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德育的探索
2021-03-18刘胜
刘胜
摘 要:随着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推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教育不仅需要传递知识和概念,更需要落实品性培养和价值观念引导,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因此现阶段德育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小学教育作为受教育主体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处于学生观念发展和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强化德育则显得十分必要,本篇文章以此为中心分析了如何在小学教育中落实德育,实现对学生价值观念的有效引导和塑造,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
关键词:德育 小学教育 策略分析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0.048
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现阶段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在教育展开的过程当中落实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效落实德育工作,一方面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在学习领域不断成长和发展,另外一方面,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判断准则,助力学生终身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落实德育也成为现阶段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而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更是德育研究的重中之重,想要在小学教育中落实德育,实现对于学生观念的塑造和引导,相关院校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展开。
一、合理调整教育内容
时代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不断优化和改良,从德育设置的初衷和主旨来看,德育是为了让学生的价值判断准则更契合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样的背景下,德育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做出优化,因此,落实德育的过程当中,除了需要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还需要注重时代精神的融入和丰富。
现阶段很多小学德育过于关注对传统美德的继承,而忽略了时代精神和现实需求,这就导致了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对于学生的实践生活并不能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这一方面导致了学生对于德育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相对较低。另外一方面并不能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也就失去了德育本身的价值,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学校需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政思想、时代精神中不断汲取新的元素和新的内容来丰富德育的内涵。除此之外,还需要抓住一切时机,通过讲解热点事件的方式让学生们认识到德育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对热点事件的分析和探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德育内容,进而作用于学生的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二、引入更多的德育活动
想让德育切实发挥效益,真正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受到指引和帮助,首先需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的兴趣,传统的宣讲工作和理论传输工作显然已经不适用于现阶段德育的需求。因此,引入更多的德育活动显得十分必要,通过趣味多样的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在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判断准则。
相关小学可以引入辩论赛、歌手大赛、演讲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通过活动形式的丰富来强化德育的教育效果,例如学校可以就社会热点话题或热点新闻让学生们展开辩论赛,在激烈的辩论和探究过程当中,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对错,什么是善恶,什么是美丑,同時也让学生们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当中合理做出判断和抉择,开展活动的方式可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不同于直接的理论传授,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探索、去分析,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益和影响。
德育作为观念上的教育和价值上的教育,是对学生价值排序和主观意识的引导。因此,一切的外在力量影响都是表面的,只有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并且愿意践行才可以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和效益。学校需要以此为中心,降低德育的枯燥乏味特性,提高教育活动的趣味性,以此为基础,强化教育的影响。
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教育想要切实发挥效益,达成预期的教育目标就需要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精准发力才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影响,小学德育也同样如此。教师想要切实发挥德育的效益和影响,首先需要了解小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针对学生的问题合理调整德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向。为此,教师就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效拉近之后,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学生才更愿意听从和践行。另外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认识到学生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出合理的调整。
想要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教师除了需要加强对学生观念上缺陷的了解以外还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生活上的了解,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年龄差距和知识储备以及社会阅历上的差距,这就导致了教师往往无法有效了解学生的观念态度,同时在教育内容选择上针对性也相对较弱,尤其是在德育实践的过程当中往往需要联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感悟和更多的借鉴,进而让学生们了解为什么要践行,践行有什么好处和什么影响,而通过加强沟通和交流,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这样教师在案例选择的过程当中,更具有针对性,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建立共情,更快地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沟通交流的过程当中,相关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注意沟通和交流是为了拉近教师与学生的之间的距离,进而让学生更愿意与教师讲述自己的观点、看法以及自己存在的疑惑和问题。这时教师就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以一个教育者或过来人的身份对学生横加指责,教师要将学生当作朋友,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效率和沟通质量才可以有所提升。
其次,教师需要认识到沟通与交流的过程既是对学生加强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的过程,因为德育不仅需要考量共性问题,更需要考量个性问题,对于个性问题的解决,沟通与交流往往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为此,教师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当中应加强引导,带领学生反思,进一步激发沟通与交流的教育效益和影响。
四、课程思政
德育是观念上的教育,而观念的形成和引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从一方或一点出发往往是不够的,需要引入更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整合教育资源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现阶段在小学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德育往往仅仅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无法有效覆盖所有学生的问题,为此就需要打破学科壁垒,落实课程思政,让每一门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都可以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态度进行有效引导和教育。小学所有教师都必须认识到德育落实势在必行,每一门学科的教师都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尤其是语文教学、英语教学、历史教学、政治教学这类文学性相对较强的学科。更应该发挥其延展性和塑造性,引入德育。相关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教育内容和学科特征以及学科素养培育需求展开分析,寻找出最契合于本学科的德育方向。例如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自律、尊重规则等精神品质。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不断进取、不骄傲、不自满等精神品质。相关教师需要立足于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宽。在教育过程当中,抓住德育契机,展开对学生的德育,通过课程思政的落实,让德育融合于各个小学学科当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助益学生的人格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塑造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强化对小学生的德育是十分重要的,相关小学需要引起关注,通过优化教育内容、开展教育活动,加强沟通和交流,落实课程思政等多种方法,提高德育的效益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腾《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的探索》,《科幻画报》2021年第3期。
[2] 王朝晖《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3] 赵书凤《新形势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索》,《农家参谋》2020年第3期。
[4] 黄坚《基于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德育的价值与途径探索》,《考试周刊》2019年第22期。
315050190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