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整本书阅读,提升思维品质

2021-03-17吴瑞芬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整本书创造性阅读教学

吴瑞芬

摘 要:本文借助整本书阅读,以《平凡的世界》为例,提出三个教学策略:构建问题链,拓展迁移,激发合理想象,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思维品质 整本书阅读教学 《平凡的世界》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6.005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对提升思维品质的意义

学生的思维品质与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紧密联系的,但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对思维培训的认识不足,教师和学生缺乏深层次认知,语文思维品质提升训练常常被忽略。整本书(本文指名著经典)内容比较丰富,章节之间逻辑关系比较严密,为学生完善认识过程,发展阅读思维提供便利。借助整本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给阅读提供一个新方向,促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结构阅读,开拓思维,有利于提升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作为18个任务群之首,整本书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思维品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由于受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长期影响,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大,解读文本的能力不高,接受思维的专业训练少之又少。如何把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入到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是我们一线教师教学的难题。

部编版高一上册第五单元安排阅读学术类著作《乡土中国》,高一下册第七单元阅读文学类名著《红楼梦》。教科书从经典的分类角度进行学习任务分配,两个单元分工合作,共同承担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学习的任务。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比较缺乏,整本书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为了发展学生想象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重视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多角度探究,形成自主、协作式学习方式。

二、提升思维品质的策略

(一)构建问题链,培养深入性思维

问題驱动思维的发展,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理性认识,提升思维品质。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构建新旧知识的链接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构筑问题链,引导学生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展开深度思考,进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提升学生思维内涵。

学习《平凡的世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而设置问题链。首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探究人物形象的角度。学生认为:“可以从孙少平的主要经历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学生从这个角度入手,一步步展开探究、思考,接着,就会出现一连串新的问题:“少平的人生经历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少平分别遇到了哪些人,对他产生什么影响?”在解决了这些问题后,学生还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如:“少平的这种性格是因为什么而形成的呢?和他的家庭环境,所生长的地域环境有关系吗?”“少平和晓霞明明相爱,作者为什么要给这段爱情安排一个悲惨的结局?”“少平最后何去何从?”

在构建问题链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形成对文本更深层次的理解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结合全书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外,还应考虑书本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甚至不再局限于该著作,还应考虑与此相关的书籍,进行群文阅读,以求更好地解决问题,使思维更深入、深刻,使阅读学习的效果在学生有效参与的体验中得到巩固和提升。

语文阅读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识、建构、解构的过程,这个过程系统而完整。

(二)拓展迁移,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的拓展迁移阅读,能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发散,阅读质量更高。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作者的作品阅读,或者同一题材的比较、同一主题等所有与文本本身相勾连的阅读材料。如学生阅读《乡土中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就可以理解《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这个地道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即使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也不会改变贫穷的老人,仍然不会想到离开黄原;理解在黄原生活的农民,话题永远是农作物的生长、收成;理解乡村的节日风俗都与农作物有关;理解孙少安不明白姐夫王满银和二弟少平不愿意回黄原发展。

(三)激发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1.重新设计故事情节

重新设计并不是全盘否定原有著作,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而这种想象又体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学生对现实生活思考的真实反映,是价值观的体现。例如,在阅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书时,笔者在读书单上设计了这样的提示:(1)你认为书中设置的情节合理吗?如果让你修改其中一个情节,你会怎样修改?(2)你认为这本书的结局合理吗?你能否换一个结尾?很多学生在重新设置情节后,选择大团圆式的结局。教师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张力和现实意义。

2.重新设定人物形象

因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不一致,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对人物的评价和认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平凡的世界》中,有的学生喜欢孙少安,喜欢他的老成稳重;有的喜欢孙少平那身上不服输的精神。在教学这本书的过程中,笔者尝试让学生考虑这样的问题:(1)你认为这本书中,人物的话语、心理、外貌描写符合常理吗?(2)你认为书中人物形象的设定合理吗?情节与人物形象相符吗?如果让你创作,你会把他设计为怎样的人?(3)在这本书中,如果你是孙少安,你选择谁当妻子?学生创造性思维往往伴随着对人物的重新设定和故事情节的重新设计产生,从而激发创作欲望。

3.撰写评论性文章

评论性文章,是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通过撰写小评论,提升思维的系统性和创造性,增强思辨能力。如分析《平凡的世界》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女性意识、时代价值。教师在引导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观点,思考自己对整本书的认识是否深刻。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与思维训练有效结合遵行的原则

(一)融合生活

生活处处是语文,在教学中应盡量把校内学到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勾连,设计生活化问题与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解决,使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更积极主动地展开阅读活动。

优秀作品总是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引导学生将书中的观点、认知折射投影到现实中,从而加深对抽象观点的形象理解。比如《平凡的世界》中提到的“不论什么人,最终还要崇尚那些用双手缔造生活的劳动者”,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结合平凡的劳动者进行观察思考,进一步体验孙少平、孙少安乃至孙玉厚等平凡的劳动者身上的不凡品质。

(二)选择名家经典,由浅入深

整本书阅读必须读经典,读名著。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接触经典,读一些有深度的书。当然,教师必须根据学情、学生的接受程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尽量考虑文字数量多少、阅读的难易度、阅读体系、阅读动机、学生所需的阅读时间等因素,做出阅读篇目、顺序的合理安排,并使之形成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比如在高一第一学期,安排学生必读路遥《平凡的世界》、费孝通《乡土中国》。推荐阅读沈从文《边城》、余华《活着》、蔡崇达《皮囊》等。

(三)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的阅历,对作品的解读、体验不一样。因此,积极创造平台,让学生轻松自如发表自己的观点,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分享给大家。另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尤其对于一些阅读有难度的文本,教师的指导更是必不可少的。除了纠正学生的错误解读外,还可以积极分享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解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适当设置任务,循序渐进,展开生生、师生的阅读对话,环环相扣,构建问题链,培养思维的系统性和深入性;并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思维发散性;最后,激发想象,调动学生内在的积累,鼓励个性化表达,培养思维创造性,有效增强语文素养。

(本文系广东省江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构建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体系的实践与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ME19037)

3653501908288

猜你喜欢

整本书创造性阅读教学
《论语》整本书阅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