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血府逐瘀汤及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探讨
2021-03-17赵淑燕
赵淑燕
兰州市榆中县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内分泌科,甘肃兰州 730100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与社会环境的改变,“三高” 病症表现导致患者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发病率进一步提升。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表现,患者在冠心病进展期间易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表现, 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脏功能。 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情发病期间,若医疗干预不及时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生存质量。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患者群在中老年阶段,病理诱因与患者过度劳累、心力衰竭、冷热刺激、精神波动大等方面有关。 相关研究发现,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单一用药效果缓慢,病症缓解缓慢,患者生理状态改善时间较长[1]。 基于中西医结合理念,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选择联合治疗方式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 该次研究中基于2020 年3 月—2021 年5 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 例为样本, 分为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常规组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联合组, 分析曲美他嗪联合血府逐瘀汤随症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 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样本,调研方案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自愿签署调研意愿书。 其中西医药物治疗的50 例患者纳入常规组,男女占比 27∶23;年龄 49~63 岁,平均(56.45±1.28)岁;平均病程(8.45±1.35)d;Braunwald 分级:Ⅰ级 17例、Ⅱ级25 例、Ⅲ级8 例。 联合使用加减血府逐瘀汤与曲美他嗪药物治疗的50 例患者纳入联合组, 男女占比24∶26;年龄 50~64 岁;平均(56.68±1.31)岁;平均病程(8.34±1.29)d;Braunwald 分级: Ⅰ级 15 例、 Ⅱ级 26 例、 Ⅲ级 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组患者均知情、自愿参与且签署调研意愿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中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诊断标准;②病程在10 d 以内;③年龄处于40~70 岁。
排除标准[2]:①存在疱疹病毒感染史患者;②发病期超过10 d 者;③40 岁以下、70 岁以上者;④合并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腮腺炎、腮腺肿瘤、脑血管意外等患者;⑤存在交流、沟通障碍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进行基础干预, 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联合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医疗干预,以促进患者生理状态、病情表现的改善。
常规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盐酸曲美他嗪片(国药准字 H20065167;规格:20 mg×30 片),3 次/d,1 片/次,餐时服用,连续治疗2 个月。
联合组在使用盐酸曲美他嗪片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血府逐瘀汤随症加减:当归10 g,生地黄9 g,桃仁10 g,红花 10 g,枳壳 10 g,赤芍 10 g,柴胡 10 g,炙甘草 10 g,桔梗10 g,川芎 6 g,牛膝 10 g,远志 20 g,夜交藤 20 g,酸枣 40 g,伴有头晕头痛、面色青紫之症加用生姜10 g、麝香0.1 g、老葱5 g;伴有肢体厥冷、全身疼痛之症加用地龙5 g、肉桂6 g、独活3 g、干姜3 g;伴有腹胀腹泻、腹部疼痛之症加用香附 8 g、乌药 8 g、延胡索 5 g。 水煎煮,1 剂/d,取药汁400 mL,分 2 次早晚服用。
1.4 观察指标
疗效: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静态心电图诊断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症状显著改善、静态心电图诊断有效改善;无效:心绞痛症状未改善、静态心电图诊断异常。
不良反应: 收集药物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
症状改善情况: 收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
心功能指标:收集组间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相关数据。
血脂指标:收集组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相关数据。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联合组治疗有效占比98.00%高于常规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常规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效果对比
干预前组间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两项症状改善指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效果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symptom improve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patient groups()
表3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效果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symptom improve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patient groups()
组别 发作次数(次/周)干预前 干预后发作持续时间(min)干预前 干预后常规组(n=50)联合组(n=50)t 值P 值12.52±1.35 12.49±1.29 0.114 0.910 5.35±0.51 1.25±0.12 55.335<0.001 7.65±0.74 7.58±0.76 0.467 0.642 3.21±0.31 1.01±0.11 47.293<0.001
2.4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组间心功能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联合组 LVEF、LVESD、LVEDD 指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4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指标 时间 常规组(n=50)联合组(n=50)t 值 P 值LVEF(%)LVESD(mm)LVEDD(mm)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40.15±4.35 42.35±4.25 43.68±4.39 42.65±4.21 58.45±5.35 56.85±5.49 40.21±4.31 45.35±4.22 43.51±4.21 37.52±3.85 58.61±5.46 52.14±5.16 0.069 3.542 0.198 6.358 0.148 4.420 0.945 0.001 0.844<0.001 0.883<0.001
