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与常规产科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
2021-03-17朱丽娜刘玮王一川
朱丽娜,刘玮 ,王一川
1.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超声科,山东菏泽 274000;2.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超声诊断教研室,山东菏泽 274000
胎儿畸形是临床产科常见疾病, 主要指胎儿在子宫内发生染色体及结构异常,其发生与感染、环境、母体、孕期饮食、遗传、妊娠期合并症等因素有关。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推动下, 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加之女性面临的社会、家庭、工作压力等增加,高龄(年龄>35 岁)、孕期感染、妊娠期微量元素缺乏、孕早期接触汞、铅、X 线,发生胎儿畸形的风险大大提高[1]。胎儿畸形而造成的出生缺陷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分娩及预后结局,因此,开展产前超声检查对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 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发现, 该项技术对胎儿微小畸形和染色体异常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检出率高,且安全、操作便捷、准确[2]。 该研究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12 月于该院接受产检的孕产妇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评估常规产科超声与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遴选于该院接受产检的孕产妇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孕产妇分别实施常规产科超声检查、胎儿系统超声检查。 年龄 23~45 岁,平均(28.36±3.25)岁;孕周 18~27 周,平均(21.33±1.26)周。
纳入标准:①均接受定期产前检查;②孕产妇均未发现认知、精神障碍问题[3];③充分知晓该研究目的及风险性,孕产妇及家属高度配合。 排除标准:①合并妊高症、胎盘前置、胎盘早剥者;②凝血功能存在异常者;③孕产妇肝肾功能器质性病变者;④意识缺失、精神障碍者;⑤病历资料不真实、不可靠,依从性差、拒绝检查,或中途失联者[4]。 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检查前对所有孕产妇身体状况予以综合评估, 实施相应的超声检查。
常规产科超声: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置超声仪器各项参数,探头频率调整为3.5~6.0 MHz,控制检查用时为10 min, 具体检查时间可在检查中结合孕产妇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分析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基本确定解剖结构,判定胎儿畸形情况。
胎儿系统超声:指导孕产妇实施仰卧体位,利用超声系统全面系统检查胎儿情况,主要对头部、面部、颈部、腹部、胸腔部、脊柱、四肢、胎盘、脐带等进行检查,利用不同切面检查分析以上部位具体情况; 检查头颈部需确定胎儿脑部结构的完整性,包括颅骨结构、脑内结构、骨化程度;心脏检查主要测定心脏结构及血流情况,判定畸形;在检查时若发现异常情况可结合超声心动图, 综合判定胎儿情况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脊柱检查明确脊柱连续性、弯曲度、骨化程度等;面部检查主要观察胎儿五官,通过检查胎儿胸腔扩张情况判定胸腔情况, 利用追踪扫描法检查胎儿四肢情况及内部长骨、 手足结构形态、 足和小腿、手和前臂等是否正常;脐带检查主要观察有无脐带四肢环绕情况、脐带粗细、血管等。 检查后进一步测定胎儿头围、小脑横径、腹围、体质量、股骨径、肱骨径、双顶径、羊水最大深度、羊水指数、胎心率、脐带动脉血流参数、胎盘厚度等,全面分析以上数据,判定胎儿畸形情况。
1.3 观察指标
由两名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及高年资超声科医生完成以上超声检查, 如存在意见分歧经协商统一后确认最终结果。
①将孕产妇分娩及引产后结果作为对照, 将两种不同超声检查(常规产科超声、胎儿系统超声)对胎儿畸形的筛查情况进行统计比较[5]。 ②评估不同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漏诊率。 ③评估孕产妇对两种超声检查方式的满意度:采纳问卷调查形式,问卷总计分为100 分,其中>90分、75~89 分、<75 分分别表示满意度佳、一般、不满意[6]。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胎儿畸形不同超声检查方式的筛查结果分析
100 例孕产妇经分娩及引产结果显示,胎儿畸形共计10 例,其中涉及肢体短缩畸形、唇腭裂、脐膨出、膀胱外翻或尿道下裂、无脑畸形、多指或并指等类型。 对胎儿畸形应用胎儿系统超声的检出率90.00%较常规产科超声检出率60.00%更高, 漏诊率10.00%较常规产科超声漏诊率40.00%低。 见表 1。
表1 胎儿畸形不同超声检查方式的筛查结果分析[n(%)]Table 1 Analysis of screening results of different ultrasound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fetal malformation[n(%)]
2.2 两种超声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分析
