政府、企业和社会,还有学者认为是高校、政府、企业、家庭和社会等。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学者们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主体的观点各异。本文认为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主体应该包括政府、高校、学生、企业、中介组织以及学生家庭和其他社会组织。高校、企业和中介组织,包含了创业教育管理人员和创业教育教师等相关人员,因此,本文没有将这些社会组织的内部相关人员单列出来作为支持主体;学生既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对象也是创业教育的主体,从广义来说,大学生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支持主体。创业教育是政府驱动型发展模式[15],政府是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的重要主体,是引领和推动创业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从完整的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角度看,高校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主体,不仅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还要主动与社会联系,寻求社会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创业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学生自身,大学生是创业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创业教育的主体和支持主体,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投入程度直接决定创业教育实施效果。企业拥有丰富的创业教育资源是高校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支持主体,企业不仅开展对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而且对前期的创业理论教育也产生影响,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6]。中介组织具有大量创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和创业教育实训资源,可以弥补高校在开展高校创业教育中创业教师队伍和实践资源不足的问题。学生家庭和其他社会组织对高校创业教育也产生重要影响,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全社会的正确理解与积极支持,尤其大学生家庭的支持,家庭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影响较大,家庭支持是创业教育发展的隐性保障。

其次,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的内容。支持内容是指社会主体支持高校创业教育活动的各种要素,本文认为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

(1)创业教育政策支持。完善创业教育政策系统构建创业教育政策框架,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明确政策方向;鼓励、引导、督促不同社会主体积极支持高校创业教育工作也需要政策指引。

(2)创业教育课程和项目资源支持。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训练项目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丰富的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训练项目对于学生获得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弥补高校课程资源和项目资源不足,需要引入其他高校和企业的课程或项目资源。

(3)创业教育师资支持。创业教育师资数量短缺、实践经验缺乏是制约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解决高校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不足、实战经验缺乏的双重问题,迫切需要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经济管理专家等积极参与。

(4)创业教育平台支持。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是实施创业教育尤其是实践训练的必要条件,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不足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解决高校自有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数量不足、功能不全,迫切需要社会提供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5)创业教育经费支持。创业教育经费不足是制约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突出问题。高校为创业教育提供的经费支持有限,为保证有效开展高校创业教育,需要多元主体共同解决高校创业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6)创业教育氛围支持。创业教育氛围对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可以产生持久的影响,并能有效地激发受教育者的某些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全社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氛围,形成积极的大学生创业社会舆论导向,从而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开展。

3.2 充分发挥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主体作用

政府、高校、学生、企业、中介组织以及家庭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和资源优势不同,在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也因此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支持主体与支持内容不是简单一对一对应关系,而是复杂的多维度交叉关系。从支持内容看,既有支持内容由单一主体支持,如创业教育政策主要由政府支持,其他支持内容则均由不同主体共同支持;从支持主体看,不同社会主体的支持重点不同,支持内容有些差别,但不单一,均可提供不同的资源支持。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是推动和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在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宏观管理者,要在政策供给、资源投入、质量监控、舆论导向、服务保障和统筹协调等多方面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坚实社会支持[17]。建立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完善创业教育政策和服务体系,加强创业教育的资金支持,营造浓厚的创业教育舆论氛围,积极协调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政府与高校等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

(2)充分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高校是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组织实施者,在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中要发挥主体作用。一方面,要科学定位创业教育目标、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开发创业教育项目,建设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和打造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营造校园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和健全创业教育条件保障;另一方面,要改革创新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在整合校内创业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主动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合作,积极拓展创业教育资源。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学生是高校创业教育支持体系中最具活力、最具变量特性的关键行动主体[18],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外部因素只有在发挥大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才会起作用,提高创业教育效果,不仅需要学生参与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还要积极争取各种资源、主动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4)积极发挥企业的参与作用。企业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在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接受大学生实习,举办创业大赛活动,为大学生创业实训、对具有潜力的创业项目提供资金、场地等条件保障,以及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指导;同时,企业可将产业行业人才需求反馈给高校以便高校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与学校联合开发创业教育课程或创业教育项目、编写创业教育教材等。

(5)积极发挥中介组织的专业作用。中介组织在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中发挥着桥梁纽带、资源提供等专业化作用。一方面,中介组织通过第三方平台和中介服务等途径加强或促进政府、高校、企业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另一方面,中介组织通过创业教育课程、项目、导师、平台以及经费等方式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如提供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教育项目或与高校合作开发创业教育课程、项目、编写教材,提供兼职创业教育教师和创业活动指导教师,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场地与经费支持等。

