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ACCP 体系在稻蛙共生综合种养中的应用

2021-03-17简少卿罗德文张丽雯洪一江

科学养鱼 2021年2期
关键词:控制点种养稻田

简少卿,丁 颖,罗德文,张丽雯,陈 俊,洪一江

(1.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2.抚州市东乡区蛤蟆头稻渔种养专业合作社,江西 抚州 331813)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体系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养殖和加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稻蛙共生是指在种植水稻的田块中同时养殖蛙的一种种养结合模式,其充分利用蛙的生态价值来降低稻田病虫害风险以及农药使用成本、改善土壤成分、增加稻田的产量,从而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在稻蛙共生综合种养模式中应用HACCP体系能够减少风险,进一步实现稻蛙综合种养无害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最终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一、综合种养基地概述

本次试验地点位于抚州市东乡区蛤蟆头稻渔种养专业合作社,该基地有着优质、充足的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基地10 千米范围内无工农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源。

二、HACCP体系的应用

(一)稻蛙共生综合种养流程

综合利用稻田内水资源、植物资源和共生生物资源,并结合水产养殖的八要素设计种养流程:稻田选址与改造→水质监控→稻种选择与栽种→蛙苗选择与投放→肥料和饲料质量控制→田间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控→产品质量监控。

(二)关键控制点的危害分析和应用

1.稻田选址与改造

稻田选址与改造必须严格进行,如果选址或改造有问题,会直接影响种养产品质量,应设为关键控制点。

(1)危害分析。稻田周边区域的生活污水、农业废水、工业“三废”等能产生病原菌,以及农药、化肥、重金属等化学性危害,会影响水体质量,水稻和蛙可能吸收水中残留的有害物质,并且鸟类与水中的有害生物也会对蛙产生侵害。

(2)预防措施。科学选址,要选择远离污染源、水源充足、保水性好、交通运输便利的稻田。经常检查周围有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确保无农药、化肥等流入。定期检测周围环境是否符合《无公害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NY 5116-2002)和《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T 5361-2016)。在开挖蛙沟中应符合《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则》(SC∕T 1135.1-2017)要求,沟坑占比不超过10%。充分利用挖沟的土加高田埂,稻田田埂的改造应符合《稻田养鱼技术规范》(SC/T 1009-2006)。同时要在稻田上方2~3 米处覆盖一层尼龙网来防止鸟类侵害,并改造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用过滤网封住,以防蛙外逃以及进水中含有害生物。

2.水质监控

在种养生产过程中,水质监控是综合种养成功的关键,应设为关键控制点。

(1)危害分析。养殖户为节约成本,乱用、滥用渔药,饲料劣质、投喂过量,养殖技术操作不规范,造成水质恶化并导致一系列水环境问题,容易滋生有害菌、寄生虫等,会给稻蛙共生带来不可预期的生物和化学污染,导致水稻和蛙死亡率上升。

(2)预防措施。引入水前进行水质监测,确保其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1-2001)。通过菌相调节进行水质处理,并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清除其中的病原体和寄生虫,勤换水减少水体中有害物质的积累。每隔1个月进行1 次水质监测,定期采集水样、化验分析水质。如果种养过程中出现偏差,则应选择新水源,转移养殖的稻蛙并改造农田。

3.蛙苗选择与投放

蛙苗的选择与投放直接关系到蛙的生长发育,应设为关键控制点。

(1)危害分析。蛙苗来源不正规或本身有药物残留、病原菌、重金属含量超标,会直接影响到蛙的体质,使蛙免疫力低下、抵御疾病能力下降、生长缓慢而无法与外界环境相适应。另外,蛙苗投放时间与密度不适宜会影响水稻的生长。

(2)预防措施。确保蛙苗引进渠道正规,在引入前要检查资质证书和检疫报告,调查蛙苗生产单位资信,保证引入蛙苗为良品,苗种检验不合格则拒绝接收。幼蛙放养前需用质量浓度2%~4%食盐水浸泡5~10 分钟进行消毒,规格10~20 克/只的幼蛙放养密度为8~12 只/米2。若放养后7 天出现10%以上死亡,应对蛙苗重新检验。

