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特征及临床价值
2021-03-17张伟伟丁玲岩丁法明
张伟伟,丁玲岩,丁法明
1.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电图室,山东滨州 256603;2.滨州市中心医院,山东滨州 256603;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山东滨州 256603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该病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1-2]。 经流行性病学调查显示,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每年新增约50 万例,美国每年约有150 万例[3-4]。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往往还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6]。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也是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临床中对其定义为“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续时间超过20 min,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明显上升并有动态演变,心电图具有典型的ST 段抬高”,该病病情变化较快,病死率和致残率普遍较高[7-8]。 临床为提高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率,还需要重视该病早期的临床诊断,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加强病情监测[9]。 心电图监测是该病常用的诊断监测方法,对后期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价值[10-11]。 心电图检测出现J 波,提示容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增加疾病风险,此时加强心电图监测是非常关键的,可以降低合并缺血性J波心肌梗死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为探究心电图在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中的特征表现和临床价值,筛选该院于2018 年 3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80 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电图室接收的80 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心电图表现将其划分为两组,将心电图表现为非 QRS 终末扭曲的40 例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视为对照组, 将心电图表现为QRS 终末扭曲的40 例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视为观察组,研究经过了医院部门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标准,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数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症状;②资料记录完整无更改现象;③均在该院接受心电图监测; ④患者及家属对该研究知情并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者;②兼有精神分裂疾病,不能正常地与医护人员交流与表达拒绝配合研究者;③在其他医院接受过治疗者;④因各种不可控原因,不能继续全程参与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心电图监测(ECG),监测需要由专业医师负责, 调整好心电仪参数, 电压设置为10 mm/mV, 走纸速度设置为:25 mm/s, 等电位线确定为TP 段,在J 点0.08 s 后记录ST 段偏移振幅,记录多个心电周期的心电图,分析并计算平均值,当监测环节出现心动过速T 和P 波融合状态时,需要调整等电位线,具体可以选择PR 段。 选择完成后需要合理地规范心电图定位,前壁:V1-V3;前间壁:V1-V4;广泛前壁:V1-V5;前侧壁:V5-V6;高侧壁:I、AVI;后壁:V7-V9;下壁:Ⅱ、Ⅲ、aVF,完成心电监测,分析心电图的特征[12-13]。
1.5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一般资料, 根据病历记录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的心电图监测结果,并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心电监测准确率。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入院时间、居住地、梗死部位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K高值、CK-MB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ed general information of the two groups
2.2 合并缺血性 J 波、未合并缺血性 J 波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
心电监测结果显示:合并缺血性J 波心肌梗死28 例,占35.00%,其中有室性心律失常18 例,占64.29%;未合并缺血性J 波心肌梗死患者52 例,占65.00%,其中存在室性心律失常21 例,占40.38%;合并缺血性J 波心肌梗死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缺血性J 波心肌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病死者3 例;对照组病死者12 例,观察组的病死率为 7.50%(3/40)低于对照组的 30.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6,P=0.010)。
2.4 心电监测准确率分析
梗死血管经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监测结果一致者为74 例,准确率为 92.50%(74/80),误判 2 例,误判率 2.50%(2/80),无法判断的 4 例,发生率 5.00%(4/80)。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该病具有高致残率、病死率等特点。 该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患者中, 近年来发病趋势也逐年呈现年轻化, 有研究证实, 引发心肌梗死的因素与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存在一定联系,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功能降低,免疫力下降,当冠状动脉受阻会出现心肌缺血,血流动性下降,从而导致心肌坏死,严重时还会出现休克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4-15]。 STEMI 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比较危重的类型,由于早期症状不显现,当心电图出现J 波,或者原来存在的J 波时限延长,并出现增强时,患者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等问题,会增加诊断难度。为此临床对STEMI 诊断加大了重视[16-17]。 有研究证实,心电图在STEMI 诊断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对后期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18-19]。
ECG 实际上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一种技术, 具有操作简便、费用实惠、无创伤的诊断优势,在临床该类疾病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0-21]。 该次研究结果证实,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入院时间、居住地、梗死部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 CK 高值、CK-MB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缺血性J 波心肌梗死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64.29%明显高于未合并缺血性J 波心肌梗死患者 40.38%(P<0.05),与刘艳[22]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文章指出:“60 例患者中,23 例患者为缺血性 J 波,37例患者为无缺血性J 波,缺血性J 波室性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无缺血性 J 波患者(P<0.05)”,说明心电图可以准确检测患者的疾病类型,应用价值高,效果显著。 观察组的病死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30.00%; 梗死血管经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监测为74 例,准确率为92.50%(74/80),误判 2 例,误判率 2.50%(2/80),无法判断的 4 例,发生率5.00%(4/80)。 说明心电图监测不仅能判断疾病部位,准确率还高,还能为临床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案,降低病死率,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检测意义。
综上所述,心电图在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不仅能准确判断梗死位置,评估病情,还为以后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预防疾病,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