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蔚县地区古村堡防御体系研究
——以卜北堡为例

2021-03-17李东虹田林赵文晨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蔚县仪式空间

李东虹,田林,赵文晨

(1.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2.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12)

一、研究对象

明朝时的蔚县在军事上隶属宣化府,因明代九边军事防御体系下的军屯卫所制度而在关隘险要之地筑起诸多村堡,战时协同作战,平时耕作生产。卜北堡汉代即建村,明代以前商贸已颇为繁华。明初,因薄家庄(卜北堡旧称)地理位置优越,朝廷在此地始建军堡,并分立南北两堡,至此卜北堡形成结构清晰、格局完整的村堡,并于明清发展至鼎盛。

而将卜北堡选作研究蔚县地区村堡防御体系的样本对象,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卜北堡位于古蔚州卫城西北方向,与卫城直线距离不足3公里,是距离卫城最近的军堡之一,有作为最后一道前哨的重要职责。其次,卜北堡作为蔚县地区的早期村堡,是蔚县村堡的简单雏形之一,其营建技艺能直接反映村堡形成的影响因素,可作为研究当时蔚县村堡规划与建造思想的典例。第三,《明史·石璞传》载:“案振先墓在城西薄家庄振即庄人”,即明朝第一代专权宦官王振便是薄家庄人,故而村堡中留存有高等级与规制的建筑实例,可反映当时当地的高水平建造技艺。

二、外部选址考量

我国古代村落选址多善用自然地形优势,卜北堡也是如此。蔚县地属太行八陉北三陉之一的飞狐陉,具有极其突出的军事防御价值。卜北堡则因处敌军南下侵扰蔚州卫的途经之地而在择地选址方面精心考量,以对抗外部敌军。同时,水土、交通等资源条件作为村民日常生产生存所需也共同决定卜北堡的外部选址考量。

(一)选址条件

在我国古代冷兵器时代,战争以平面作战为主,因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村庄,筑起高墙几乎是唯一的防御手段。因此,卜北堡选址在一半岛形高地之上,东西宽约240米,南北长约100米,便于在敌情发生前瞭望,敌人来攻时防守。同时,村落将住房置于高处也可防止水患,将耕地置于低洼处可方便灌溉,是理想的宜居模式。

同时,村堡所在的高地南、西、北三侧均为河流故道所冲击出的冲沟(图1)。冲沟划分出天然的隔离带,将卜北堡隔离以免于战乱的频繁冲击。同时,冲沟的存在提供了玉泉寺的选址空间,并使位于冲沟低洼处的玉泉寺、位于村落高地的主街和位于堡墙之上的真武庙形成逐渐抬升的仪式精神轴线成为可能。

(二)资源优势

据《畿辅通志》所载,壶流河“自山西广灵县入州境……又东径薄家庄……”“壶流河又东北流,至薄家庄南”可知,卜北堡一直居于蔚县的母亲河壶流河北岸,地处河川区,因此古时水源充沛,至今供村民使用的水井仍有三座。同时,村落北侧、西侧均地势平坦、土壤优质,适做农田。

图1 卜北堡选址分析(作者自绘)

古蔚州所处的飞狐陉还属于万里茶路的重要一站,沟通国外与南方诸省而具有重要的商贸经济地位,故蔚县村堡选址与发展亦有商贸经济方面的影响。卜北堡外南侧有燕云古官道经过,按清光绪《蔚州志》中记载“薄家庄桥城西三里通西宁、广灵”。后续随着村庄规模的扩张发展,卜北堡开始沿古道走势向东南方发展(图2),在距村堡较为偏远的东南侧道路交叉口处发展出集市,并应运而生出集会所需的众多庙宇与戏台。分析蔚县现存村堡可知,蔚县村堡选址时的外部考量也多出于上述高地、冲沟、水土和商道四种因素(表1),但防御需要仍为特殊战争时代背景之下村堡选址的首要考虑。同时各村堡因敌情强弱而对选址因素有所取舍,从而使村落格局表现为不同的形态,或方正,或自由。

图2 卜北堡发展演变分析(作者自绘)

表1 蔚县村堡选址因素对比(作者自制)

