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城地区河蟹养殖情况调研与建议

2021-03-17姜晓露申亚阳

科学养鱼 2021年2期
关键词:养蟹溶氧增氧

姜晓露,申亚阳

(1.盐城市盐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盐城 224000;2.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 224000)

江苏盐城有一片里下河地区水产品丰富的天然湖泊,它就是碧波荡漾、风光旖旎的大纵湖,这里丰富的水域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天然的生物饵料造就了大纵湖河蟹肥满劲大、鲜腥甘甜的显著特征。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依托大纵湖优质的水域资源,河蟹养殖业发展迅速,2020 年河蟹养殖面积206 883 亩、新增2 350 亩,其中成蟹养殖面积201 037亩、蟹种培育面积5 846亩。

盐都河蟹养殖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精品大规格河蟹培育模式。一般亩放100 只/千克左右的大亲本蟹种1 000 只,目标成蟹规格“3 母4 公”以上,该模式主要为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采用,面积占比25%左右。二是常规养殖模式。一般放养160 只/千克的蟹种1 200 只左右,目标成蟹规格“2.5母3.5公”以上,该模式主要为一般养蟹户采用,占比70%左右。三是中仔蟹培育模式。一般放养200只/千克的蟹种1 500只以上,目标成蟹规格“2母3公”,占比5%左右。

蟹池一般混养10~15 尾/亩的鳜鱼控制野杂鱼,适量花白鲢调控水质。基本不套养青虾,主要原因:养殖户普遍认为,套养青虾增加蟹池管理难度,使蟹池发病率提高。蟹池栽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两个以上水草品种营造生态环境,一般亩投放螺蛳300千克左右。

2020 年盐都周边地区河蟹规格、产量、效益基本出炉,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发现,2020 年盐都周边地区河蟹塘口在平均放养量提高100~200只/亩的前提下产量明显下降,平均亩产在75~80 千克,部分塘口亩产甚至更低。严重减产情况下,小塘口由于塘主亲力亲为,管理更加精细,亩产比大面积塘口要高,2020 年小塘口产量普遍在110 千克/亩以上,小塘口核算人工成本亩投入超过5 000元,约六成以上蟹农没赚到钱。

一、原因分析

2020年河蟹产量下降,笔者认为原因如下。

1.天气因素

7-8 月连续阴雨天气,大多数塘口持续低溶氧,河蟹长期吃食量偏低,大部分河蟹处于亚健康状态,水瘪子大量发生,阴雨天气结束后,温度陡然升高,很多亚健康河蟹因此伤亡。

2.溶氧因素

很多蟹塘缺乏增氧设备,很多蟹农后期依靠打水、过水、大排大放的方式来维持水质、增加溶氧。但总体效果不理想,很多塘口在上午8-9点溶氧都在3毫克/升以下,深沟处溶氧最差,部分塘口此时段溶氧在1毫克/升以下。

3.苗种环节

因2020 年开春放苗晚,蟹种越冬周期变长,部分苗塘最后的投喂管理没跟上。

4.水草因素

很多养蟹户反映,后期水清草爽的塘口,草少甚至没草的塘口产量高。这表明在长梅雨天,塘内水草多是一种负担,白天产氧有限,夜间和河蟹竞争溶氧,造成成活率下降。

5.疫情影响

受疫情因素影响交通,放苗较往年推迟,很多塘口前期人员紧缺、管理不善,河蟹蜕壳前营养积累周期缩短,营养积累不够,体质弱。

二、建议

面对以上情况,2021 年如何养好蟹,笔者根据当下背景提出如下建议。

1.模式转换

养中大规格精品蟹,2020 年阳澄湖宣布开捕上市后到中秋节前,中大规格蟹(150~175 克母蟹、200~250克公蟹)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这表明市场需求转变了方向。小规格蟹平价化,养小蟹、拼产量模式很难赚钱,很多蟹农选择1 000~1 300只/亩的放养密度,养中大规格精品蟹是周边地区很多蟹农首选的模式。此外,如果喜欢提高密度养殖的可以尝试另一种模式,该模式在这两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即在正常放养模式下,增加放养纯母蟹苗(200~400 只/亩),降低养殖风险,节前母蟹批量上市,回笼资金,降低风险。

2.蟹种选择

市场表现相对稳定的蟹苗品牌、蟹苗培育单位将成为首选,蟹苗营养环节将被更多养蟹人重视,育苗观念大幅度转变,更倾向选择全程采用优质、高蛋白质水平饲料培育的优质蟹苗。

3.硬件设施

很多蟹塘将增加增氧设备。与“小精高”苏南模式相比,冲水泵、底部增氧、水车等增氧设备严重欠缺,溶氧问题是2020 年制约苏北河蟹养成规格和产量的关键因素。笔者推荐采用水车式增氧机(10 亩1 个)加微孔底部增氧(100 瓦/亩以上)组合增氧模式。

4.营养强化

更多从业者改变传统的低蛋白质、低成本养殖扣蟹观念,注重扣蟹培育阶段营养强化,特别是越冬管理的营养强化和投喂管理,苗不出塘,水面不结冰,根据情况适量投喂,确保苗期体质。

成蟹阶段,从扣蟹下塘开始,前两壳更加重视营养均衡,采用消化吸收好的优质功能性饲料,确保前期的成活率,另外前期投喂优质饲料比投喂冰鲜鱼的好处在于:河蟹采食均匀,阶段规格均匀,蜕壳时间统一,更利于提高成活率。中期,从2020 年阶段打样的情况来看,很多塘口前3 壳河蟹规格均大于2019 年同期,河蟹规格越大,需要积累的营养越多,这就对饲料品质和营养均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2020 年中后期很对塘口出现发病损蟹情况,先出现的损伤蟹多为大规格蟹,这与河蟹规格大、营养摄入不充分、抗逆水平偏低有关。笔者建议有条件的养蟹户选择大品牌优质膨化料。

5.螺蛳投放

因为近年螺蛳价格较高,部分养蟹户选择不投放螺蛳,也可取得较好的养殖效果。但不投放螺蛳,对饲料的日常投喂管理和水质调控管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在不违反当地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可以保持一定的螺蛳投放量,作为饵料补充和调节水质的用途,防止饲料投喂不足时河蟹严重夹草,而投喂过量时残饵败坏水质。

总之,2021 年养蟹户要从养殖模式、蟹种选择、硬件设施、营养强化以及塘口管理等方面进行把控,提高养殖成功率,降低养殖风险。

另外,面对环境的改变、不良天气的影响,以及河蟹养成规格不断增大、抗逆性有待提高的情况,笔者建议河蟹育种单位可以考虑开展抗逆性选育,通过高pH、低溶氧等不良环境因素选育种蟹,为河蟹育种提供一条新的探索方向。

猜你喜欢

养蟹溶氧增氧
养蟹三部曲
陈鸿波
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分析研究
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推广鉴定中微孔曝气式增氧机增氧能力检测方法研究
秸秆燃气增氧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稻田养蟹技术要点
浅谈制药企业中的发酵工艺优化
养螃蟹
溶氧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