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娃慧书法”课程:写好人生路上“第一笔”
2021-03-17王敏
王敏
摘要:书法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启蒙阶段的学生锻炼身心、塑造品格。“泰山娃慧书法”课程面向低、中年级学生,从丰富书法学习活动、创新书法教学样态、延展书法课程文化等维度,很好地实现了书法育人。
关键词:“泰山娃慧书法”课程;书法教学;书法育人
书法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启蒙阶段的学生锻炼身心、塑造品格。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泰山路实验小学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思源砺行文化——致远校本课程’相生共长行动研究”为引领,努力架设书法文化与课程建设的立交桥,不断构建和完善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
以“思源砺行文化”为核心的“泰山娃慧书法”课程,面向低、中年级学生,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以拓宽场所、拓展素材、开展寻美之旅等方式,组织特色书法活动,创新书法教学样态,用心延展书法文化,以书法育人,让学生写好人生路上“第一笔”。
一、开展“泰山娃慧书法”课程的必要性
首先,该课程是学生接受书法启蒙的“必备品”。“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为人处世的道理,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也提出:“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汉字的结构章法、书法背后的风骨气节,能够涵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重塑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而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自觉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低、中年级学生正处于“启蒙教育”阶段,需要逐步摆脱蒙昧,知晓事理,学习基本的常识。书法启蒙,是让学生习得正确的握笔姿势、學会笔顺规则等内容。平心静气、正襟端坐、严谨执笔、认真读帖、巧思行笔,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学生的身姿将更加挺拔,手部肌肉将更加灵活。凝聚智慧与汗水的方块字,时而清新雅致,时而狂放灵动,时而遒劲有力……品味汉字之美,探究横竖撇捺间的变化,潜移默化中,学生宁气息虑,修身养性,神定志安。
其次,该课程是书法教学的重要“补给”。书法是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目前,书法教学正逐步受到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低、中学段学生的识字与写字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学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③。这些要求简洁明确,但实施起来需要较长的周期。一般来讲,学校的书法课为一周一节,一学期大概17课时,内容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生字进行练习。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识字写字的比重较大,平均每课要识记12个生字,书写7个生字。即使是语文课堂上“30+10”的课堂模式(一节课有十分钟的写字时间),留给学生书写的时间也不多。而低年段学生的书法起点几乎为零,例如,握笔这个环节,教师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纠正。开设“泰山娃慧书法”课程可以弥补课内时间的不足,同时通过细化引导,增进学生对于书法的理解和赏析,帮助他们区分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分析不同笔画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汉字的艺术神韵。
二、落实“泰山娃慧书法”课程的举措
为了有效落实“泰山娃慧书法”课程,学校严格规定课程实施时间:每天中午13:00—13:30,全校各年级各班上书法课;周一、周三和周五15:00—16:00,为热爱书法和有书法特长的学生,专门开设书法课。学校特意邀请无锡市硬笔书法协会的专家来校指导。
“泰山娃慧书法”课程开设之初,学校就以“真理”“真诚”“美德”为基准,结合书法教材《书法练习指导》,设定了相应的课程目标,鼓励教师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书法教学的“真理”,联系生活实际和教材,渗透书法文化和历代名家的“美德”。