三、内部三重防御

村落内部的规划营建秩序用以保证村民日常的生命安全、生产生活与人际交往。卜北堡的防御体系包含被动对外的围护型防御、位于堡墙制高点的主动型防御设施与民居防御。

(一)围护防御

卜北堡的防御性能首先体现在地基、堡墙和堡门组成的围护型防御体系上。据实物观测卜北堡基础中夯土层与卵石层间杂,高约50厘米,推测曾为解决基地北侧土壤软弱下陷问题而采取加固措施。堡墙在此基础上围绕台地边缘而建,因此呈自然形态。同时堡墙上还间隔分布高宽均凸出于堡墙的敌台,北侧现存两个,据走访,西侧、南侧仍有两敌台分布。

卜北堡是四面筑墙的独门堡,唯一的堡门建于堡墙最东侧,其选址不仅背离敌人进攻方向,并较东侧堡墙退回约15米,使门前原本的开阔广场变为狭窄通道,与戏台、龙王庙共同将敌人限制在相对局促的空间内,以控制敌人攻势。其次,堡门结构为石砌基础砖砌上身的拱券结构,整体建造坚固。

(二)高点防御

第二层防御是位于堡墙制高点之上的建筑,用以瞭望观察敌情,主动迎战。这一防御手段利用了地势的高度及堡墙的高度,以发挥其不同于平面的作战优势。卜北堡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于堡墙之上共建有三处建筑,而一般蔚县村堡仅在北端高处建一处或南北建两处建筑(表2),由此可见卜北堡的防御需求之高。建于堡墙西端的玉皇阁虽仅有一间,却利用地形深入平原,利于眺望。处于北端高处的真武庙建在古井之上,是完整坚固的院落,在三处哨所之中规格形制最为严整。

表2 蔚县村堡高点防御对比(作者自制)

(三)民居防御

堡内民居多为内向合院式,并以高大的门楼与单坡房屋的高墙面对街巷,不设窗。房屋墙面与门楼之间也以瓦砌的花篱墙筑起分隔,形成完整的防御界面。同时卜北堡内的民居建造也颇具地方特色,结构自由,兼有抬梁式、穿斗式,或二者结合式,又因主人的身份财力或年代原因而各有特色,也依家族繁衍而有扩建发展。

四、心理安全补充

蔚县村堡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其基于礼俗仪式而呈规律分布于村堡内外的信仰空间。这些空间容纳村民依节庆时令和人生际遇所需举行的多种仪式,娱神娱己的同时也达到心理安全补充的精神防御目的。同时村堡中的信仰建筑与环境的布局也作为物质边界与轴线骨架而对蔚县古村堡的聚落形态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一)建筑形制

卜北堡的信仰空间由散点分布的祭祀建筑、娱乐建筑与线性的街巷广场共同构成(图3)。

其中,祭祀建筑包括源自正统宗教的佛道寺观和具有实际功用的小型庙宇。正统寺观多因皇家诏命或有神灵感应而修建,选址于村外,建筑多呈几进院落式布局,规模大时再建东西两路,主殿多为悬山、歇山甚至庑殿顶。

卜北堡中正统佛寺玉泉寺为明朝太监王振奏请明英宗所建的家庙,因此主殿享用庑殿顶并绘有艺术价值极高的彩绘壁画,后在南侧加建抱厦与两侧碑亭。同时寺庙居于村堡主轴线之上,依轴线排布有门楼、山门殿与大殿,东西配有厢房,西跨院为僧房,东跨院有地藏殿,全寺依地势高差而建,远望颇有威严之感。

图3 卜北堡庙宇系统及仪式使用分析(作者自绘)

蔚县地区古代多战乱,同时因山势环绕形成小气候而多灾情,据乾隆版《蔚县志》记载的干旱就有九次,地震、雨雹、蝗灾、疫病也时有发生。因此依实用神职而建的小型庙宇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主防御镇守职能的天神信仰,包括真武庙、玉皇阁、关帝庙等;二是与农耕生产相关的神灵信仰,包括龙王庙、河神庙、马王庙等;三是村民为日常求福解厄的幻想神崇拜,包括观音堂、三官庙、文昌阁等。

卜北堡的实用庙宇现存有真武庙、玉皇庙、文昌阁、梓潼楼、观音殿、龙王庙和马神庙(图4),多为清代所建。其中真武庙、龙王庙和观音殿规模较大,各自为完整院落。其中真武庙建于北端高台之上,高台正下方原有古井一座,门楼、钟鼓楼、厢房与正殿齐备,镇北主防御。龙王庙建于堡门南侧,有正殿三间,前出抱厦,前有过庭三间,壁画、碑刻等遗存颇多。观音堂山门前现有古井一座,左右配有钟鼓楼,前出月台,院内仅大殿一间,进深大而面宽窄,为当地常见做法。建于堡门之上的硬山布瓦建筑,向堡内一侧为文昌阁,向外一侧为梓潼楼。而玉皇庙和马神庙仅一间,马神庙更为面阔1.3米,总高1.8米,梁柱用材直径10公分的小型庙宇。

