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福建地区侨乡民居建筑装饰传承与保护研究

2021-03-17赵项魏峰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侨乡华侨民居

赵项,魏峰,2

(1.福建工程学院 设计学院,福州 350118;2.福建工程学院 设计创新研究中心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福州 350118)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海岸线冗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中国近代重要的侨乡之一。近代福建地区的侨乡主要聚集在闽中与闽南地区,以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四地为主,侨胞、华人人口约1580万,占全省总人口40%以上。在福建这些华侨人口众多的地区,侨胞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建造了具有外域风情的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这些建筑的装饰别样多彩,地域特色显著,如福州仓山区的洋楼、厦门厦港的“鹦哥楼”,泉州石狮市永宁镇后杆柄村的“九十九间大厝”,漳州芗城区新行街的陈氏“番仔楼”等,这些华侨民居建筑装饰蕴含着侨民的聪慧,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近年来,福建地区的很多华侨民居建筑因自然损坏、城镇化建设或过度开发而破坏了其原有的价值,鉴于此,在福建省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关于回复《关于保护和活化华侨民居建筑的建议》(第1126号)中指出:侨乡文化是构成福建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部分,华侨民居建筑装饰是珍贵的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省直属部门将加大华侨民居建筑装饰的保护和活化的力度,围绕和结合政府职能开展保护工作。近代福建地区侨乡民居建筑装饰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响应福建省政府政策,宣传近代福建侨乡民居建筑装饰的人文艺术价值,扭转侨乡民居建筑装饰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地位。

一、近代福建地区侨乡民居建筑装饰的融合创新发展

(一)华侨民居建筑装饰风格兼容并蓄的多样性

福建各地气候、地理环境各有差异,再加上各地的华侨来自100多个不同的国家地区,福建不同地域的华侨民居建筑在外部造型和内部装饰设计上存在显著差异。

1.为适应厦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又因华侨大多定居于东南亚,因而近代此地区的华侨归乡营造民居时,在形制上保留原多进院落空间形态的基础上又兼融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外廊式形式,体现其空间对气候的适应性。

2.近代漳州侨乡民居建筑的装饰空间以纵向进深的序列展开,其进深空间序列是近代侨乡民居建筑中独具特色的空间样式,建筑院落既包含了闽南风格的“厝”样式建筑,也表现出南洋西式的建筑样式,装饰风格中西兼容并蓄,凸显出浓郁的漳州侨乡民居建筑的地域风格。

3.近代泉州侨乡民居使用独具一格的闽南装饰材料,外立面墙的上部分主要使用红色的“烟炙砖”,下半部分包括柜台脚均以产自泉州地区的白石或青白石为主,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色彩。白石又称“泉州白”花岗石,石材质硬,能耐咸性海风的侵蚀,不易沾染污物,在雨水的长期冲刷下,显得特别洁净。青色的花岗石主要产自泉州惠安,石质坚硬,十分适合雕刻,地域特征明显。

4.近代莆田仙游地域侨乡民居建筑在保持传统民居建筑格局基础上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并遵守传统“礼”制,将民居建筑中轴线的主厅置于传统的理性观念支配之下,主从关系通过轴线和方位来确定,居住在中间为大,以体量大为尊。在中外杂糅的建筑装饰文化因子、经济等影响下,莆仙地域侨乡民居建筑装饰色彩格外绚烂,纹样别具一格,以“满装饰”的强烈色彩和极其花哨的装饰、纹样来炫耀富贵,这种装饰是近代华侨民居建筑中独一无二的风格和样式。

近代福建地区的华侨民居建筑装饰是我国华侨民居建筑装饰的重要一脉,福建各个地区的近代华侨建筑装饰风格各异,包涵多种建筑形式,作为近代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融入南洋多姿多态的装饰风格,不但具有历史继承性,还展现出一定的自我风格。正是它们的存在为华侨民居建筑装饰风格多样性的塑造增添了独特的元素。

(二)华侨民居建筑装饰的文化地域性格特征

近代福建华侨民居的营造技艺,吸收了大量外来的多样建筑装饰风格,逐渐演化成兼容并蓄的闽地装饰特色。近代福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华侨的流动带来了这种多元文化的建筑装饰因子。侨汇经济是作为侨乡民居建筑装饰风格形成的最为重要的经济基础,还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了当地的民风习俗,建筑装饰无疑是这种改变的最直观呈现,极大地刺激了福建区域的华侨民居建筑装饰的发展。与侨汇经济一同涌入的还有夹杂着南洋风情的图式和“二手再传递”的欧洲建筑文化装饰样式。华侨民居体现了本土材料与外来材料的混合使用、传统工艺与洋化工艺的融合创新、传承装饰与外化装饰的兼容并存的审美意韵,华侨民居建筑装饰外化流变的背景应是中外多元文化碰撞、融合之后所形成的推动力量。这种经历史流变而碰撞、融合并调适、创新的文化因素,逐渐形成了近代特殊的历史时期福建华侨民居建筑装饰独特的文化地域性特征。