(6)积极发挥学生家庭和其他社会组织的配合作用。学生家长要转变观念,形成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包容创业失败的社会氛围;其他社会组织尤其是主流媒体要对大学生创业政策、创业教育成功案例、创业教育社会功能等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社会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全社会要形成一种积极关注与支持大学生创业、理解与宽容大学生创业失败的社会舆论导向,支持大学生创业。

3.3 建立健全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多元化保障机制

政府、高校、学生、企业、创业中介组织以及家庭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社会属性和利益追求不同,相互之间缺乏明确的沟通渠道和协作机制,各支持主体、各要素并不能自行协调运行,不同支持主体之间只能建立一种松散型协作模式。因此,要实现各支持主体资源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形成不同社会支持主体的协同创业教育效应,建立健全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多元化保障机制。

(1)建立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的专门法律法规。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主体超出了高校协调的范围,为增强社会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建立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的法律法规,这是实现高校创业教育获得社会支持的基本保障,是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性策略。政府、高校、学生、企业、中介组织以及家庭和其他社会组织各有其特殊的社会功能、运行机制及各自独立性,富有成效的协同支持离不开相应的制度安排[19]。近年来,各级政府制定了加强和推动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这些原则性的实施意见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与指导,但对不同社会主体对高校创业教育支持没有起到规范性约束作用。为促进全社会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支持,国家应该制定诸如《高校创业教育促进条例》之类的专门性法律法规,明确政府、高校、学生、企业、中介组织以及家庭和其他社会组织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支持是应该承担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明确规定企业等社会组织要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接受并指导大学生实习。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依法制定关于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的行政法规,通过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和加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

(2)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主体多层次互动机制。从社会层面看,高校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由于社会支持主体数量众多、相互独立,不仅需要各支持主体作为到位,而且还需要通过构建一些互动机制,才能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作用。根据互动机制构建的主导者不同,高校创业教育不同主体的多层次互动机制主要有以下3类:①政府主导构建多方互动机制。主要指地方政府要充分其统筹协调管理的职能优势,成立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设立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在加强与高校、企业、中介组织等其他社会主体互动基础上,通过成立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立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和创业教育信息服务平台等方式建立政府与高校、企业、中介组织的互动机制,并推动高校、企业与中介组织等支持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②高校主导构建多方互动机制。高校要开放办学,淡化组织边界和改革内部管理体制,使社会资源能够畅通地融入进来[20],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联系,重点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中介组织根据学校创业教育实施需要建立双方、三方或多方合作机制,深化创业教育合作;③中介组织主导构建多方互动机制。积极发挥中介组织的桥梁与纽带作用,通过中介组织构建政府、高校、企业等主体参与的双方、三方或多方合作机制,重点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

(3)健全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同的社会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追求,为了促进不同社会主体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支持,相关激励机制建立的不可或缺。调动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主体的积极性,外部激励约束因素固然重要,但内在需求激发也不容忽视,可从加强外部政策性激励、增强主体间利益驱动、提升主体内源性动力方面健全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政府加强对社会支持主体外部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国家政策具有强大的指引性,政府可通过减免税收、资金奖励等激励政策保证不同社会支持主体的利益实现,尤其是企业、中介组织等经济组织的利益实现;同时政府还应建立监督与约束机制,对高校、企业、创业中介等社会主体的监督和巡查,建立创业教育社会诚信组织名单,对于主动性不高,职责履行不到位的组织进行约谈与通报,并酌情减少对其在税收减免、科技补助等方面的支持;其次,高校加强与社会支持主体之间利益驱动机制的建立。支持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主体众多,从支持高校创业教育社会主体间的密切程度看,重点要加强政府、企业、中介组织与高校的合作。参与创业教育的政府、高校、企业和中介组织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既有各自独立的目标又有耦合的目标,利益互惠是相关方的合作基础与动力源泉[21],受益越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高校要开放办学,增强服务能力、主动提供服务,积极争取政府、企业与中介组织的合作与支持;第三,不同社会支持主体加强内源性动力激励机制的建立。内在激励是增强社会主体对高校创业教育支持的根本动力[22]。政府、高校、学生、企业、中介组织以及家庭都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应该通过建立内源性动力激励机制,加大对高校创业教育支持的力度。

猜你喜欢

主体政府大学生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