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
2017-02-16韩强
摘 要:许多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探索并取得了成效,也形成了“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等模式。但总的来说,要从理论上探索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模式,做好统一思想、专题凝练、撰写教案、严格要求新晋教师、抓好科研和学科建设等重点工作,并进一步拓宽思路,逐步构建从理念到行为、从内容到方法、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学到科研的全方位专题教学创新格局。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构建
思政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課程。办好思政课、不断提高教育实效是高校专门思想政治教育机构的神圣职责,为此必须立足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立德树人目标,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运用学科前沿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高校思政课更加契合党的教育方针,更加贴近社会实际,进一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
专题教学的内涵与特色
所谓专题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知识专题,通过专题式讲授把主要教学内容贯通起来,要求学生自学以掌握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中注意运用讨论式、案例式等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拓宽学生思路,提高教学实效。
1.教学内容的专题化。教材往往是对某一领域知识体系的全面、系统和权威的论述,各部分内容之间存在紧密的层层递进的联系,在教学中需要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由教师依次进行讲授,以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这是一种传统的讲授方式,多数课程必须采用这一方式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面对学习能力不强的低年级学生时更应如此。但是,当学生成长到一定阶段,尤其是对于一些在知识系统性上要求并不是特别高的人文社科课程来说,把教学内容具体化为学生关注的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就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由此也导致了专题教学方法的出现。
2.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由于专题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的讲解,需要师生在反复的讨论中进行,因此这一方法从本质上是一种讨论式教学,这也使得同样具有讨论式教学特征的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均可以融入其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因此,专题教学并非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一个多方法的综合体,凡是有利于深化对专题学习的方法都可以采用,尤其是目前较新的慕课(MOOCs)、微课、翻转课堂等都可以在专题教学中找到一席之地。
3.学习过程的自主化。在专题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促使他们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知识则主要由学生在预习和课外阅读时完成,而且专题教学的学习过程一般要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两部分,不管在哪个阶段,学生的学习都是自主的,学生必须花较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能领会专题教学的内容,适应教师的节奏,才能进行良好的学习互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4.考核方式的多样化。由于专题教学不以知识传授为唯一目的,而是注重知识、能力的统一。因此,在考核上也不同于传统的知识考核方式。总的来说,专题教学的考核往往是平时考核与学习结束考核的结合。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总评成绩是由两种考核成绩加权构成的,一般来说,各占一半是一个较合适的比例。
5.教学效果的直观化。采用专题教学往往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表现在课堂上,由于讨论的经常性,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得到提高;教师为了适应专题教学内容深入的需要,也为了回答学生的提问,必然重视学术积累,教师的渊博学识更易引起学生尊重,从而增强教学说服力;学生通过深入实践,感悟加深,进一步提高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核方式更能反映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体现他们的优势和努力,总体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构建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存在不足,亟须改革提升。一是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学内容偏重于教条式理论的灌输,但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难以做到入情入理的解疑释惑,不但不能说服和引导学生,反而会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逆反心理。二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有的教师仍停留在把思政课作为一般的知识传授的认识水平上,忽略了政治教育功能,致使课堂讲授成了满堂灌的“填鸭”方式,成了教师单方面的“说教”,学生完全是被动地听与记,教学的活力大大减弱。三是中班、大班上课仍较普遍。尽管教育部一再要求压缩大班课堂的数量,尽可能中小班化,即使大课堂也要实行小班讨论,但是,70多人的中班课堂也使师生在课堂上对话交流的可能性大大减少,难以进行有效的师生沟通互动,无法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使思政课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百人以上的大班授课效果更不理想。四是教师水平难以说服学生。[1]许多思政课教师忙于上课,无暇从事科学研究,导致自己知识陈旧,有的教师一个教案用几年甚至十几年,对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缺乏自己的思考,以其昏昏当然难以使学生昭昭。
2.大学生面临的困惑增多,需要高校思政课在专题教学中积极回应。当前已是网络时代,大学生既对社会现实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同时又极易受到网上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如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自由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就很容易引起学生认同,从而误导学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围绕各门思政课涉及的重大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设置专题,提炼内容,并在教学中把相关问题摆出来,和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有针对性地加以解释说明,帮助学生全面正确认识这些问题,避免犯主观化、片面化、绝对化的错误。
