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繁育技术(上)
2021-03-17李明鑫丛晓曼类咏梅
李明鑫,丛晓曼,类咏梅
(德州市农业农村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德州 253015)
近年来,我国台湾泥鳅养殖规模持续扩大,特别是受新冠疫情影响,价格下跌,利润空间急剧压缩。由于商品鳅体重小、销售规格多样,常规养殖模式寸苗采购成本占养殖成本中的比重突显。例如,德州市养殖规格60 尾/千克的商品鳅,按3 000千克/亩核算,养殖成本10.4元/千克,其中寸苗成本占26%、饲料占66%、其他8%。因此,在进一步降低饵料系数的同时,提高规模养殖户自繁自育能力、中小养殖户水花培育技术水平成为增加利润的关键环节。德州市每年4-10月根据生产需要都可进行催产,本文总结养殖单位春季早繁技术,供参考。
该养殖模式通过规模化养殖(苗种)场育、繁、推一体化经营,带动周边中小养殖户形成集约化规模养殖。该养殖模式有以下优点:一是降低苗种成本。按上述产量、规格,水花定塘放养寸苗,可节省苗种成本5 000 元/亩左右;二是有利于养殖生产。早春繁苗,延长当年养殖时间1个月。水花定塘直接养成,可以减少寸苗分塘、运输造成的苗种损伤、应激,稳定养殖环境;三是一次放苗,分批销售,可以充分利用养殖资源,提高产出率;四是苗种就近采购,时间、数量、质量有保障;五是有利于建设规范化专业合作社,建立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连接机制。但对养殖单位特别是中小养殖户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掌握亲鱼培育、催产繁殖、寸苗培育等阶段不同技术要点。
一、亲鱼培育
(一)亲鱼来源
为便于规模化人工催产孵化,选用大规格2龄种鳅,要求体长25 厘米左右、个体规格75 克左右,发育良好、体质健壮、行为敏捷、无病无伤、黏液完好。亲鳅来源,一是早春从江浙一带亲鳅培育场引进,强化培育后使用;二是每年选择本场养殖性状良好的商品鳅,经一年分池培育后再筛选使用;三是从野外捕捞,经隔离防疫后作为亲鳅补充。为确保催产成功,亲鳅每年使用1次。
(二)强化培育
催产前亲鱼须强化培育,生产实践中经强化培育,80 克/尾雌鱼可挤卵1.5 万粒左右。10 千克鱼可挤卵1 千克左右,约180 万粒/千克。受精率、孵化率按80%核算,生产1 亿尾水花需亲鳅700 千克。按放水花85 万尾/亩直接养成,可供118亩池塘养殖。
1.池塘培育
池塘面积 3~5 亩,水深 1.8~2 米。2 月下旬常规清塘,培肥水质。3月上旬亲鳅经药浴消毒入池,雌雄分开,放养密度500~1 500千克/亩。
水温达到12℃后投喂蛋白质水平42%的饲料,投饵率3%~5%,前期中午前后投喂2次,后期每天3 次。饲料可拌三黄粉、乳酸菌投喂以保护肝脏、稳定肠道菌群。适当搭配枝角类、水蚯蚓等动物饵料。
每15 天泼洒1 次生石灰浆调节水质,注意防治水霉病等。催产前10 天,每天上午加注新水两小时,中午开动增氧机,促进性腺发育。
培育时间20 天以上。催产前2 天转入室内水泥池适应环境,停食。
2.温室培育
早春,在温棚内设置帆布池,面积36米2,控制水深1.1 米。入池前3 天全池消毒,注入经沉淀、过滤的井水、黄河水等,要求水质清新,电热棒加温控制水温23℃以上。
亲鳅入池前用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等药浴消毒,根据成熟度分拣,分池饲养,淘汰不合格亲鱼。雌雄分开,150~200千克/池静水培育,定时排污、补水、微孔增氧。
日投饵率2%~3%。每天两次,分别为早上8:00 和下午4:00,拌服多维。培育5~7 天,催产前停食1~2顿。
二、催产孵化
达到性成熟的雌鳅腹部膨大饱满、柔软而富有弹性,并呈略带透亮的粉红色或黄色;生殖孔开放并微红;用手轻挤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腹部扁平,不膨大,轻轻挤压有乳白色精液从生殖孔流出,入水散开。雌雄比例为10∶1。
(一)催产
1.催产剂种类
催产剂为地欧酮(DOM)、绒毛膜促性腺素(HC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组合使用,或使用复方制剂。以下组合都起到很好的催产效果。
组合1:每15千克泥鳅用DOM 100毫克+LRHA20.3 毫克+0.7%生理盐水 100 毫升。雌鱼 0.5 毫升/尾,雄鱼0.3毫升/尾。
组合2:每75 千克泥鳅用DOM 100 毫克+HCG 3 万单位+LRH-A20.6 毫克+0.7%生理盐水 300 毫升。雌鱼0.3毫升/尾,雄鱼不注射,杀鱼取精。
组合3:每75千克泥鳅用8支复方鲑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0.7%生理盐水500毫升。雌鱼0.5毫升/尾,雄鱼0.3毫升/尾。
(待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