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021-03-17孙梅
孙梅
摘 要:高中语文阅读是语文课堂之上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感、丰富学生写作形式、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乃至助力学生建立其独立“三观”的重要形式。与此同时还能开拓其见识,提升其思维能力。这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实质上是全方位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未来发展极为有利。因此,本文聚焦于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以期能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方法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6.010
新课程理念对各个学科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学科知识点的教学逐渐扩展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培养学生成才,更重要的是成人。而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即阅读教学,从其学科性角度出发,能提升学生阅读理解文字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而这两种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从其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语文阅读能丰富一个人的内在涵养,借助阅读丰富阅历从而完善自身的“三观”,最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表现的不当之处
虽然语文教学在我国存在历史较为久远,并取得了相对丰富的成果,但是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表现出诸多与现实不相符合的教学形式,阻碍了高中语文阅读作用的良好发挥。
1.对语文阅读的材料存在局限性,现实性较差
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依旧延续着传统的教学形式,过于依赖教材上的阅读素材,以及需要教师进行解读性领读,这样的形式将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了限制,从而导致学生从阅读中领会属于自己的东西较少。除此之外,当前的语文阅读材料更多的是从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角度进行选择的,也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点始终在如何提升学生语文成绩之上,与新课程理念显然存在较大的出入,缺乏现实性。教师对学生推荐阅读内容同样存在较强的目的性,缺乏单纯的因为喜欢而阅读的动力,使得学生难以在课外投入时间阅读,提升其核心素养。因此,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较大的变动,将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贯彻其中,并与现实相联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不与社会脱节的新式人才。
2. 过于重视阅读的数量,忽略阅读质量要求
随着社会对学校培养期待不断地提高,而阅读所带来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这也就导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追求学生阅读量的累积,而忽略了对阅读质量的追求。这也就导致学生在展开阅读的过程中囫囵吞枣,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一股脑地进行阅读,并且均以泛泛而读的形式展开,导致学生并没有深入去探索阅读素材的内核,以及其真正想表达的内容,这也就导致学生仅仅完成了阅读任务,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极其有限。因此需要真正地回归到阅读本身,沉下心来阅读,提升其阅读质量。与此同时,教师自身存在着教学能力的差距,针对阅读的理解存在差异性,学生在自己阅读相关素材后,有所感悟,与教师展开讨论,本是提升阅读质量的绝佳机会,但是教师受标准的影响,否定学生的想法,并试图将其纠正,以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这也就导致学生的阅读质量局限于标准之内,学生自我探索能力遭到阻绝,也就更谈不上满足新课标要求。未来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既满足学生阅读数量的要求,又能综合提升阅读质量。
二、基于新课程理念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提升的方法
1.提升阅读材料的广度,综合提升学生的能力
阅读材料本身较为丰富,选择合适的阅读刊物,提升学生阅读内容的广度,并不局限于提升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能力,而是从综合角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阅读的内容应覆盖面较广,而不僅仅是局限于教材内容,关注于有限的一些名著,可以进一步拓展为报刊乃至一些新闻杂志、美学文章、人文社科内素材等等,将学生的阅读广度从内容上进行扩充,既可以满足学生阅读量的需求,也能有选择性地提升学生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其次,教师需要拓展学生可阅读的形式,材料的选择广度在提升以后,学生获取材料的途径,也需要进一步地扩大,教师需要探索其获取阅读刊物的形式,考查合理后,将其推荐给学生,以便满足学生持续阅读的需求。最后,教师需要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师在阅读课堂上,主要发挥引导作用,不要试图去规范学生思维,导致学生的阅读有所局限,充分让学生思维迸发,展开阅读探索,汲取阅读内容于其有利的部分,学生也就可以实现多方位的提升。
2.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课堂上所展开的教学,受限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课堂时间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课堂上完成所有内容的教学,显然难以实现。因此,教师需要选择性地进行阅读教学,将其学习方法进行传授,而不是将解读后的内容悉数传递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阅读内容,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逐渐激发出来,才能发挥其阅读的主观能动性。阅读的一大吸引力就是,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对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的解读,只要其解读合乎情理,有理有据,其解读就不能判定为不对。基于此,教师可以营造相对轻松的氛围,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对不同的看法进行包容,并进行必要的讨论,学生在讨论中不断调动其学识,对阅读内容进行各个角度的解读。无论是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其表达欲望,在这个过程中都能得到满足,而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非常重要的部分。与此同时,教师还予以认可,也就更能实现学生成就感。这样,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仅仅是时间问题,而后其自主展开阅读的能动性发挥作用,综合素养的提升也就顺理成章。
3.搭建好课内外阅读内容的衔接性,满足其阅读需求
在学生培养了一定的阅读兴趣后,需要注意在课堂上,将课内外的阅读内容进行必要的衔接,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避免因为课内外衔接性不足,而导致学生课外阅读时阅读内容出现脱节,而逐渐丧失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就需要考虑其讲述的角度,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其他课外读物,作为补充介绍,满足学生探索课内文章背景的想法,通过主动地将课内素材与课外读物相关联,可以有效地避免课内外阅读脱节的问题。以著名的文章《我有一个梦想》为例,这篇演讲稿通篇由一个一个小梦想组成,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可以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为依据,展开对背景的讨论,并推荐相关背景的课外读物给学生,例如推荐黑人遭遇背景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卑贱者的生活》,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外进一步地了解这一内容,对文章有更好地理解。这样的形式,不仅能满足学生课外的阅读需求,也使得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4.尝试由学生主导课堂,进一步提升学生能力
在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又愿意课外利用时间展开阅读后,可以尝试让学生做阅读课堂的主导者,将其自主学习的内容在阅读课堂上进行展示,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意义重大。传统形式中,课堂主导地位始终是教师,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很少有施展的机会,而新课程要求下,学生需要进行综合的锻炼,因此,探索出学生主导的阅读课堂形式,不仅对学生发展有利,也符合新课程的要求。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前后的教学内容进行关联,在前面的阅读教学中,与后期要学的内容进行互补,并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刊物,在后面内容的阅读课堂中,其主导者就可以交给学生。例如在学习《离骚》时,将《楚辞》的相关内容推荐给学生,学生在自己进行探索后,有了较多的了解。因此在《楚辞》的阅读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主导。由学生介绍其背景知识,以及《楚辞》的写法与各个篇章的主要内容,并由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补充,共同去讨论《楚辞》这一阅读内容,使得学生不仅自己能理解楚辞,还能提出一定的问题,并与同学们讨论解决。教师在最后进行查漏补缺,完善整个阅读课堂。这种形式的探索,将会全面开发学生的能力,学生可以实现更好地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对学科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追求知识点的学习,更多地聚焦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从提升阅读材料的广度、综合提升学生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搭建好课内外阅读内容的衔接性满足其阅读需求、尝试由学生主导课堂进一步提升学生能力几个方面着手,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婷《新课程理念下加强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20年2月。
[2] 孙炳祥《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高考》2019年第26期。
[3] 李亮《新课程理念下改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思考》,《课外语文》2014年第24期。
344250190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