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思维在中国儿童绘本设计中的体现

2021-03-17宋田博刘东霞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绘本儿童孩子

宋田博,刘东霞

(太原理工大学,太原 030024)

一、中国儿童绘本现状

阅读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间段阅读对儿童思维的培养和对孩子日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绘本是儿童早期阅读中接触率最高的书籍类型,此类书籍的文字占比偏少,插图占比较大。精美的图片不但适合孩子自己阅读,而且适用于家长对孩子进行早教阅读,这样既能对孩子的早教起到激发的作用,还能起到亲子幼教的作用,性价比高。随着二胎政策的颁布,生育率迎来了新的高峰,85后、90后成为家长中的“主力军”,年轻的家长在教育理念上更为先进,而且对图画书籍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绘本由于其独特的优越性,并且在教育心理专家和学前教育单位的推荐下,被儿童日益广泛地接受,也逐渐获得家长们的认可。庞大的基数、稳定的增长,为儿童绘本未来的市场积攒了非常可观的用户量。

我国绘本行业的发展时间较短,必然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发展道路曲折但是前景广阔,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但是,尽管当前的儿童图画书市场正在升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儿童绘本市场尚未成熟,其市场表现仍然微弱。目前,我国大多数儿童图画书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获奖书籍和畅销书,这些书具有出版经验和销售数据可供参考,引入后,风险更低,见效更快,对编辑者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出版商更加偏向引进畅销绘本,对于原创儿童绘本并不重视,缺乏评论家的扶持和指引。其次,目前国内儿童绘本市场非常混乱,许多绘本设计的着重点都在华丽的外表以及繁琐的制作材料上,忽略了儿童思维单纯、分析能力较差的事实;一些引进的畅销或获奖的绘本虽然优秀,设计也非常出色,但内容情节都是国外的事物,脱离了国内孩子的实际生活环境,导致国内孩子阅读理解较为吃力。最后,国内儿童绘本的风格大体相同,没有新颖的创作思维,更不用说绘本的设计语言表达。基于以上问题,对我们国内的设计师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要自主创新符合中国适龄儿童的绘本,其次是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运用一些语言表达来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儿童中心观

图1 三角形

图2 方形

图3 圆形

图4 环形

图5 S形

图6 放射形

图7 对角线

以儿童为中心,用孩子的思维思考问题,去服务于孩子的利益,是儿童中心观的本质所在。绘本是儿童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儿童获取知识的各种方式中占很大比重。它不仅可以引导儿童的兴趣产生,满足儿童的本能兴趣,而且可能让这些兴趣转变为一生的爱好;此外它也是儿童生活中重要的精神食粮。然而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开始接触儿童绘本后却读不懂绘本里面的内容,主要原因之一是书籍内容从口语转变为书面语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们不能只是盲目地去喊有关儿童本位的口号而不尊重他们,从儿童的角度来看,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精神,如果强行按照成年人的标准对他们施加我们的生活信念和思想,并试图驯服他们,会使得儿童文化和儿童绘本设计之间形成对立,从而对儿童成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在引导的基础上,以儿童利益为标准,在创作儿童绘本的过程中,尽可能贴近儿童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融入他们的单纯、丰富的想象力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情感,从而引导其自身价值观的构建,而不仅仅只是追求外表的美观或是一味地对外来绘本进行模仿。

(一)充满“童心”的构图

儿童有不同于成年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感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童心”。孩子考虑问题的方式和成人考虑问题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体现在画面上其审美也与成人不同,所以,儿童绘本的构图应该尽可能地还原孩子的审美。构图是图形构建的基础,对绘画作品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儿童绘本创作中的基本构图有三角形(图1)、方形(图2)、圆形(图3)、环形(图4)、S形(图5)、放射形(图6)、对角线(图7)等。通过这些图形的搭配整合,再与绘本中的角色造型有机结合,突破单调、呆板的状态,能使画面产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有效地吸引孩子使其将兴趣转入绘本的故事情节中,从而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自身的认知能力。

(二)体现“童真”的色彩

色彩是表达感情、渲染氛围的重要艺术手段,在儿童审美情趣中,儿童对色彩特别敏感,尤其对纯色、原色有着强烈的喜爱。与其他绘画艺术创作不同,儿童绘本的创作有着特殊性。由于孩子对色彩认知的纯粹性,鲜明的色彩更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所以儿童绘本创作中应大量运用高纯度的原色,通过搭配调和来赋予绘本内容生命的律动,比如绿油油的大树、金灿灿的太阳都是孩子们所喜爱的。色彩对于孩子来说,有着特殊的吸引力,相对于绘本中的角色,也许孩子们更喜欢里面的色彩。但是,不是所有的儿童绘本都需要用高纯度的颜色,绘本创作者应根据不同故事场景搭配使用色彩,使孩子更快地融入故事情境中,并获得愉悦的感受。