(三)华侨民居建筑装饰文化的审美理想

近代福建华侨民居建筑装饰作为我国华侨民居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发展在创新传承华侨民居建筑装饰文化和美学风格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海上丝绸之路与华侨所带动的多样文化交流,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的审美趣味,在建筑装饰表现上更加突出多元性文化特征。有传统(海洋性装饰文化)、有中西兼容(西方装饰通过南洋再传递)、有外化融合(伊斯兰建筑装饰、印度装饰等)、有多元耦合(世俗的、宗教的、外域的),这些杂糅了多种文化因子的装饰语汇与身处独特文化地域的福建近代华侨民居建筑装饰,忠实地记录了近代闽人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一个特殊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折射出福建地域大众的审美价值取向、社会心理、思维方式与审美理想的追求,使近代福建华侨民居建筑装饰具有强烈的视觉上的直观表现,因而具有较高的建筑美学价值。

二、近代福建侨乡民居建筑装饰面临的困境

(一)“再造活力”的适应性导向

1.拆迁与违章修复

在调研中,通过与当地侨人深度访谈,获知近代福建地区的侨居有很多已被拆除或重修。部分由于政府拆除原居,在此地基上进行重建,以满足居住需求;部分因年久失修,侨民对此进行自主修复设计,其缺乏对原有建筑装饰风貌的掌控,后期改善修复的部分与原有的建筑风格形式不相协调,显得杂乱无章。这些由于后期政府拆迁或是自主改建的原因,都或多或少对原华侨民居的建筑风貌、整体环境以及人文艺术氛围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2.现代商业化开发过度

在对泉州和漳州的华侨民居建筑群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侨居村缺乏统一的管理,现代化的公共餐厅、咖啡馆、图书阅览室、文创工作室、文创店铺与私人侨居住宅交融混杂在一起,且很多近代的华侨民居已经不再用来供人居住,大部分用来开设图书阅览室、文创咖啡厅等商业馆所,或是成为功能杂糅的混合体。过量的人流、车流及商业化的氛围严重破坏了原有的居住环境,给侨居社区的安全管理带来隐患。

(二)修缮技艺传承困难

福建地区夏季气候较为炎热,这些民居建筑室内大部分空调已损坏、电路电网被破坏,且年久失修,再加上有的地下管网堵塞以及公共环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住居民的生活品质。较多近代福建地区的华侨民居建筑装饰年久破旧,室内空间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相对落后,安全问题无法保障。调研中发现很多近代华侨民居以较便宜的价格租给外来人员临时居住,其中闽东地区很大一部分外租给民工,这些民工不遵循传统的华侨民居建筑装饰的修缮技艺,在建筑内外私自修改和破坏原有室内格局,装饰杂乱无章。

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大量的保护措施,并致力于传承华侨民居修缮技艺,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华侨民居修缮技艺的传承可谓是荆天棘地。一方面,从事近代华侨民居建筑装饰营造收入低廉、劳作辛苦,面临后继乏人、修缮技艺失传的窘境;另一方面,华侨民居修缮技艺以口传心授为主,此外还需要具有长年的修缮经验,才能对近代华侨民居建筑装饰有全面的理解,但目前大部分的近代华侨民居建筑装饰经修复后“有形无魂”。

(三)建筑装饰材料变化

近代福建华侨民居住宅的营建,大部分是选取本地域的特色材料,因受到侨汇经济的有力支持,用材质量高、装饰题材多,也有部分使用外来的建筑材料和装饰。福建华侨民居基本运用石头营建技能与木作匠艺建造房屋,故大多以岩石与木料为材。随着时代的变迁,此类建筑装饰材料难寻,加之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出了五花八门的建筑装饰材料,使其在选材上再也不只是传统的石头与木料。面对各种新型复合材料的出现,近代福建侨乡民居建筑装饰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面临着因材料的变化而导致的困惑与改造难题。

三、近代福建侨乡居民建筑装饰保护与传承策略

(一)注入再生“活力”