胎儿畸形应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共计检出9 例,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分别为 8 例、1 例、89 例、2例;常规产科超声共计检出6 例,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分别为 4 例、2 例、88 例、6 例。 胎儿系统超声检查诊断敏感度明显高于常规产科超声,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表 3。
表2 两种超声见检查结果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wo kinds of ultrasonography
表3 两种超声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two ultrasound examination methods(%)
2.3 孕产妇对不同超声检查的满意度比较
孕产妇对胎儿系统超声的满意度96.00%较常规产科88.00%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孕产妇对不同超声检查的满意度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atisfaction of pregnant women of two ultrasound examination
3 讨论
胎儿畸形是在胚胎发育阶段发生的功能、 形态、代谢、 结构异常现象, 胎儿畸形可直接影响孕产妇妊娠结局,同时造成巨大的社会及家庭负担。 胎儿畸形也可称为出生缺陷,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而出生缺陷是引起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不仅造成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同时影响我国人口质量及生命素质。 胎儿畸形的病因较复杂,与环境、遗传、机械压迫、药物等因素具有直接联系,而胎儿畸形类型较多,可发生在任意器官或系统,可能为单一畸形,也联合多种畸形。 为有效预防、降低胎儿畸形,需加强监测及分析,开展产前检查对改善新生儿结局具有重要意义[7]。 通过超声检查可对胎儿重大脏器、肢体、解剖结构等进行清晰观察,为胎儿畸形的诊断提供可靠参考[8]。
神经、生殖泌尿系、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胎儿畸形类型, 胎儿畸形的发生一方面增加了胎儿宫内病死率,同时新生儿死亡风险也大大提高[9]。基于胎儿畸形对家庭、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开展产前检查极为必要,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落实优生优育政策的重要保障[10]。在临床超声诊断仪多使用国外进口彩色多普勒超声,且仪器不断更新及完善,分辨率明显提高,同时产前超声检查方法较为系统、严格,故我国超声诊断维持高水平状态,但胎儿畸形类型较多,很容易发生误诊及漏诊情况[11]。因此,临床需采取有效的检查手段,进一步提升胎儿畸形的检查率,早期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实现改善孕产妇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预后的目的[12-13]。
该研究为分析系统超声检查方案在胎儿畸形诊断中应用价值, 特遴选100 例行产前检查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 结果显示, 对胎儿畸形应用胎儿系统超声的检出率90.00%较常规产科超声检出率60.00%更高, 漏诊率10.00%较常规产科超声漏诊率40.00%低。 对比分娩及引产结果,胎儿系统超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均为80.00%、98.89%, 常规产科超声检查诊断敏感度、 特异度为40.00%、97.78%,胎儿系统超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明显高于常规产科超声(P<0.05)。孕产妇对胎儿系统超声的满意度96.00%较常规产科超声88.00%明显高(P<0.05)。 在刘书玉[14]研究中,系统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检出率91.67%高于常规超声检查50.00%, 同时孕妇对系统超声检查的满意度96.87%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84.37%,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进一步证实系统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检出率高,产妇满意度高。
从中可发现,相比较常规产科超声检查,应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可显著提升胎儿畸形的诊断准确率, 尽可能避免误诊及漏诊的发生, 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的满意度[15]。分析原因如下:在妇科检查中超声检查得到广泛应用,利用超声可对胎儿具体形态进行清晰显示, 综合分析多个图像,以判定胎儿畸形情况,从而提高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安全、无辐射等特点,图像较为清晰,可提供多项检测数据,为临床疾病诊疗活动的开展提供可靠参考[16]。该研究中常规超声检查一般可以显示胎儿整体形态结构,而无法对内部结构的微小变化进行反映,故所获取的影像学资料信息较少,对结果判定的可行度较差[17]。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是基于常规产科超声进一步细致化检查胎儿身体各个部位及系统, 进行多个切面图像扫描,可获取多项影像学图像信息,为最终结果的判定提供可靠数据支持,结果可信度更高[18]。
综上所述,孕产妇产检中应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相较常规产科超声,对胎儿畸形的检出率更高,且诊断敏感度高,可为临床诊疗活动进展提供有效参考,从而进一步改善母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