图4 卜北堡现存实用庙宇(作者自摄)

蔚县地区的村堡娱乐演艺建筑多为戏楼、灯影台与灯山楼,用以在仪式中献戏娱神。因此戏楼的选址与配建也具有明显与仪式相关的规律,如戏楼多配建于真武、关帝、观音等大型庙宇旁以满足举行祭祀仪式需求,并多与庙宇正对,共同居于村堡主轴线之上。同时堡门外广场也因多举行仪式而建有戏楼,同时遮挡正对堡门的视线,起到心理安全的作用。

卜北堡共建有戏楼两座,一座正对堡门,一座正对堡外观音堂,均为清代所建三间卷棚顶建筑,建于高台之上以达到演剧需要的视觉和声学要求,开间当心间宽阔以满足演艺人员的活动空间需求,结构举架曲线优美,容纳声音反射混响,达到良好的听觉感受效果。同时,卜北堡戏楼彩饰精美,壁画所绘封神榜题材清晰艳丽,檐枋、梁头与斗栱花枝及象首纹样雕刻细致,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

(二)仪式使用

蔚县村堡中的各建筑及街巷广场、古树古井、山体沟渠等村落环境共同构成心理安全及仪式所用的信仰空间,包括堡门空间、主街空间等。卜北堡中的信仰空间因地形地势而表现为三向围合的堡门空间与环形主街空间。堡门空间由北侧高大堡门、南侧戏楼与西侧龙王庙大殿围合而成,形成供人群停留的广场与节点。环形主街空间由竖向主街与横向的前后两街构成,串联起玉泉大寺、登山楼、真武庙与玉皇庙,因此村堡中的主要街道除去日常生活世俗使用外,又被赋予了结构上的精神功用。

蔚县地区的礼俗仪式可分为社火等节庆仪式、婚丧等人生仪式、祈雨等生产仪式与祭神等宗教仪式。其中具有空间意义的仪式又可按参与仪式的人员活动轨迹与所需场地形态分为点状、线状和复合状。表现在卜北堡中的点状仪式空间如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于观音殿举行的祭神仪式,并结合观音殿配建戏楼向观音献戏;线状仪式空间如丧礼的“送路”仪式,一般于七日丧期的第五日夜晚,由近亲及鼓匠男性数十人沿主街行进,每至庙宇处行祭拜,最终回归出发点;复合状仪式空间如祈雨仪式,仪式由多人抬神像由循河而建的龙王庙行至龙庭或广场,成功求雨便于龙王庙配建戏楼向龙王献戏。

五、村落特征

(一)整体规划

卜北堡的村落形态从宏观至微观都呈现出极强的规划意识。村堡整体及方位仍遵循我国古代的传统方形城制,街巷格局体现实用与精神的双重轴线,节点建筑则以领域性满足使用与心理安全的双重需求。

(二)结合地形

卜北堡的村落选址、环形路网与公共建筑的选址布局因防御或生活的实用需要与信仰崇拜的精神需要而多有结合地形优化环境的巧妙处理,如高台优势、自由边界、高差利用、三角院落等。

(三)信仰选择

卜北堡的精神信仰选择以镇守为上,将当时皇帝推崇并属水主镇北方的玄武置于主轴线北端,并因与州城紧邻而受其影响表现为玉皇—真武并存结构,而堡门信仰的选择为蔚县常见的关帝观音、文昌梓潼两种一殿作两用模式之后者,体现本村的崇文之风。

六、总结

古村落是杂糅了邻里血缘、营建技艺、宗教民俗等的文化共生体。卜北堡基于防御思想的直接防御设施、心理安全补充建筑及村落环境的营造均结构清晰、等级分明,受到生存条件、地形地势、传统礼制、晋商技艺的多方影响。因此,研究及保护古村落应考虑其复杂性,了解政治、军事及经济建造背景,同时关注物质性空间和精神性空间,以此完整探析村落形态结构及其成因。

本研究由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资助 项目号:PG2020013

猜你喜欢

蔚县仪式空间
空间是什么?
十岁成长仪式
创享空间
仪式感重要吗?
在蔚县过大年
蔚县脱贫攻坚进行时
蔚县青砂 匠心传承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Talking strategies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