1.推进近代福建华侨民居建筑装饰保护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保护规范是对近代福建地区华侨民居建筑装饰进行科学有效保护的基础,让保护与传承工作有规可循。在规范制定方面,可以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体现近代福建地区侨乡民居建筑装饰保护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系统性即所制定的保护规范具有清晰合理的层级关系,可由省级制定统筹规范,市级与县级制定更具灵活性的实际指导和规定;针对性则是市级与县级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符合本市、本县特色的侨居保护规范,使之能对近代福建各地区的华侨民居建筑装饰进行更具针对性的保护。

2.加强产业多元化

所谓加强产业多元化并不是融入大量不同的产业到侨居中,也不是盲目地将未使用的近代福建华侨民居改造为迷你图书馆、文创体验馆、咖啡厅等,而是将华侨文化与当地民众需求巧妙结合起来,适量改造一些侨居使之成为符合现代人生活需求的空间,不能一味地效仿,要进行创新性的改造。比如将破旧的侨居空间改造为图书阅览室、洋式茶馆,要充分结合当地居民需求与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改造应将电子阅览室与传统阅览室相结合,将中国茶文化与西方茶文化相结合。在这个适量改造的过程中,要明确设计定位,即清楚改造主体周边环境、了解区位的需求,从而满足当地民居的消费需求。

(二)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1972年巴黎颁布了《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实施守则》,其中明确指出:传统文物与建筑最佳的保护措施就是继续使用。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传统建筑装饰应得到足够的保护已逐渐成为国际共识,保护传统建筑要依靠民众的参与,并持续不断地进行使用和维护。这就说明,对近代福建地区华侨民居建筑装饰来说,在以保护为目的的改造与修复中,保护与利用两者相辅相成,应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与此同时,两者又相互对立,两者对立统一的关系如图1所示。保护近代福建地区华侨民居建筑装饰,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存留保护对象,而是合理利用其文化因素及周边资源,这些文化和资源存留困难,且不可再生,充分保护它们将能展现其文化精髓和建筑装饰特色,从而促进福建传统建筑装饰的保护工作。合理的利用不仅不会破坏它们,还可以创造出经济、文化、艺术等价值,这又会反作用于近代福建地区华侨民居的保护,从而辅助保护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完善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指导

在近代福建华侨民居建筑装饰保护与传承工作中,针对已经破坏的部分,对其进行修复时,其材料与部件的更换要适应目前的需要,对其所做的合理改变应充分考虑到所介入的材料是否能延续整个近代华侨民居建筑装饰的表达、外观、质感和形式上的一贯性,以及建筑物材料的一致性,同时还需要尊重建筑的结构、形式与风格上的完整性。保护与传承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把这些破损的近代华侨民居建筑的结构与形式修复得像同一时期的产物,而是促使建筑更好地复原以延续其价值。近代福建侨乡民居建筑装饰保护与传承应秉承适度性改造与创新性发展的原则,即在保护过程中对装饰构件与空间进行适度的调整与维护,运用当下流行的新材料和新技术进行创新性改造。

图1 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侨居所处的物理环境也是改造与修复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近代福建多地华侨民居建筑装饰所面临的困境可采取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措施来进行改造与修复,制定修复保护规范并形成体系,同时在材料和工艺技能方面制订培训计划。首先,要从如下两方面增强近代华侨民居建筑居住空间的舒适度。一方面,要采取被动措施解决采光角度所导致的温度和湿度不适宜的问题。根据华侨民居建筑的通风和采光条件,适当增减建筑墙体上窗户的数量与尺寸,在建筑屋顶适当更换原有的瓦片为玻璃窗或采光瓦,增大采光面积,以确保屋内光源充足;将不可开启的窗户适当更换为可开启的形式,常开窗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另一方面,要采取主动措施完善室内设施,可适当更换或增设降温与取暖设备;部分近代福建华侨民居室内电路与网络路线老化,大多裸露在建筑表面,不仅影响到美观,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应根据居民生活需求,合理改善电路系统,在增铺电路时应采取适当措施以兼顾美观与安全。无论采取被动或是主动措施,在改造与保护的同时都要尽量减少修复性破坏,以保持原有建筑装饰的活力。

四、结语

福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近代华侨民居建筑密布各地,其建筑装饰兼容并蓄,体现了风格的多样性,展示了文化地域特征,是地区性文化审美观念的外现。对近代福建地区华侨民居建筑装饰进行适应性改造与创新性发展,有助于失去活力的近代华侨民居建筑装饰再现其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从而体现出近代福建地区华侨民居建筑装饰的保护价值,并对当代传统民居、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猜你喜欢

侨乡华侨民居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我的华侨老师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发挥新侨乡独特优势 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