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2021-03-17戴艳军汪晶晶段中卫
戴艳军 汪晶晶 段中卫
摘要:建党百年之际,回顾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主要从聚焦社会现实,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丰富学科方法论体系三大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实践经验表明,可以从主体、内容、方式、方法等八个方面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规律。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应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学理支撑、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研究平台三个方面加强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高校思政课;回顾与展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6.00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6-0016-06
自1990年大连理工大学在国内率先将案例分析引入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起,案例式教学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新到优,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多年的理论深耕与实践应用充分证明了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正如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的“很多学校在思政课上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些都值得肯定和鼓励。”[1]总书记的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多年来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实践成果,另一方面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立足新时代继续深化案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坚定了信心。新时代,我们有必要梳理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实践成果和基本规律,针对当前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守正创新。这既是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实践成果及其对学科建設的贡献
回顾案例式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历程,可以看到它所取得的可喜成果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1.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实践成果
1990年春夏之交,以陈秉公教授为组长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专家组一行来到大连理工大学,听取并批准了他们申报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研究项目,直接促成了作为2001年国家教委第二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全国统编教材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戴艳军等主编)的出版,2003年它入选“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辈的远见卓识,播种了未来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蓬勃发展的希望。随后的三十多年里,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不仅相继促成了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门思政课入选国家级精品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也在全国高校产生广泛影响。据知网数据,1990年以来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130余篇,博士论文6篇,硕士论文57篇,国际国内会议和报刊论文共18篇,这些研究成果分布在国内30余所高校的学者当中,无论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标志性成果的全国统编教材,还是作为“98方案”“马工程”和“05方案”的系列辅助教材,抑或是近年相继再版的“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都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研究的成果,总计5套20余部。继2008年教育部社科司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讨会”以来,大连理工大学杨慧民教授连续10年50期在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上介绍经验,在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中心等十余家省市举办的培训班上指导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具体开展,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在全国各高校的推广和应用。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统一”和对“案例式教学”方法的肯定,更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鼓舞了人心。
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第一,编写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教材。陆续推出了一批有一定水准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对应“98方案”和“05方案”各门课程的教学案例解析,涉及到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和专业课,以及针对授课教师的案例教程和示范课例。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法研究逐步深化和拓展。围绕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展开了专项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本质属性、一般规律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保障措施等,初步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方法论体系。第三,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案例教学模式。在教学案例呈现方式方面,针对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大学生信息交流方式的改变,开发了多媒体、可视化等新形态教学案例,建立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网络平台”,有效地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网络空间。
2.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对学科建设的贡献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域下的教学实践,其内在地具有学科建设的属性和功能,它以特有的教学改革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是聚焦社会现实问题,揭示学科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动力既源于自身的内在运行,又具有深刻的现实依据。[2]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始终聚焦于社会现实问题,进而以现实为根据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部矛盾运动,从而为学科创新性发展指明方向和进路。首先,案例选编为探察学科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窗口。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为教学和研究的素材(案例),教师对教学案例精心选编的过程亦是对社会现实、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的多重把握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得以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发现问题,明确学科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其二,案例教学为瞄准学科研究方向提供了“天眼”。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成为你说我说大家说的“群言堂”。透过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话语表达,教师能够获取解蔽学生价值取向的“第一手资料”,及时观察和了解当代青年的思想矛盾和精神需求,精准定位学科发展的突破口。
二是活化学科理论,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以独特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能提升、学科理论的价值转化发挥了不可取代的关键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互动参与式教学,它反对那种把学生当作“容器”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主张将教与学相统一的“参与式”教学方式,由此推动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一种师生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案例叙事方式,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话语的时代转换,与此同时,案例教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了学科理论体系与课程教学体系的相互转化,打通了学科理论成果向学生头脑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以增进师生、生生互动为导向,促使师生之间同频共振、教学相长,达成最佳教学效果,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的学科价值提供了重要载体,提升了教学实效性。