在“泰山娃慧书法”课程的研讨活动中,教师又进一步探索了书法课程中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转型,找到“真诚”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书法内涵,提升书法学习力。
(一)丰富书法学习活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让学生掌握书法要领,领会书法文化的精髓,自主自愿地徜徉于“泰山娃慧书法”课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是前提。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文人墨客的书法作品中包含了各种美的形态,起承转合间无不诉说着有趣的故事。近距离地去感受美、结合故事来说明道理,能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书法熏陶,促使学生在乐趣中学书法,在乐趣中用书法。
“泰山娃慧书法”课程中,学校组织开展“书法故事润童心”活动,利用校外的美育基地,如少年宫、展览馆、博物馆等,组织学生聆听思想健康、内容新颖、审美价值较高的书法故事,透过故事感受书法作品浓郁的人文底蕴和艺术气息。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会借助多媒体,适时向学生讲述与书法作品、书法家相关的故事,让学生漫游在有趣的书法故事海洋中,无形中受到书法文化的熏染。
教师注重结合书法家的具体作品,讲述与作品、与书法家相关的故事。例如,在学生学习完汉字的基本笔画后,教师设计了“赏析《兰亭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赏析作品、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明白只掌握基本笔画还不够,还要时时勤练习、字字求突破。该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步骤。一是以书法作品吸引学生兴趣。教师向学生展示王羲之的《兰亭序》,并罗列正文里出现了20次的“之”字,让学生明白“同一汉字,却又字字相异,各有千秋”的道理,持续练,才能把字越写越美。二是让学生明确书法窍门。“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在学生被作品吸引后,教师会相机点明“练习书法,首先要向优秀作品取经,仔细揣摩其中的书法秘妙,领悟其中的书法要领,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提高、有所创新”。如此,学生就有了书写的兴致和动力。三是以书法故事提炼书法精神。当学生跃跃欲试想要动笔书写时,教师趁热打铁,讲述汉代蔡邕从泥匠刷墙的动作中获得书法灵感,从而独创“飞白书”的故事,鼓励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并用心从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发现书法精神。之后,教师还会点拨学生继续搜集其他书法家的小故事,以书法家为榜样,感悟其精神,学习其品质。
(二)创新书法教学样态
1.以教材内容丰富书法教学资源
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下产生的艺术形式及文化形态,继承了东方文明的审美理念,体现了独树一帜的东方文化气质,具有较高的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蕴。为了发扬和传承这一文化,书法教材、语文教材中都选入了不少相关的素材。“泰山娃慧书法”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要求教师积极从各学科教材中提炼书法素材,并以此丰富书法教学资源。
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识字3 :“贝”的故事》,形象展现了“贝”字的演变。教师以此为素材,课前,先播放纪录片《书法五千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向学生讲述“贝”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与“贝”相关的其他古文字,了解“贝”字的演变史,开阔学生的汉字知识面,使其初步感悟漢字的魅力。汉字演变的图示能够成为学生以形象思维解读复杂中国书法史的绝佳载体,并逐渐转化为烙印在学生心里的文化基因。在学生收集了不少与“贝”字相关的书法作品及书法文化素材的基础上,课上,教师利用视频动画演示“贝”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隶书至草书、楷书、行书诸体等,学生被中华汉字的文化底蕴震撼了。他们直观地感受了古文字的迭代更替,体会到与古人对话的乐趣。此时,教师鼓励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字体,品鉴临摹,有效破除了学生对古文字的陌生感,使学生感受到了书法的与时俱进、多元风格,并由衷地生发了民族自豪感。
