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作文跑题“四要四不要”
2021-03-18吕娟娟吕永海
吕娟娟 吕永海
防止作文跑题,就是写作要求中所说的“符合题意”,是强调审题、立意的重要性。仔细审题,符合题意,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条。高考作文题目中就明确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意在提醒考生要准确立意。虽然说角度自选,但考生绝不能脱离材料而任意发挥。很多考生在写作时只是粗略地浏览一遍材料,没有深入挖掘材料背后的内涵,由于审题不细,导致立意随意,缺乏深度和新意,平庸平淡,写作时甚至发生跑题现象。
如何才能防止作文跑题呢?我们可以采用“四要四不要”法:
一要整体把握材料,不要割裂其内在的联系
审读材料,既可以从正面和反面,从肯定和否定的方面着手,也可以从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写作目的等角度去审视;对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可能会有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对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可能会有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但是无论哪个角度,最终都要体现材料的整体内涵。只有理清材料的内在联系,了解材料的整体内涵,才能选准一个角度为切入点,将材料的各个角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而得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的作文题: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人物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审题要领】材料虽然叙述了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的事迹,但不能三个人都写,而是只应选择一个人;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有所感、有所思;“最深”表明还应对这三个人物进行比较后作出选择,要体现出你的辩证思维;“感受”要求写出你读后悟出的“道理”,“思考”要求你从现实中引发出探索。要整体把握材料,综合分析这些情况才能得出最佳立意。写作时要结合“齐国崛起(称霸)”的背景去写,这样既能紧扣材料保证不跑题,又能够开阔思路视野;同时还要进行比较,在权衡中得出结论。这样才符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要求。
二要找准契合点,不要断章取义
所谓关键词句,包括反复性词语、提示性词语和能够起总结概括作用的句子。虽然很多材料的核心内涵就体现在关键词语上,但审题立意时依然不能断章取义,这就要求我们把解读关键字词与材料的整体意图联系起来,并在关键词句与材料整体内涵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
例如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的作文题: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审题要领】材料由四个自然段构成,第一段引用了先贤墨子的名言及英国诗人的诗句。其关键语句是“视人如视己,视他国如己国”,“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是引导句;材料的第二、三段是叙述事实,国际社会援助中国,中国援助他国。从四句寄言中我们可以看到,作文材料提供的是中国人民和外国人民对“携手同一世界”的认识、理解。所以才有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和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材料的第四段是具體的写作要求。题目要求演讲的主题是“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我们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不同角度出发,结合疫情下的守望相助,围绕“青年如何担当与时代脉搏同步”展开讲述“创造人类休戚与共、团结互助的命运共同体”,这就是关键词句与材料之间的契合点。审题时我们可以从事物互相联系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公民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危机意识、团结互助精神、悲悯情怀、休戚与共等多个角度立意。
三要理清逻辑关系,不要脱离具体要求
作文题的材料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既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考生在找准了陈述对象后,就要围绕这一对象展开逻辑分析,如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对比关系等,深入分析其所承载的内涵,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还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不能就事论事,更不能模棱两可。
例如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审题要领】材料首先从个人的角度切入,阐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和期望,这相当于是导语;接着从家庭、社会的角度着手,阐述它们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与前一句构成转折关系;紧接着从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角度,阐述两者之间在现实生活中产生落差或错位是难免的;最后从作文的写作任务指向的角度,明确考生要写出自己的体验或思考。材料的关键词为“人生坐标”,涉及个人“人生坐标”定位和外在期待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来讲,是考查“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境界与胸怀。材料的逻辑关系焦点,就是当个人的定位与家庭、社会的期待错位时,该何去何从。而且,还有隐含条件,就是“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提醒考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脱离这些要求而只选择其中之一进行立意思考。本题只有把握好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将个人的人生定位与外在要求结合起来,并上升为择业观的高度,加以辩证地分析论述,方为切题。
四要拓宽思路立新意,不要脱离材料空发议论
把握了材料的內涵,明确了写作方向,在具体立意时,就可以运用思维拓展的方式,以材料内容为主体,向不同的角度发散思维,建立与材料相关的话题,从而确定立意的方向。在具体构思时,一定要让写作内容体现材料的一个方面或一个角度,不能脱离材料空洞地写。拓展的方式,包括横向思维拓展和纵向思维拓展。
例如2020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题: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审题要领】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作文题的关键词就是“中国面孔”。材料首先用具体事例说明什么是“中国面孔”,然后以“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发问,明确了写作方向。杜甫和屠呦呦两个事例是站在国家、社会的层面来阐述的,而医务工作者、快递小哥这两类人物群像,是站在微观、个体的角度来阐述的。以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为我们诠释了“时代精神”“中国精神”以及“家国情怀”。