三是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学科理论体系。一直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与方法论的哲学层面和具体方法层面的研究相比,中介层面的范式研究始终处于缺失和忽视的状态。[3]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训练了教师的思维能力,使教师不断转换研究范式,逐渐形成一种“具体-抽象-具体”的案例分析思维,积极投入到对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规律的探索。案例教学能够灵活自然地将一些最新的案例引入课堂,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提供了大量丰富生动的素材和客观实践依据,对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规律的发掘,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法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范式层面上的空缺。在案例研究方法论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争论焦点和思想问题,深入探究学生的思想矛盾根源,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抽象学科理论,从而在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科理论的发展和进步,甚至产生新理论、新思想,在无形中实现了开拓学科理论前沿的功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基本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案例教学,统称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它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指导下,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和方法,通过组织师生开展案例分析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运用对象愿意接受和可以接受的案例叙事作为教材,以双方平等的课堂讨论方式,达到立德树人目标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4]的特殊功能和特点。通过对多年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规律。
1.理论实际交融
理论实际交融是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鲜明特色和优势所在。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始终将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作为自己的使命,以一种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5]的方式发挥着特有的方法论指导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理论实际交融的“秘密”在于教学案例的引入,这些案例一方面真实反映了社会生活实际和人的思想状况,集中体现了思想问题、矛盾冲突及其化解过程;另一方面,它不是对客观实际的简单描述,而是通过案例编写者的加工创造,融合了具有一定内在逻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案例教学中,师生以案例为媒介,围绕案例设置的特定情境進行思考、分析和讨论,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社会实际的彼此交融、相互促进。理论来源于实际,又能指导实际,生动丰富的案例经过分析和讨论,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离开理论的案例是没有灵魂的案例,离开案例的理论是无的放矢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际水乳交融的教学活动。
2.具体抽象具体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遵循的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将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的“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路线,马克思将这种思维路线概括为把握客观事物的两条道路:一条是“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另一条是“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6]。在第一条道路上,教师和学生对丰富的案例材料进行分析,运用分析法将案例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从各部分中抽取出本质的方面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术语将其固定下来,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抽象范畴,这一过程就是案例展示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在第二条道路上,教师与学生把反映了案例本质的规定综合起来,通过案例讨论将抽象的术语上升为案例的整体认识和具体认识,此时的具体不再是案例材料,也不是术语混沌的综合,而是教师和学生思维中的理性具体,是承载于案例之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这一过程体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叙述方法,即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体系的方法。
3.正面疏导灌输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教化,具体体现为通过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社会全面进步服务”。[7]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来为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要向学生灌输社会主导意识形态,但是它的灌输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单一注入式灌输,它的灌输是正面性、疏导性的灌输,正面性即案例教学弘扬的是社会主义主旋律,疏导性即案例教学是引导启发式教学。在案例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总结,教师将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及其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促使学生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正面疏导性灌输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不是一两次案例教学就能达到的结果,案例教学遵循的是认识发展的螺旋式上升总过程路径,一次案例教学没有达到完全效果就进行多次案例教学,一个阶段案例教学没有达到完全效果就进行多个阶段的案例教学,循环往复、不断深化,以至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主导主体统一
在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既要发挥引导作用,又要让学生充当主角,既不宜过多干预,又不能撒手不管”[8],真正实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作为主导的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权威者”,而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给学生提供深入思考的理论模型,而非现成答案,当学生的讨论出现原则性偏差时,教师要及时纠正,把握讨论方向,掌控讨论局面,将讨论的议题拉回课堂之中,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出课堂总结,将学生的发言上升为理性认识,升华学生对于教学案例的认知。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获得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舞台,在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参与权、自主权和话语权,在学习过程中承担了更多的任务,可以全面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针对案例进行交流、分析和研讨,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他们不再是等待教育的被动者,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者。
5.互尊互动交流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切实发扬了现代教学论中有关“教”与“学”平等交往、积极参与、共同进步的双边互动理论,平等、尊重、互动、交流成为案例教学的底色。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形成一种民主和谐、轻松自如的教学氛围,所有人得以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师生、生生间的平等沟通、双向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相互尊重、互促互进的师生关系和朋辈关系。每个人对于案例的认识是不同的,有的学生的知识储备较多,能够提出贴合教学实际的认识,有的学生由于知识储备单一,提出的认识没有达到案例教学的水平,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认识没有价值。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大胆发言,对其他人的发言提出质疑,当出现错误思想时教师通过引导去纠正一些学生的错误思想,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教学的双向、多向互动交流以及所有人的相互尊重,调动了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教育由他人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转化。
6.聚焦矛盾冲突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的发展离不开矛盾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绝不是“一派和谐”,其中必须要有争论、有矛盾,以问题和矛盾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澄清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不是所有的案例都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聚焦了矛盾和冲突的案例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研讨的热情,吸引学生应用所学理论追根溯源、解决问题。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是学生在认识上存在困惑或分歧,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等突出特点的案例,反映了现实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现出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矛盾冲突的主线。案例就是矛盾,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进行抽丝剥茧式的解读,辩证分析案例所呈现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的矛盾以及人们社会交往中的思想冲突,深刻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目的是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想品德,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7.积思愤悱启发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是一种探究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艺术性,善于把握教育时机。《论语·述而》中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艺术正在于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案例背景情况复杂,所承載的理论深奥,单个人的智慧不能全面理解案例的真实意蕴,也无法对案例进行深入有效的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讨论,将他人认识与自我认识进行比较,形成综合性的理性认识。每位学生必须听取别人的见解,对别人的意见做出评价,通过多方面的讨论来深化案例认识。在对他人认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时,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及知识储备的有限性,他们对案例呈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已经有所思考却仍想不通,迫切地想要知道却又不能知道,了解他人的认识却又无法表述出来,即他们在相互交流中无法用系统准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语言进行案例表述,此时教师要用学科语言启发学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正确认识案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正确表达、兼收并蓄的能力。
