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标语文要素,强化语言实践

2021-03-17张静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语感要素课文

张静

摘 要:新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遵循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编排结构,因而在教学中要求语文教师能够从整体视角对单元语文要素教学进行研读。文章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从以读促识,提升语言理解;以读助思,增强语文语感;以读入情,培养鉴赏能力;读写结合,拓展语用能力等四个方面,探索语文要素引领下单元语言实践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要素 语言实践 部编语文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6.035

初中语文教材编排围绕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进行展开。其中的人文主题用以进行文化熏陶,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而语文要素则强调语用实践,聚焦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阅读与写作贯穿初中语文全程,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依托教材,对标要素,以阅读写为教学突破口,积极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素养,无疑是当前阶段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

一、整体视角下的单元要素教学研读

通常,在初中语文课本每个单元的前面都辟有专栏,显示该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用以指导实际教学。结合课本选文与单元习作,从全局入手,对语文要素教学进行整体研读、研判,有助于提纲挈领,洞悉全部,提升单元教学质量。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古诗文单元,其单元语文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是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第二是反复诵读,借助联想想象,进入诗文意境,感受山川风物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情怀;第三是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单元选文由郦道元的《三峡》、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共同组成《短文二篇》、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及《唐诗五首》等古诗文组成。这些选文借助不同地域(如重慶三峡、湖北承天寺、浙江富春江、山西东皋、湖北黄鹤楼、关外边塞、湖北荆门、杭州西湖等)主题,描绘了祖国各地奇美壮丽的山川景色,透过春、夏、秋、冬等四季变幻,展示各地异彩纷呈的四时之美,体现对单元要素“感受山川风物灵秀”等内容在教学编排上的呼应。单元写作特意安排了以《学习描写景物》为题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印象深刻”景物描述,体现写作教学对单元要素的实践强化。在本单元的最后,教材还安排了《课外古诗词诵读》阅读拓展,撷取《古诗十九首》之《庭中有奇树》、曹操《龟虽寿》、刘桢《赠从弟(其二)》、曹植《梁甫行》等四篇古诗,借助阅读实践,进一步落实单元要素教学,体现读写结合、聚焦景物描写的单元要素教学严密性整体规划。

二、语文要素引领下单元语言实践教学策略

语文工具性课程特征决定了语言实践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通过语言积累,来培养学生语感,发展语言思维,进而培养语言综合能力。根植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要素教学研读、研判,我们发现:以阅读写教学为抓手,落实单元要素实践,对全面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具有较高实践价值,具体表现为:

1.以读促识,提升语言理解

相对而言,初中学生已跳出对“识字写字”能力专项教学的依赖,转而投向以阅读为前提的语言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培养教学方式。语言理解从脱离情境的识用强记向回归语境、随文理解的顺势转变,强调阅读教学在具体情境中的运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字词句等方面的理解。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针对字词理解,专门提到:要“整体感知内容大意”“注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整体感知”的前提在阅读,借助阅读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语言理解能力。

以单元课文《三峡》教学为例。本篇出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名著《水经注》,描写了古时三峡“高山对峙”“崖壁陡峭”“江水湍急”等奇妙景色及“夏水”“春冬”“晴初霜旦”四季风景变幻。课文以文言写作,生僻字词较多,语法句式复杂,对初中学生而言,理解颇有难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行借助“注释、工具书”等工具,扫清原文生僻字障碍,再结合阅读教学加强对课文内容了解,以增强文章理解能力,进而促成文从字顺的教学目的。如课文中有多个相同字词因出现在不同句式中从而呈现不同意思的情况,像“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的“自”字,“沿溯隔绝”“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的“绝”字、“素湍绿潭”与“调素琴阅金经”的“素”字等。要清楚理解其中意义,教学实践中并不建议将其单独拎出来,进行单词生硬讲解,而是鼓励教师将字词还原至课文原始段落之中,借助阅读方式,帮助学生在文章主旨意境下理解字词,以强化学生对“同字不同义”下的真实语用情境体验,加深对字词句理解,提升语言识用水平。

2.以读助思,增强语文语感

语感是依附于文本的语言体验,是阅读者以最快速度、最直接方式获知语言文字感悟的综合能力体现。语感往往决定语文水平的高低,是语言分析、语言理解、语言体会、语言吸收等语文全方面能力的体现。语感的获得源于语言的运用实践,其中阅读是语感培养重要途径。本单元要素强调:“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情怀”。可见,其通过阅读促进语感提升的教学编排。

如在课文《三峡》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验“句式整齐”“声韵和谐”的文章特点,以增强学生语感。课文中呈现的相关美句,诸如“两岸连山,绝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再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悬泉瀑布”“清荣峻茂”等,呈现出字句对仗、意犹未尽的言辞之美。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齐声朗读、反复诵读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精彩语句展开品鉴,通过熟读熟记,形成对古文篇章句式铺设方法的了解,掌握其中架构规律,以提升语文整体语感,促进语言水平提升。

3.以读入情,培养鉴赏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在阅读中培养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内涵,从中帮助学生获取人生启示,品味作品语言,提升欣赏水平。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提到“山川之美,古来共读”,强调在阅读中去感受诗文意境,感受山川灵秀,体会作者情怀,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语文实践中,势必以阅读为出口,通过文学鉴赏,提升学生审美。

以《与朱元思书》为例。课文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为挈领,展开对富春江美景描述。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实践,指导学生通过细品文章字句,发掘文章架构、探寻写法精妙,提升鉴赏能力。如问题精读法。阅读前,教师发问:文章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体现富春江“天下独绝”特点?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依据语境展开探究。实际教学中,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展开了阅读,通过确定文章描写对象,如“江水”“游鱼”“急湍”“猛浪”“高山”“寒树”“泉水”“好鸟”“蝉”“猿”等,细品作者描写手法,感叹文字变幻之妙,发展了语言感知,提升了文学鉴赏水平。再以《唐诗五首》中《使至塞上》为例。文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千古名句。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形容词,如“大”与“长”、“孤”与“落”、“直”与“圆”等,进行辨析阅读,体会作者对大漠无边风景精准的描述,感受作者寄孤寞悲伤之情于大漠景色之中的诗歌情感,领会寓情于景写法,加深对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作风格理解,全面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4.读写结合,拓展语用能力

写作是对语文要素的语言实践,是发展学习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单元教学中,强化读写结合,通过读写行为,加强对单元语文要素教学渗透,并由此基础组织相关教学实施,有利于發展学生语用能力,促进语文素养提升。

以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为例。本节教学看似是对学生写景能力的考察与训练,实则隐含对单元要素教学的继承与发展,是单元要素教学在语用情境下的实践。本课习作要点专门提到,教师可引导学生借鉴课文《三峡》写法,通过阅读原文四季不同景致、俯仰结合、动静互衬、灵活生动等写作方法,进行写作模仿,以帮助学生达到丰满、生动、身临其境的作文效果。再如,“写作实践”设置题为《窗外》作文题目,要求学生注意描写范围、选择观察视角、聚焦主要特点,展开写景作文训练。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与朱元思书》阅读学习,借鉴课文写法,通过聚焦对象(“奇山异水”),采取由近及远(近指“水皆缥碧”“游鱼细石”,远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由低到高(先写水,再写山)、由静到动(静指“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静动结合、寄情与景(“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等写作角度,进行写法模拟,既可增强文章特色,促进写作能力,亦可促进语用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慧云《大概念视角:落实语文要素的新路径》,《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年第9期。

[2] 陆卫《紧扣语文要素  发展语用能力》,《教书育人》2021年第23期。

3474501908297

猜你喜欢

语感要素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背课文的小偷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背课文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