3.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展迫切需要专题化教学。要讲好思政课,关键靠教师,但是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其面临的最突出困境是受学术水平制约职业发展空间狭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专题教学是一个可行出路,专题教学能够引导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研究专长,确定研究方向,形成研究优势,在某个专题上积累成果,成为专家,也会使其承担的专题在讲授时更有广度和深度,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疑释惑,从而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融合、促进,也可以使自己的职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4.现有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仍需要改进完善。目前,已有一些高校采用了专题教学模式,如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年以来开展了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模式的探索,通过构建“课堂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考试考核体系”相统一的专题教学模式,[2]实现了全课程、全过程、全员的专题教学,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院的教学科研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这一方法也得到了领导、学生、同行的认可,并获批了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方法“择优推广计划”培育项目,也入选了北京市思政课示范点。但是,专题教学还没有完全树立全方位、专题化的理念,往往侧重于某一方面或环节;在专题凝炼方面还缺乏权威论证,专题设计侧重点不一,限于教师的水平讲授效果也差异较大;在考试考核和社会实践方面也缺乏较一致的认识和做法。这种情况虽然是探索中必然出现的,但也表明这一改革还是初步的,亟待深化,也亟须加强理论上的研究。
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
1.明确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模式。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模式应该包括如下要素:树立一个导向:问题导向;围绕一个中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达到一个目标: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坚定信仰有机统一;抓住两个重点:专题凝练及专题化教案撰写;着眼三个体系:课堂教学体系、社会实践体系、考试考核体系;实现五个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结合、与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与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结合、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结合、与学科前沿结合;打牢三个基础: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学科平台。典型的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应该由这些因素所组成,但其特色可以在其中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体现出来。
2.把握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工作重点。一是统一思想。目前,对专题教学不仅从领导层面有不同认识,就是普通教师也有抵触情绪,认为变动太大,工作量增加,能力难以达到,对此必须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充分研究讨论,认清专题教学的优势和改革的必然性,主动投身改革,提高教育教学实效。二是开展专题凝练。专题凝练是专题教学的重点,也是起点,只有专题凝练既体现教材内容,又融入学生疑惑,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而且专题凝练也是教育教师的过程,要引导广大教师参与这一工作,经过大家的充分讨论确定专题,使大家在教学中认同专题教学,积极主动地运用专题教学,有效化解一些教师尤其是部分老教师的抵触情绪。三是撰写专题教案。撰写教案是專题教学的关键一环,是对专题设置的细化,也是专题教学规范化的必然要求。要鼓励引导教师都参与到教案撰写中来。教案撰写既要注重执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要充分体现专题教学的特点,体现“精要”“易懂”“前沿”“有效”四个原则。四是严格要求新晋教师。新教师在专题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他们刚刚走上思政课教学的岗位,单位如何要求对于他们如何在教学上发展至关重要。要对新教师明确专题教学的要求,并鼓励他们参与到专题教学改革中,由专题教学示范教师带动,督促他们完全采用专题教学方式,对于表现突出的要给予奖励,使新教师都逐步适应和习惯这一教学方式。随着新教师的成长和成为主力,专题教学也会逐步固化和深化。五是抓好科研和学科建设。科研和学科建设是专题教学的有力支撑,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高广大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分析问题,才能使专题教学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3.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思路。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应该随着实践探索的开展,进一步拓宽思路。由于专题教学是一种从理念到行为、从内容到方法、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学到科研的全方位创新,因此在思政课专题教学改革创新中要把眼光集中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高校都应立足自身实际,争取在整体推进专题教学的情况下,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形成特色,为专题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例如:北京联合大学借助于立项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北京的实践研究”,在进行北京改革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进程、基本经验研究的同时,注重成果应用,组织编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北京的实践研究(大学生读本)》,作为四门思政课的辅助教材,同时把大量案例融入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更好的“知北京、爱北京、荣北京”,成为一个有益的探索。相对而言,这样的创新还太少,全方位创新的格局还有待真正形成。
本文系北京联合大学2016年度教改项目“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研究”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宣传协同创新中心”的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海稳.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
[2]周志成,韩强,孟宪东,等.“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3).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