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促思 以思赋能
2021-03-18汪厚军
汪厚军
摘 要:思考是学习物理的基本素养,而问题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重要媒介。教师围绕核心问题实施有效追问,实现学生思维的聚焦与拓展,以提升教学质量。现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分析高中物理课堂追问的价值与挑战,明确教学瓶颈所在,并针对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展开探讨,实现以问促思,以思赋能,促进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追问;以问促思
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高中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结构的学科,具有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特点。提问不仅是课堂互动的重要途径,也是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载体。追问作为课堂提问的拓展与延伸,能够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促进关键能力的发展。
一、高中物理有效追问的育人价值
适时追问是构建启发式课堂的直观体现,能够拓展教学探究的广度与深度,符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展现出独特的价值优势。具体而言,第一,提升教学深度。在素质教育视域之下,高中物理课堂由知识本位走向以核心素养为主导,课堂提问不再局限于学生给出答案是否正确,而是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学会如何思考,具备对客观知识加工与重塑的能力。因此,问题的设计应兼顾逻辑性与启发性。追问是根据学生具体表现而衍生的课堂再生资源,展现的是问题的张力与弹性。在追问的驱动之下,能够促使学生逐步聚焦问题核心,剖析知识本质,实现对于知识的深层次把控。第二,提升思维广度。对于高中物理而言,活跃且缜密的思维能力是实现高效学习的重要能力。追问将独立的问题串联为思维链条,实现了科学思维的无限延展,深化学生思维纵深,有助于提升分析能力与探究能力。此外,追问形成了多维度的师生互动,是对教学主客体关系的调整,使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认知需求推进,唤醒学生主动求知欲望,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让学生学习潜能得以充分释放。
二、高中物理追问的实施现状
(一)提问方式不当,课堂追问浅尝辄止
在当前高考文化影响之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步伐过于急促,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普遍存在,追问更是缺乏应有的延展性。具体而言,其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第一,追问缺乏个体针对性。高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各有不同,追问的起点与延伸呈现鲜明的个体差异。然而教师的课堂追问存在一定的预设意味,以单纯的自我认知或标准答案为导向,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模式化的追问设计存在规范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导致学生存在“吃不饱”或“消化不良”的局限性。不仅未能起到应有的启发作用,反而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对于追问形成抵触情绪。第二,追问缺乏思维留白。追问应是师生思维的交互与碰撞,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并未给学生预留充足的独立思考空间。当学生出现回答错误或是毫无思路的情况下,教师通常采取转移提问对象或是直接给出正确答案的方式,本应是双向互动的追问成为知识的单向传输,学生的思维能力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追问丧失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二)思维能力薄弱,问题思考深度不足
学生作为高中物理教学主体,其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是影响追问有效实践的重要因素。但是就目前而言,高中生的思维能力与方式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普遍存在思维惰性。虽然素质教育改革由来已久,但是应试教学观念仍然大行其道。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高中学生批判意识较为匮乏,对于教师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遇到问题缺乏主动探索答案的研学精神,粗略地思考未果便等待教师的投喂,造就了思维惰性。正因如此,高中学生在课堂追问中的表现并不乐观,对于教师抛出的启发性问题时常展现出启而不发的状态,造成追问的被迫中断。第二,物理思维欠缺逻辑性。高中物理知识的深度呈现螺旋式递进,问题的解析需要立足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一些高中学生单纯地依靠直觉思维解决问题,不仅难以理清知识本质,而且未能捕捉追问的关键信息,形成思维禁锢节点,造成思考方向偏离,课堂追问成效与教师预期相左,影响教学有序高效推进。
三、高中物理有效追问的实践策略
(一)导入环节进行追问,突出知识生成
高中物理学习难度较大,畏难心理成为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因素。一些学生面对教师的追问展现出抵触情绪,难以充分释放自身潜能。基于此,教师应针对高中物理复杂、抽象的学科特性,转变单刀直入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前导入环节进行抛砖引玉。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展开层次化的追问,实现固有认知的迁移与拓展,衍生出深层次理解与诠释。“牛顿第三定律”教学为例,此章节旨在引导学生将生活现象上升为物理知识层面,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牛顿第三定律的相关知识。首先,教师播放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的画面,构建教学情境,提出核心问题,火箭发射升空的原理是什么?激发学生的猎奇心理,奠定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感基调。其次,教师展示简易的水火箭发射视频资料,实现对核心原理的简化,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在此基础上,教师以观察类问题作为思考起点,水火箭发射升空的一瞬间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通过观察视频资料,很容易得出答案。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开追问,结合所学知识猜想水火箭是凭借什么升空的?那么火箭对水有没有作用力呢,为什么?引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课堂探究主题。最后,教师顺势而为,进一步追问,你能够举出日常生活中关于相互作用力的具体例子吗?猜想相互作用力存在怎样的关系?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学生具象化的事物建立关联,唤醒学生的固有生活经验,为新知识的深入探索提供支持。
