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不同斑点叉尾殖模式的水质比较分析(下)

2021-03-17盖建军陈焕根黄春贵

科学养鱼 2021年2期
关键词:溶氧高锰酸钾亚硝酸盐

盖建军,郭 闯,陈焕根,黄春贵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6)

4.高锰酸钾指数

监测期间,1#塘的高锰酸钾指数最高值为16.02 毫克/升,最低值为6.11 毫克/升,均值为(11.68±1.19)毫克/升;2#塘的高锰酸钾指数范围6.45~13.70 毫克/升,均值为(10.93±0.94)毫克/升;5#塘的高锰酸钾指数介于6.15~10.20 毫克/升,均值为(8.33±1.79)毫克/升。水体中的高锰酸钾指数呈逐渐升高态势(图4)。水体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是投饵、施肥等带入,其次是浮游植物分泌、生物粪便以及残骸分解产物,包括溶解有机物和颗粒有机物。池塘工业化循环流水模式通过在流水槽内集中饲养吃食性鱼来控制粪便排泄范围,并收集鱼类的排泄物和残饵,实现污物的沉淀集中与回收利用,从根源上极大减少了有机物的增加,使得高锰酸钾指数较其他模式显著偏低。大水面试验塘养殖模式为混养,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减少了残饵带来的有机物质增加,整体上高锰酸钾指数较小水体主养池塘低。

图4 高锰酸钾指数的月变化

5.氨氮与亚硝酸盐

由图5、图6可知,1#塘的氨氮范围为0.036~0.465毫克/升,亚硝酸盐为0.003~0.392毫克/升,均值分别为(0.143±0.06)、(0.209±0.12)毫克/升;2#塘的氨氮水平介于0.053~0.232 毫克/升,亚硝酸盐为0.017~0.539 毫克/升,均值分别为(0.108±0.03)、(0.204±0.08)毫克/升;5#塘的氨氮、亚硝酸盐波动范围分别为0.042~0.195 毫克/升 、0.014~0.473 毫 克/升 , 均值分别 为(0.086±0.02)、(0.112±0.07)毫克/升。随着养殖的深入,池塘载鱼量逐步增多,残饵、粪便的积累造成了氨氮、亚硝酸盐含量的逐渐升高。

水体中有害的理化指标有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悬浮物等,其中氨氮是水生生物蛋白质代谢的重要终产物,它可以通过亚硝化作用被氧化为亚硝酸盐。氨氮和亚硝态氮会在水体中积累,使水生动物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严重时可引起鱼窒息死亡。在养殖池塘中,残饵、鱼的分泌和排泄、死藻是氨氮的主要来源,在水体溶氧较低时,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体中积累,当溶氧充足时,氨氮被氧化成亚硝酸盐再转化为硝酸盐。池塘工业化循环流水模式的集排污系统可以从根源上较大程度地减少水体中的氨氮水平,且充足的溶氧保证了其向无害化的硝酸盐转化,亚硝酸盐水平也随之相对降低。大水面混养试验塘的溶氧、pH、水体缓冲能力等条件均好于小水体主养试验塘,因此氨氮、亚硝酸盐水平也较小水体主养试验塘低。

图5 氨氮的月变化

图6 亚硝酸盐的月变化

6.总氮、总磷

总氮(TN)是指水体中氮元素的含量,包括了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有机氮;总磷(TP)是指水体中磷元素的含量,主要是磷酸盐的形式。总磷和总氮是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由图7、图8 得出,1#的TN 变化范围为 1.53~8.15 毫克/升,TP 为 0.16~2.47 毫 克/升 , 均 值 分 别 为 (3.88 ± 0.95)、(1.04±0.36)毫克/升;2#塘TN 变化范围为1.87~4.69 毫克/升,TP 为 0.28~1.89 毫克/升,均值分别为(3.35±0.36)、(0.95±0.23)毫克/升;5#塘TN 介 于 1.33~3.25 毫 克/升 , TP 介 于 0.18~1.03 毫 克/升 , 均 值 分 别 为 (2.36 ± 0.23)、(0.56±0.14)毫克/升。随着施肥、投饵的不断增加,池塘积累的TN、TP水平也越来越高。

池塘工业化循环流水模式的集排污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残饵、生物粪便对水体造成的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密切相关,浮游植物快速大量繁殖会消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尤其是氮源,同时如果水体出现倒藻现象,水质会恶化,各种有害指标以及总氮、总磷水平将会上升。大水面塘口缓冲能力较强,水环境不易出现变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稳定,生物量较丰富,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作用也更明显。因此,池塘工业化循环流水模式池塘的总氮、总磷最低,大水面混养试验塘次之,小水体主养试验塘最高。

三、讨论与结论

比较监测期间3个试验塘水质的理化指标,各塘之间水温、溶氧不存在显著差异。5#塘的pH、氨氮、亚硝酸盐、总氮、总磷显著低于1#塘和2#塘,高锰酸指数显著低于1#塘,与2#塘差异不显著。2#塘的氨氮、总氮显著低于1#塘,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表2)。

图7 总氮的月变化

图8 总磷的月变化

表2 3种不同养殖模式的理化指标比较

在水源、管理模式均一致的情况下,池塘工业化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的水质状况优于大水面混养模式,大水面混养模式优于小水体主养模式。

作为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技术,池塘工业化循环流水养殖技术优势在于水体处于循环流水状态,促进整个养殖系统的水体交换,从而保持水温、pH 的稳定及溶氧充足,满足了水生动物的生长需要。同时利用集排污系统显著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毒害物质的含量,控制总氮、总磷等富营养化指标的浓度,能有效规避养殖风险。

(全文完)

猜你喜欢

溶氧高锰酸钾亚硝酸盐
关于肉制品中不添加亚硝酸盐而能检出的探讨
临床中高锰酸钾坐浴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吃剩饭剩菜真的会致癌吗?
浅谈制药企业中的发酵工艺优化
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
溶氧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分析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碘化亚铁溶液的实验分析
溶氧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买卖大量高锰酸钾也是罪
生物学中的亚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