审题时我们要紧扣材料,可以对关键词“中国面孔”进行多元化解读和思辨。对“中国面孔”的理解不同,其立意也不一样,对“中国面孔”的思考和感悟不一样,其立意角度也自然会出现多样性。比如,从抗击疫情的“中国面孔”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民族的韧性、自信和凝聚力,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等。
文题展示
阅读下列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英雄不只是属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和平的时代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当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时,白衣天使们不畏艰险,逆风而行;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公安交警不辞辛苦,奋战前线;社区物业人员守土有责,毫无怨言;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守护群众安全;媒体记者快速反应,及时报道。爱心人士志愿者捐款捐物,学校师生坚持网络教学,生产服务一线员工坚守岗位,守望相助……各行各业携手同行,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当代中国的英雄赞歌。
生于战“非典”、考于抗“新冠”的你,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一定听说过或经历了不少关于“英雄”的事迹,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当代英雄的认识或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要领】本题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铺设材料,作文材料取自我们当今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事例,对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材料共一段,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展示了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人们的奉献精神与担当,关键句是“各行各业携手同行,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当代中国的英雄赞歌”。本题要求符合“生于战‘非典’、考于抗‘新冠’的你”的身份,贴合时代背景,谈你对当代英雄的认识或看法。写作的关键在于确定中心或选择材料,材料要真实、具体,有代表性,才能有较好的表现力。建议考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取素材,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有感而发,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切忌脱离生活,空发议论和感慨。由于材料的前两句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和平年代里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的高度评价,对材料和作文的立意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所以此题一般不会出现离题、跑题现象。
参考立意:①致敬英雄;②英雄赞歌;③勇于担当,共克时艰;④英雄就在身边;⑤人间大爱是英雄。
学生习作
“2020”本该是一个吉祥又有爱意的年份——“爱你爱你”。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这份浪漫之爱笼上了一层“阴影”。但“爱”并没有消失,医务工作者们纷纷请缨,从全国各地驰援武汉。“英雄”这个称呼本就属于那些明知有危险,却置生死于度外,毅然前行的勇士们。
17年前奋战在抗击“非典”的前线,17年后又登上去武汉高铁的八十四岁老人钟南山,临危受命,挂帅出征。本该颐养天年的钟老,一边劝说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义无反顾地去了抗疫前线。我在网上看到了那张令人十分动容的照片——八十四岁的钟南山爷爷在前往武汉的列车上疲惫得靠在椅背上睡着了,参加完各种会议的他已筋疲力尽……
“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铮铮誓言,掷地有声。无数医护人员在请战书上按下手印,穿上那厚重的防护服,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他们是疫情中的逆行者,患者的保护神。他们脱下战袍后也是父母掌中的宝,伴侣心里的爱,儿女依靠的大树。但在严峻的疫情面前,他们依然选择了迎难而上,随时准备着牺牲一切。
还有许许多多令人敬畏的英雄。平时,他们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外卖小哥、环卫叔叔阿姨……经过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后,我们更应该感激这些无名英雄。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基辛格也在《论中国》里赞叹道:“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患难见真情。在灾难面前更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希望。为了尽快遏制病毒传播,科研人员加班加点,只求早日制造出疫苗;商人、企业家、慈善家纷纷向武汉捐赠大批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民间也自发地向武汉捐款捐物,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只用十天建成,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的奇迹。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青年学子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我们要向英雄学习,向英雄致敬。我们要做“修行者”“守护者”“识途者”,勤学苦练,夯实本领,将来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渴望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渴望成为和平年代里的普通英雄。
向抗疫前线奋斗的每一位英雄致敬:你们最美!
【点评】
全文能够紧扣材料写作,表达了“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渴望成为英雄”的思想内涵。文章开头首先简要地解读了什么是“英雄”,然后列举了钟南山出征武汉;无数医护人员主动请战;建筑工人、外卖小哥、环卫叔叔阿姨、科研人员等众多普通民众在抗疫中的英勇无畏的事例,突出了“向英雄致敬”的主旨。最后再次联系了疫情中自己作为高中生的心情,表达了勤学苦练,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愿望与理想,并再次向英雄致敬,呼应标题,升华了主旨。
373250190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