此外,历史教材、道德与法治教材、综合性实践活动教材中还编入了退笔成冢物的书法家智永、潜心苦学的书画家王冕、人穷志坚的书法家怀素、风骨长存的书法家“颜柳欧苏”等相关的书法家素材。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素材,拓展书法课程资源,培养他们勇于挑战、百折不挠、力争上游的书法精神。
2.借书法规矩强化合作学习方式
书法是一种身体的协调性运动,需要手、眼、肌肉之间的“知行合一”才能完成。小学生虽然已具备成熟的生理条件进行书法练习,但他们对于书写力度的把控较差,常常会出现纸张破损或字迹不清的情况。“泰山娃慧书法”课程推进过程中,教师发现借讲授书法规矩来强化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这一问题。
在“泰山娃慧书法”课程中讲授书法规矩,并非强行灌输,而是以童谣、口令等学生喜闻乐见、朗朗上口的方式趣味讲授。教师化繁为简,归纳写字要点,编成《汉字轻重歌》,比如“横竖撇,起笔重;点和捺,起笔轻;转折处,稍顿笔;提和钩,重转轻”,让学生小组合作读、合作悟、合作背,明显提升了学生对基本笔画的把控能力。
针对学生书写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坐姿不正、握笔错误的行为,教师会在班上寻找“坐姿标兵”“握笔监督员”,让他们以“小身板,挺挺直”等小口令的形式,帮助姿势不规范的学生及时调整。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确保学生养成了端正严谨的书写姿势,还形成了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良好互动。
教师还会借用书法中一些约定俗成的原则,如笔顺规则中的先横后竖、从上至下,笔画间讲究“避让”“中庸”,结构中讲求“横画等距”“首点居正”等,编出“小小汉字藏规矩,左邻右舍要避让,文明你我好风尚”的儿歌,让学生结合平时的书法体验,在小组合作中提炼其中蕴含的“避让”规则,然后小组竞赛,在教材中找出类似的“避让”情况——哪个小组发现得多,哪个小组就是“避让”小老师。之后,各小组自编有趣的“避让”故事或“避让”小口诀——哪个小组编得最巧妙、最有趣,哪个小组就是“故事”小老师、“口诀”小老师。在梳理书法规则,创编书法故事、书法口诀的过程中,学生习得了书法规则,增强了小组合作能力,懂得了要成为遵守规则、礼貌谦让的人。
(三)延展书法课程文化
书法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书写汉字的过程,更是引领学生“品鉴美—学习美—输出美”,将说、学、做有机统一的过程。通过书法课程开启学生心智,能灵活将所学化为己用,淬炼成精,回归生活,才能达到说、学、做的统一。“泰山娃慧书法”课程重视打造“书法意境”,组织学生参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寻美之旅”,延展书法课程文化。
学校在各个班级的墙壁、楼梯角、长廊等位置创建“书法园地”,鼓励学生随时随地发现美、创造美,并及时将他们的优秀书法作品展示在“书法宣传栏”“书法展示栏”中,还引入“星级书法家”评选机制,鼓励学生酣畅淋漓地创作。
学校打造“书法历史文化”长廊,建设书法教室,倡导学生从生活、学习的镜头中寻找美的书法故事、美的书法家、美的书法绘本、美的书法小报……选取优秀的作品张贴在长廊、教室中,并组织学生课间去观赏作品。
学校还开展书法名家进校园、参观实践基地等活动,组织学生在名家的指点下、在寻觅美的过程中,拓宽审美眼界,提升审美素养。
为了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寻觅美的能力,“泰山娃慧书法”课程实施中,教师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借助图画欣赏,探寻书法意境,悟得深层次的美。
首先,借图画悟得汉字书写结构文化。例如,书写“哥、尖、朵”这类上下结构的字时,字的上半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下半部分要写得舒展一些。教师出示嵩岳寺塔的图片(见图1),帮助学生悟得“汉字都是有文化的,这种文化又是厚重的。这类字正如蕴含千年文化的嵩岳寺塔,上半部分尖小,下半部分平稳,上小下大,其间层层相连,稳重宏伟之感迎面而来”。
字与图气韵相近,艺术相映,学生在赏画之时感悟了建筑之美,掌握了汉字的书写窍门。
其次,借图画悟得书法书写文化。例如,书法讲究“留白”艺术,是指字形之间疏密有致,错落有方。教学生书写“来”字,教师出示作品《画》(见图2),引领学生悟得:书画本同源,画中近处的群峰间留有空白,展现了群山之间的云气缭绕,仿若仙境;远处的空白掩映山头,扩展了整幅画的空间感,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来”字中间的“点、撇”紧密,下部的“撇、捺”舒展,留有更多的空隙,如此疏密变化,收放有度,如画一般自由灵动,给予人美的享受。
笔墨纸砚绘性情,书法文化塑精神。“泰山娃慧书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借力“书法故事润童心”等活动、书法教学样态创新、书法课程文化延展,适时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意识形态以及审美情趣的熏陶,“技道并举”,促使学生在写好汉字的同时,自觉传承民族文化,为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850500316584