8.课内课外共治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它在固守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将教学时空延展至课外,生成了一种“课内课外共治”的教学形态。课堂教学是指在规定的课时内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案例启发教学,课外教学则是学生在课堂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案例进行的阅读思考和分析演练。案例教材中每一章节大致包含了4-5个案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对全部案例进行教学,且对一个案例的研讨本就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案例预习为课堂讨论准备好发言,或者在课前做好预讨论,直接将预讨论的结果拿到课堂之中与教师、同学进行探讨,学生在教学结束后要认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对案例进行全面总结。此外,为了编写出好的教学案例,教师往往需要查阅大量资料,甚至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社会实践寻找优秀案例,为了应对案例教学中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类问题,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备课,熟谙与教学案例有关的背景和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将课内课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课堂内外的共建共治。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八大规律并非彼此孤立,而是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结构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以理论实际融合为价值指向,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路线,坚持以正面疏导灌输为基本原则,以主导主体统一为育人理念,以互尊互动交流为课堂导向,以聚焦矛盾冲突为重要手段,以积思愤悱启发为方法艺术,同时辅之以课内课外共治的组织策略,能够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和谐有序运转,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价值和优势。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还有许多能够弥补现有方法不足以及综合现有各种科学方法、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规律,我们需要不断挖掘、提炼、总结并运用这些案例教学规律,从而充分发挥其活化新时代“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未来展望
过去的经验表明,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在全国各高校的蓬勃开展。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中仍存有大量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里主要从顶层设计、理论研究、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展望,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国家层面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体系
当前,各高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重视不够、经验不足、成效不高以及教学实践中“重理论、轻案例”“重形式、轻内容”等偏颇,特别是在提升课程“到课率”“抬头率”导向下出现的“由只讲理论走向只讲案例”“只管有意思、不管有意义”的极端倾向。这表明,各高校亟需有关主管部门从整体上进一步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目标原则、方向任务、体制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改革提供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具体而言,建议通过“领导小组”模式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在“大思政课”的视野下,统筹规划“四史教育”和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一体化建设,统筹规划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协同共建机制,统筹规划各类课程和思政课案例资源共享共建协同机制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目标、方案和技术路线的整体设计,构建一个能够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9]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体系。
2.加强理论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学科理论支撑
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教法改革的研究成果颇多,但是从学科建设角度所进行的深入探讨较少,这显然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未来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野下,尝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学这一分支学科,系统研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如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依据、性质、功能和特点,以及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学科定位和方法论依据的研究;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历史、成就、经验和规律的研究;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方式方法和展示艺术的研究;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实践成果的评价及管理研究,以及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互联互建、综合创新研究等。通过开展上述一系列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不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创新发展。构建这样一门以教育实效性为旨归的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科学分支,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内容,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实践奠定了深厚的学理基础。
3.注重协同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搭建一个互鉴交流平台
“互联网+”“智能+”时代,新媒体新技术的兴起在给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未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创新教育教学形式,主动协同多方资源汇聚案例教学合力,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搭建高层次交流、研讨与推进平台:一是推动成立全国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研究会,以教、研、学一体化建设助力案例教学与研究。“教”即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资源平台,并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与师资培训。“研”即主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基础理论、培训课程体系等热点问题自行设立研究会项目,以实现“以研带教、以教促研”的目的。“学”即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学习论坛,通过大学生的反馈建议不断深化对案例教学的规律性认识。二是举全国高校专家学者之力共同打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资源库。案例库应由权威部门负责建设,在科学规划案例库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案例采编原则、基本要求、分析范式、教育主题、教学目的、使用说明。可由专门设立的专家评审小组负责对上报的案例进行审核把关,审核通过后面向全国公开免费使用。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已经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呈现出鲜明特征、明显优势、勃勃生机,既然它已应时而生,我们就应顺势而为,适应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将其打造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从而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促进其内涵式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具有强大国际传播力的学科和科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0.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3.
[4]戴艳军,杨正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经验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49-52.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EB/OL].(2004-08-06).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364/moe_1172/moe_1201/tnull_20056.html.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01.
[7]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53.
[8]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操作模式探析——以“一切从实际出发”教学内容为课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63-67.
[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8/t20190815_394663.html.
[責任编辑:张学玲]
355850190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