2.5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对比
干预前组间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 LDL-C、HDL-C、TC、TG 指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表5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对比[(),mmol/L]Table 5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 index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mol/L]
表5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对比[(),mmol/L]Table 5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 index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mol/L]
指标 时间 常规组(n=50)联合组(n=50)t 值 P 值LDL-C HDL-C TC TG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4.91±0.42 4.35±0.43 1.58±0.15 1.75±0.17 6.01±0.61 5.58±0.25 5.33±0.53 5.11±0.49 4.89±0.51 2.25±0.21 1.55±0.16 2.81±0.21 5.98±0.58 4.26±0.41 5.31±0.53 3.45±0.39 0.214 31.030 0.967 27.742 0.252 19.430 0.189 18.743 0.831<0.001 0.336<0.001 0.802<0.001 0.851<0.001
3 讨论
受社会发展形态、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生活环境改善的影响,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其中因高血压、 高血脂所致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影响,导致患者极易出现冠心病的病理表现,而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影响, 冠心病患者可能会伴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并发症表现,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理状态有着较大的影响。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程进展中若未得到重视与治疗,会有极高的可能性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存质量。 基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情控制中, 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表现,控制心绞痛症状的发作,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概率,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3-4]。
医学研究证实,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与患者高血脂水平有着极大的联系, 过高的血脂水平使得炎症细胞因子大量分泌诱发急性反应的相关物质。 故在临床治疗中药物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生理状态为主要方向[5]。 曲美他嗪属于其他类抗心绞痛心血管药物, 通过保护细胞在缺氧状态下的能量代谢,从而阻止ATP 水平下降,保证细胞内离子泵的正常运行,保证细胞膜内外钠-钾离子交换的正常运行,维持细胞的内环境稳定。 将该药物用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可有效增加冠脉血流储备延迟,心肌因组织缺血的症状发生; 同时还能有效限制血压的快速波动,改善心率,优化心功能状态[6-7]。 曲美他嗪药物进入人体后,可抑制线粒体3 酮酰基A 硫解酶,进而实现对长链脂肪酸氧化抑制,使心肌葡萄糖氧化率更好提升,增强了心肌血管部位的氧利用量;更好保护了心肌细胞膜,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 抑制心室重塑与心肌细胞的过度凋亡,有着良好的治疗价值体现[8-9]。
传统中医学理论中,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定义为 “胸痹”病症,该病症的发生与患者阴阳失衡,气血失衡有关,故症型以气虚血瘀为主[10-11]。 血府逐瘀汤方剂中当归中的生物苷以及其他有效成分可有效抗心律失常、 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状态,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抑制高脂血症,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血栓的发生;红花中的生物苷以及其他有效成分则具有促进冠脉扩张、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抗炎、抗凝、降胆固醇的价值[12-14];血府逐瘀汤方剂有活血化瘀、改善气血状态的临床疗效;基于患者证型表现加减不同药物配合治疗,更好地实现活血通络、益气补血的效果,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降低血脂指标,有利于控制心律失常,心绞痛的症状表现;将其与曲美他嗪药物联合使用、进一步强化心绞痛症状的控制,有利于从根源上消除病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质量[15-18]。
联合组治疗有效占比98.00%高于常规组84.00%(P<0.05),有效证实中西医联合治疗方式的应用价值显著,更好地促进临床治疗方案的提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P<0.05),说明在冠心病慢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式可有效促进患者症状改善, 应用价值显著;干预前组间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两项症状改善指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病情干预中, 中西医联合治疗方式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明显改善,更好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干预前组间心功能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联合组 LVEF、LVESD、LVEDD 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证实了曲美他嗪药物联合血府逐瘀汤可促进患者心功能状态改善,更好地保证心绞痛症状的缓解与改善; 干预前组间血脂指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LDL-C、HDL-C、TC、TG 指标较之常规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使用中西医疗法,有利于促进患者血脂状态的改善, 降低心血管压力, 优化生理状态,发挥着显著的治疗效果。在孙俊雄[19]的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0%, 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5.00%(P<0.05), 与该次医学调研内容具有高度一致性,佐证了该次医学调研观点。
综上所述, 基于该院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情干预, 在治疗方面选择血府逐瘀汤随症加减联合曲美他嗪的中西医疗法,更好改善患者生理状态的同时,促进患者心功能、血脂功能改善,有着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