(二)思维节点进行追问,拓展学习深度
高中物理不乏难以辨析的概念或定理,具有一定的认知难度,造成思维节点,若不加以及时地引导极易造成知识漏洞,影响持续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通过适时追问,引领学生突破思维阻碍,理清物理知识本质,实现深度学习。以“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为例,此章节的重难点在于理解加速度的概念,能够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以及速度的变化率,能够用图像具体分析加速的相关问题。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教师明确综合目标导向提供精准指导。首先,教师选取学生较为熟知的实际事物与现象作为新知识探究的切入载体,如:自行车下坡、公交车出站、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百米运动员起跑等,分别给出初始速度、末速度以及经过时间相关数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速度变化量与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导学生借助表格梳理有效信息与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现有资源与最终的探究目标。其次,教师围绕学生汇总的表格数据提出思考问题,你能够根据现有信息说出速度最大与速度变化最大的物体吗?以检验学生信息整合情况。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薄弱点进行启发式追问,是不是运动速度越大,速度变化就越大?触发认知矛盾,讓学生的思维短板得以浮现。教师进一步引申探讨问题,应该如何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指引学生的思考方向,由猜想向具体解决方案推进。教师针对学生的思维瓶颈,以追问搭建认知脚手架,帮助学生更为准确高效地理解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
(三)错误反拨进行追问,培养解析能力
由于高中学生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回答错误在所难免。教师应客观地接受学生暂时性的学而未达,对于学生的错误展现出多一点的耐心,借助进一步的追问,将错误转化为启发学生探寻解决方案的教学资源。一方面使教师能够获得更为有效地教学反馈,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反拨,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为学生创造更为宽松、独立的长足发展空间,重塑学习自信力,推动个性化发展。以“电势能和电势”教学为例,此章节知识占据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关系到學生对于静电场中能量相关知识的深度学习。然而从力与能量两个角度研究电场并非易事,学生对于电势能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在解决问题时频频出错。基于此,教师捕捉学生的典型或共性错误,通过设疑与追问诊断造成认知障碍的症结所在,并采取对症下药,实现错误的拨乱反正,以促使学生能够掌握重点概念,理解本质关系。例如:针对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是否一样高的问题,学生通常以正电荷形成的场作为支点进行思考,即便是回答正确并不意味着对于概念的理解是全面的。此时,教师转变单纯将答案是否正确作为评判学生学习状况的依据,而是进一步地追问,为什么?你是如何分析的?将学生思考过程可视化,客观地掌握学生认知情况。此外,教师进一步拓展问题广度,如:电势高的地方磁场强度是否一定大?电势的高低与电场强度是否存在必然联系?电场中所带电荷的正负与电势的正负值是否存在关联性等等。以原问题为核心构建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条,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物理概念,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研学精神,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过程进行追问,发展探究意识
实验是探究物理规律最为直观有效地方式,是高中物理不容忽视的教学模块。教师应通过设问与追问,强化学生的实验体验,带动学生思考,促进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教学为例,首先,教师以问题形式解析实验要点,保证实验进程的有序推进。如:完成实验需要哪些器材?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梳理实验步骤。教师针对实验易错点展开进一步追问,如:打点计时器的作用是什么?低压交流电源是必须要吗?重物的选取原则是什么,为什么?应该怎样规避实验误差?在问题的引导之下,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要领。此时,教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如:你还能够想到哪些应该注意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以此探寻学生的认知情况,活跃学生思维,引发自主性的课堂互动。其次,在实验结论阐述与探讨环节,教师针对学生的论述适时展开追问。例如:当学生实验结果产生误差时,教师进行追问,你是怎样确定计时器开始与终止位置的?是否需要先测量重物的质量呢?重物某一点的速度是怎样得到的?借助追问分析操作失误所在,帮助学生更为清晰地掌握实验原理。以问题为载体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加强对于实验过程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结束语
问题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搭建了独立思考与认知互动的平台,而追问将问题探究活动引向更深层、更有意义的教育层面。但是课堂有效追问的教学实践道阻且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及时调整设问形式与指导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克服畏难心理,深入探究物理知识本质,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季正华.“P-G-R”深度学习范式中的教学追问策略:例谈“先行组织者”理论的应用[J].物理教师,2021,42(7):12-15.
[2]丁丹华.点追问之火,启科学之门:高中物理课堂追问艺术[J].物理教学探讨,2020,38(7):10-11.
364750190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