4.肥料和饲料质量控制

种养过程中使用的肥料和饲料直接影响水稻和蛙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肥料和饲料质量控制应设为关键控制点。

(1)危害分析。水稻种植管理中使用的肥料以及蛙养殖中投喂的饲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含有未被批准或过量的添加剂,这些会通过富集作用残留在土壤、水体、水稻和蛙体中,直接导致危害的产生。饲料存放、投喂不科学会污染种养水环境,导致蛙生长缓慢甚至引发病害。

(2)预防措施。肥料应选择符合《有机肥料》(NY 525-2012)要求的有机肥,使用应符合《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有机肥料》(NY/T 1868-2010),严格按照标准用量施肥,防止重金属或其他污染物超标影响水稻和蛙产品质量及卫生安全;蛙饲料方面,应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 5072-2002)的饲料。日常投喂必须科学,不得使用腐败变质的饲料。鲜活饵料消毒后投喂,避免对水体产生污染。若不慎使用了不合格肥料或者饲料,则应及时转移稻蛙、延长净化时间、更换使用的优质肥料或者饲料,重新检验其安全性。

5.病虫害防控

在种养过程中,病虫害防控不当会直接影响水稻和蛙产品的质量安全,应设为关键控制点。

(1)危害分析。日常管理不当、滥用药物、药物不合格等,会使有害微生物数量超标、水稻和蛙体内药物残留增加,严重危害水稻和蛙产品的质量安全。

(2)预防措施。若水稻发生严重的病虫害或其他疾病,可喷洒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要确保农药的质量,防止假冒伪劣农药对水稻品质产生影响。农药使用必须符合《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GB∕T 8321.10-2018)和《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NY/T 1276-2007)。另外,水稻轻微病虫害可由稻田内的蛙抑制,还可使用灯光诱杀法或者投放诱杀剂防治害虫。做好田间农药安全、科学以及合理使用监管,减少农药残留污染。购买正规渔药并科学使用,严格执行休药期,不得滥用渔药。渔药使用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1-2002)和《渔药使用规范》(SC/T 1132-2016)。定期对水稻和蛙进行疾病预防和检测,确保水稻的产量和蛙产品的安全。若使用的农药或者渔药不合格,要及时隔离稻蛙、更换新水、检测产品。

6.产品质量监控

水稻和蛙产品最终是面对消费者的,质量高于一切,应设为关键控制点。

(1)危害分析。水稻与蛙体内的各种元素,如铅、砷、汞、铜、镉等超标,以及农药的残留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会直接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同时会影响市场需求,损害生产者的利益。

(2)预防措施。选择高抗性、高产量的优良水稻品种,减少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与化肥的使用,从而减少药物残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有害生物防治原则,运用物理和生物等绿色防控技术来预防水稻和蛙的疾病,减少渔药的使用。水稻与蛙产品质量要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 18406.4-2001),残留污染物含量检测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如检测结果不合格,应退回处理。

三、HACCP体系应用效果分析

应用HACCP原理对稻蛙共生综合种养进行危害分析,并提出了6个关键控制点,其中种养期间的3 个关键控制点的HACCP 工作计划见表1。稻蛙共生综合种养基地应用本试验的HACCP体系后,稻蛙共生综合种养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稻产量比未实施前提高2%,黑斑蛙产量提高15%。虽然管理成本增加,但收益比未实施前高出2 000~2 500元/亩,而且种养出来的水稻和黑斑蛙各项指标完全符合绿色与有机标准,深受市场欢迎,给农民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利益。

表1 稻蛙共生综合种养期间HACCP工作计划

猜你喜欢

控制点种养稻田
GNSS RTK高程拟合控制点选取工具设计与实现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顾及控制点均匀性的无人机实景三维建模精度分析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我从金黄的稻田看到我的祖国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