(三)创造“童趣”的造型

儿童绘本应该是充满情趣的作品,儿童的情趣就是通过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并去发现那些有趣的东西。因此,在表达童趣时绘本创作者必须把握孩子的心理特征,例如其思维往往是以主观、直观的表象作为表现形式。

在儿童绘本的内容构建中,角色拟人化的变形表现是其最独特、最关键的部分,此外故事内容中的角色定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夸张和多变的形象,不仅能强化绘本的表现力,更能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孩子更快的进入故事情境,与绘本中喜怒哀乐的各种角色融为一体。绘本创作者笔下的米老鼠、喜羊羊、白雪公主等,这些童话角色造型夸张多变,是创作者想象力的延展,其通过夸张的手法来寄寓一定的理想和情感,用孩子的理解方式去理解世界,从而引导孩子通过绘本来认识世界。

三、儿童绘本设计中的语言表达

(一)感官语言

1.视觉语言

视觉的形成是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不仅会选择那些吸引人的东西,还会选择人们所看到的任何事物。视觉表达是绘本设计的重要前提,因此,儿童绘本的设计应通过增强平面中的各种视觉元素来吸引儿童。

在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中,孩子早期阅读不仅仅是识字、提升辨别物体的能力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科学的引导他们体验阅读、认识自身与世界。所以在设计绘本内容时要准确把握。

儿童在文字和图画识读认知等能力方面的差异,帮助他们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字语言和图画语言识读方法从而积累识读经验。儿童绘本设计不仅要依靠图画的主导,视觉次序、视觉轨迹也是绘本创作者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观察图像,可以培养孩子的视觉认知能力。例如,通过观察画面中不同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培养孩子对空间关系的感知;通过对不同物体形象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辨别,对不同物体颜色、形状、大小和位置的观察,来锻炼孩子的视觉辨认能力;通过对三维立体空间在二维平面上画法的表达,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听觉语言

听觉占人类获取信息总量的11%,是除视觉外获得信息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听觉刺激能促进深层大脑学习潜能的开发。声音的记忆是人类最原始的记忆,因此,采用技术手段来增加儿童绘本中声音元素的互动,使图画书可以“说话”,从而可以更好地增强绘本的内容,吸引儿童兴趣,加深绘本信息在儿童大脑中的记忆。

3.触觉语言

随着孩子的成长,触觉成为他们获取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来源,阅读绘本的第一步就是要接触绘本,而构成绘本的材质是儿童首要接触的绘本内容。使用不同的材料、材质会产生不同的物理特性,这些各异的肌理形式将使人产生多种感觉。在基于纸张的绘本设计中,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材料,如皮、毛等,与绘本的内容相结合,以便孩子可以更真实地感知绘本的内容,并通过在阅读过程中接触不同的材料,拓展孩子的认知范围。

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许多立体书籍,其中也不乏优秀的儿童读物。立体书的结构相较于前两者(皮、毛)在材质方面的使用有所简化,其结构设计的重点在于配合书中故事情节在恰当的位置设置机关,这样做可以更好地唤醒儿童的多种感官体验。这种体验式设计不仅可以让儿童绘本具有可玩性,增加了玩具书的知识性,而且成本远远低于真正的玩具,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

(二)儿童绘本中互动性的设计表达

儿童绘本互动性的引入,不仅强调了阅读过程的参与性,而且使儿童绘本的阅读从单一角度转向多样化,并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形式来调动儿童的感官意识,将绘本转变为一种教育与娱乐相结合的认知方式。因此,互动的绘本是儿童绘本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儿童绘本的设计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越来越多新颖的互动形式,以便在阅读中更充分地发挥儿童的天性。

四、总结

孩子阅读绘本不仅因为兴趣,更是为了能够从所阅读的作品中得到正确的引导,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我国原创绘本和国外引进的绘本在故事情节设计及语言表达方式上各有优势,但两者都是希望在有限的设计语言中表达绘本无限的魅力,其目的是一样的。在对中国儿童绘本设计现状的分析及对儿童中心观的梳理中,儿童绘本的设计语言对孩子早期思维认知和情感心理的影响与作用这一研究方向渐渐清晰,关注儿童绘本设计语言的引导作用,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儿童绘本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此外,在引进国外优秀绘本的同时,发展我国本土绘本也至关重要,本土绘本肩负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的重担,优秀的本土绘本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而且这些绘本也会对儿童思维的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会让我们的文化自信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牢牢扎根。

猜你喜欢

绘本儿童孩子
绘本
绘本
绘本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